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苏教国标版)内容摘要:
2、活用书本上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选择一位书本朋友。 二、 看图明法,交流经验名理。 1、 看图交流步骤:确定书类,按类查找现书名定办理2、 学生补充借书、购书经验,提请大家注意:(1)看书架上的标记或者咨询有关人员寻找分类(2)仔细查找,轻轻抽书致一看新选择,书回原位三、 静静默读,实践结交书友。 1、 评选速度奖2、 评选专心奖四、 交流收获,强化选读意义1、 小队交流假日读书活动,评选优胜“读书郎”2、 个人探讨读书选择及其心得,评选“小博士”3、 发下调查表选填(1) 我最想读的 3 本书是2) 我读过最难忘的书是3) 我愿意为班级图书角提供4) 我希望班级图书角拥有作业:制作名言书签。 第二课时 4、自选一文,小组共做记号交流,评选合作小组3、 小结:读书该怎样做记号,要因文因人而异4、 各自读 16 课,进一步理解要领、意义五、 总结提醒:落笔要轻,保持整洁,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张甫七录,善于摘抄,读书动墨,受益匪浅。 第三课时教学目的:从图启思,感受“无字词典”的重要,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 教学准备:一缸金鱼、一盆盆景、分组活动教学过程:一、 导入板书问: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求我们怎么做。 板书: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二、 学习观察静物1、 回忆老师带大家观察南园一角的方法,结合第五页下图谈谈观察静物的方法(1) 同桌讨论结板书:按一定顺序、要有重点、展开想象、勤于动笔(2) 动静结合察日记实践运 6、记:关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从桂林返回的途中,和我同去的区教研室主任给我恶补了数学的教育方式以及教育思想。 我牢牢记住了这样一句话“学习中的问题,应该来源于生活。 在通过思索、讨论、接受等方式形成解决问题的模型。 然后将这个模型运用于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的确,我们现在教授的孩子们,都是有着或多或少的生活经验的,我们不能将他们看成一个空空的容器,一味的在自己意想的“空罐”中添加“知识”。 我们要考虑到孩子们已经存在的经验,并将这种经验有效地利用,这样站得高,看得就远。 所以今天,我在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七中充分的利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 在“读书有选择”中,孩子们通过回忆暑假中看的书籍,了解书籍的类别。 7、然后通过“家长帮你或者你自己选择这本书的原因”,来使孩子们认识到选择合适书籍益处。 再通过上学期中选择三国演义时,出现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少儿版和成年版的区别。 而后,利用书上的插图中出现的书籍名称,给孩子们提出一些选择。 使学生建立选择适合自己年龄和需要书籍大概观念。 然后通过朗读练习 3的关于读书的名言和讲述犹太人给孩子舔涂有蜂蜜的圣经,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读书做记号”我也是询问孩子们以前读书做过记号吗。 都是在什么地方做记号。 有什么好处。 然后猜测一下例子中的记号都代表什么意思。 而后,对比练习三中的记号表示的意思,看看自己猜测的正误。 在猜测和应证的过程中,学生们明了了记号的意思,同时也进一步的清楚了 8、做记号的益处。 作业也是针对性的布置了用读书做记号的方式预习第一课。 “留心观察事物”是从苏教版本册书练习第一题的变化谈起的,(由“学用字词句”到“处处留心”)看看孩子们有没有留心,为什么需要留心观察呢。 我们浏览了练习一的第一题,看到了没有留心而读错字的故事。 使孩子们知道了留心才能纠正固有的错误,还能学到新的知识。 如何留心观察呢。 我用了中央电视台“开心词典”的方式,利用书上的“老鹰抓小鸡”游戏图,考验学生观察,例如图中的老鹰穿了件什么颜色的衣服。 墙上有几个窗子学生在游戏中明了观察的乐趣。 请正确回答的孩子说说他是怎样观察的。 明了观察要有顺序,要注意细节。 1、老师,您好。 教学目标:1、 掌握本课生字, 10、主意,你想出什么节目。 生自由交流。 想唱的就唱两句,想说的就说两句。 相机引导出诗朗诵。 三、 提供诗稿、自由练读1、 师配乐范读。 2、 小组合作,自由练读。 (1) 自学生字词,分析字形,简单记忆。 (2) 小组互读,纠正读音,初步确定朗读感情。 (3) 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小组表演,生生互评。 四、 教师指导,提高朗读1、 分句训练。 (1) 自由读,体会一下,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说说为什么。 (2) 其他学生补充说明这句话的精彩之处。 (3) 指名朗读这句话,生点评。 (4) 生竞赛读这句话,达到朗诵水平。 2、 如上,对相关句子进行训练。 3、 重点部分,拓展训练。 (1) 生质疑:哪些句子不太理解。 (2 11、) 指名读这些句子,师生共同解决。 (3) 再读句子,抒发感情。 (4) 重点句子: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 带学生理解“春晖” 、 “朝霞” 、 “春蚕” 、 “理想的丝线” 、 “甘露” 、 “茁壮的新苗”的象征义。 (5) 相机出示句子: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指名读; 理解“浸透” 、 “蕴含”的表层意思。 