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2)运动的图象追及相遇问题(含答案)内容摘要:

4、点运动的 象,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A 质点以 20 m/s 的速度匀速运动B B 质点先沿正方向做直线运动,后沿负方向做直线运动C B 质点最初 4 s 做加速运动,后 4 s 做减速运动D A、 B 两质点在 4 s 末相遇2(2015西安市高三质检)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在 t0 时,乙车在甲车前 50 m 处,它们的 象如图所示,下列对汽车运动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车先做匀速运动再做反向匀减速运动B在第 20 s 末,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大小相等C在第 30 s 末,甲、乙两车相距 100 整个运动过程中,甲、乙两车可以相遇两次3(2015河北省邢台市高三摸底 5、考试)物体甲的速度与时间图象和物体乙的位移与时间图象分别如图所示,则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A甲在整个 t4 s 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路程为 12 在整个 t4 s 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 6 在整个 t4 s 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路程为 12 在整个 t4 s 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 6 2015黄冈高三质检)如图所示,质量均为 1 两个物体 A、 B 放在水平地面上相距 7 m,它们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使它们分别以初速度 m/s和 m/s 同时相向运动,不计物体的大小, g 取 10 m/()A它们经过(3 ) s 相遇3B 7、碍物,立即进行刹车,从看到障碍物到刹车做匀减速运动停下,位移随速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图象由一段平行于 x 轴的直线与一段曲线组成。 求:(1)该人刹车的反应时间;(2)刹车的加速度大小及刹车的时间。 参考答案考点 2运动的图象追及相遇问题两年高考真题演练1B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绝对值反映速度大小,在 时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 0,甲图象斜率大于乙图象,说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A 错误,B 正确;由位移时间图象可以看出在 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大,故 位移时间图象看出在 t时时,甲在 s10 ,而乙在 s8 ,进一步得出在 时内甲的路程比乙的大,故 D 错误。 2A在 象中,图线与坐标轴 9、值 ,由运动的可逆性得 a x,将图象旋转 90,则变为x 标准的二次函数,故选项 A 正确。 12由图可知第 1 s 内和第 3 s 内速度都为正,运动方向相同,A 项错误;24 速度不变,B 项正确; 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故第1 s 内和第 4 s 内的位移大小相等,选项 C 错误;02 s 和 04 s 内位移相等,但时间不等,由 v 可知 D 项错误。 由题图可知 02 s 内,速度为正,运动方向未改变,2 s 末时,位移最大,线斜率表示加速度,13 s 图线斜率未改变,故第 2 s 末加速度方向没有变化,A、B、C 错误;由 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知,第 3 s 末 11、 t 23甲 (2010 2020)m400 m,乙的位移为 x 乙 3020 m300 m,所以甲乙两12 12车相距 x(40030050) m50 m,故 C 错误;刚开始乙在甲的前面 50 m 处,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经过一段时间甲可以追上乙,然后甲在乙的前面,到 30 s 末,甲停止运动,甲在乙的前面 50 m 处,此时乙以 20 m/s 的速度匀速运动,所以再经过 2.5 s 乙追上甲,故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甲、乙两车可以相遇两次,故 D 正确。 3对物体 A、 B 受力分析,均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加速度为 g 2 m/s 2;同理物体 B 的加速 12、度为 g 2 m/s 2;B 物体初速度较小,先停止运动,停止运动所需要的时间为1 的位移为 5 m,物体 B 的位移为12 21( a2)t 1 m;12 21故此时开始,物体 B 不动,物体 A 继续做匀减速运动,直到相遇,即在离 A 物体 6 B 错误,D 正确;1 s 末 A 的速度为 m/s,物体 A 继续做匀减速运动过程,有 1 m,解得 2 ) s,故从出发到相遇的总时间12 2 3为 t 3 ) s,故 A、C 错误。 35物体在第 1 s 内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第 2、3 s 内沿原方向做匀减速运动,根据“面积”等于速度的变化量可知,3 s 末物体的速度为零,所以第 3 s。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