换一种句式,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有什么不同。 根据你搜集的资料,来证明这句话。 饱含感情地再读一读。 4、 齐读。 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 13、课文内容、课文情感激起共鸣,为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情感做好铺垫。 )接着请学生读课文,看看课文中那句话,能表达老师对你的好,你就大声的读出来,我们要把这句话,或者这一节献给你心中最爱的老师。 (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课文中去,使课文如同为他写的,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了对教师情感。 )然后请学生读,说说你为什么选择这一句。 在学生讲述原因中,自然将自己生活经验和诗文的内容联系起来,这样就很容易的理解了诗意。 接着在类似于赛读中,将情感的涌动推上高潮。 而后,请学生说说,本诗中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吗。 并请学生帮助解答,同时联系自己经验,体会情感。 此时学生已经将诗意与诗情与自己情感相通了,再整体读的时候 14、,自然就表达的淋漓尽致了。 最后,我布置将全诗背诵,准备进行教师节表演。 问题反思:教学中有迂回现象,学生喜欢的句子跳跃性很大。 使得整首诗出现分割状态。 当然这是有必要的,因为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使学生深化理解与情感的必要方式。 但是,在局部理解后,我没能及时抓住全篇,使学生整体把握,这样使得全课就有些支离破碎了。 这是我今后教学中要注意的。 2、但愿人长久教学要求: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46 自然段。 2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 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5 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苏教国标版)
相关推荐
2、一般解法解此题较为复杂。 如果抛开细节,注意到它们间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把氧化剂和还原剂得失电子相等作为整体考虑,则可化繁为简。 浓 化后自身被还原为低价氮的氧化物,而低价氮的氧化物又恰好被通入的氧气氧化,最后变成 相当于在整个过程中 1 g 当于被通入的氧气氧化。 由电子得失守恒知 2 = 4 解之,V(O 2 )=通入 336(、某种由 两种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2,则含32g
3、,以大于 一半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 C 和点 D,则直线 是所要作的线段 垂直平分线。 根据他的作图方法可知四边形 定是( )A、矩形 B、菱形 C、正方形 、等腰梯形10、如图4,正方形下列结论:(1)E=. (2) . (3) 35 0. (4)E. (5) E=1 . 其中正确的有( )2A、5个 B、4个 C、3个 D、2个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函数
2、片段C有耳垂的父母生出无耳垂的孩子属于变异现象D无耳垂的父母生出无耳垂的孩子属于遗传现象4化石采集队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层内挖掘到许多化石。 记录清单如下:甲地层(恐龙蛋、始祖鸟、龟);乙地层(马、象牙、犀牛);丙地层(三叶虫、乌贼、珊瑚)。 这些地层按地质年代由远到近排列应是 (A )A丙、甲、乙 B乙、甲、丙C甲、乙、丙 D乙、丙、甲5科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
时硬水 永久硬水 肥皂水 蒸馏水 你还能想出其他方法来吗。 返回 , 硬度是由碳酸氢镁引起的 ,测定硬度为 30度。 取一升这种水 , 常压下加热蒸发 , 最后得到残渣多少克。 【 分析 】 硬度的计算是把镁离子折算成氧化钙,只含有 碳酸氢镁 的暂时硬水加热煮沸, 最后得到的残渣是 氢氧化镁。 所以: 水中相当于含有钙离子的质量: m=30度 *10毫克 /度 =300毫克
向形成,所以共价键具有方向性。 2.类型 分类标准 类型 共用电子对数 单键、双键、三键 共用电子对的偏移程度 极性键、非极性键 原子轨道重叠方式 σ键、 π键 π键 键类型 σ键 π键 原子轨道重叠方式 沿键轴方向 “头碰头 ” 重叠 沿键轴方向 “ 肩并肩 ” 重叠 原子轨道重叠部位 两原子核之间,在键轴处 键轴上方和下方,键轴处为零 原子轨道重叠程度 大 小 键的强度 较大 较小 特别提醒
2、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 日,他接到家信,说因盖房砌墙与邻居发生争执。 他给家人回了一封信:“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 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墙又何妨。 ”家人看信后,便让出了两墙之地。 邻居很受感动,也主动向后让出两墙之地。 语伤人六月寒 花齐放春满园 宁静无以致远4.“时代楷模” 、 “感动中国”2015 年度人物闫肃,一生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红色经典作品。 他说,一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