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中考文言文阅读(19)《曹刿论战》ppt复习课件内容摘要:
1、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十九、曹刿论战知识梳理第一部分 战前,得出得民心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丏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1)齐师 伐 我 伐:( 2)又何 间 焉 间:( 3)肉食者 鄙 鄙:( 4)何 以 战 以:( 5)衣食所 安 ,弗敢 专 也 安:专:( 6)小惠未 2、 遍 遍:( 7) 牺牲 玉帛 牺牲:( 8)弗敢 加 也 加:鄙陋,眼光短浅凭借进攻参与专有,独享夸大,虚报养遍及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9)小信未 孚 孚:( 10)神弗 福 也 福:( 11)小大之 狱 狱:( 12)虽不能 察 察:( 13)必 以情 以:情:( 14) 忠 之 属 也 忠:属:( 15) 可以 一战 可以:狱讼,诉讼案件明察,弄得清清楚楚信用,信服赐福,保佑指尽心办好本分的事可以凭借介词,根据,按照实情,情理类2. 句子翻译(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3)衣食所安,弗敢丏也,必以分人。 做官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做 3、官的人目光(见识)短浅,不能长远谋划(打算)。 衣食之类用来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 战争的时间、交战的双方、战争的性质。 ( 4)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5)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祭祀不说谎只是小信用,还不能使神灵信服,神不会保佑您的。 3. 文意理解( 1)“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 ( 2)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这是尽心尽职的一类事,可以凭借这打一仗。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4)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 用原文中的话回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交代了曹刿请见的原因,反衬出曹 4、刿的远见卓识。 第二部分 战中,记述击溃敌军的经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1. 词语解释( 1)公与 之 乘 之:( 2)公将 鼓 之 鼓:( 3)公将 驰 之 驰:指代曹刿驱车(追赶)做动词用,击鼓进军( 4)齐师 败绩 败绩:( 5)遂 逐 齐师 逐:指军队溃败追赶,追击2. 句子翻译( 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2)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鲁庄公与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与齐军交战。 他下车察看齐军车轮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望着远处的齐军。 3. 文意理解( 5、1)文章第二段描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他的什么特点。 ( 2)文中第二段,仅用“将鼓”“将驰”寥寥数语,便将鲁庄公的鲁莽少谋之“鄙”表现得神情毕现。 那么,作者极言其“鄙”有何作用。 深谋远虑,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把握战机。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3)曹刿“登轼而望之,下视其辙”的原因是什么。 ( 用原文语句回答 )对比,突出曹刿的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指挥若定,能详察敌情,善于把握战机,谨慎果断,远谋(深谋远虑)。 第三部分 战后,问答之间揭示曹刿的远见卓识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 6、之。 ”1. 词语解释( 1) 既克 既:克:( 2)公问其 故 故:( 3)一鼓 作 气 作:战胜已经振作原因,缘故( 4) 再 而衰 再:( 5)彼 竭 我 盈 竭:盈:( 6)难 测 也 测:( 7)惧有 伏 焉 伏:( 8)望其旗 靡 靡:充满,旺盛第二次,这里指第二次击鼓推测,估计尽倒下埋伏(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看到他们战车留下的痕迹错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决定乘胜追击他们。 2. 句子翻译(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齐)是大国,很难估计它的底细,怕的是有埋伏。 【 全文中心 】 本文通过写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 7、和军事才能,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全文理解【 文意理解 】1. 读了这篇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启示:取信于民是战胜的关键;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决策者应善于采纳意见。 2. 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 你同意哪种说法。 请简述理由。 示例一 :鲁庄公“不鄙”。 尽管鲁庄公缺乏军事才能 ,但他能够虚心求教 ,听取正确的意见 ,最终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 因此 ,鲁庄公“不鄙”。 示例二 :鲁庄公“鄙”。 战前不知道如何准备 ,临战不会正确指挥 ,战后不知何以取胜。 因此,鲁庄公“鄙”。 金题演练( 10益阳 )阅读 曹刿 8、论战 一文,回答 1 4题。 ( 12分 )1. 解释下列句中 标色 的字。 ( 4分 )( 1)十年春,齐 师 伐我 师:( 2)肉食者 鄙 鄙:( 3)牺牲玉帛,弗敢 加 也 加:( 4)既 克 ,公问其故 克:鄙陋,目光短浅军队战胜虚报,夸大2. 选出下列句中的“以”字与“可以一战”中的“以”意思用法 相同 的一项( 2分) ( )A. 以 其境过清 ( 小石潭记 )B. 以 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 )C. 域民不 以 封疆之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 得鱼腹中书,固 以 怪之矣( 陈涉世家 )【解析】 “可以一战”中“以”是“凭借”的意思; ”当“因”讲; ”当“导致”讲; ”当“凭借”讲; ”通“已”。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 4分 )(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开始衰落,第三次击鼓士气就完全消失了。 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一一查明是非,但一定按实际情况处理。 4. 文中曹刿谈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的条件,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文也对此作了论述。 这分别是:( 2分 )文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北师大)中考文言文阅读(19)《曹刿论战》ppt复习课件
相关推荐
1、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十五、三峡知识梳理第一部分 三峡两岸的山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1. 词语解释( 1) 自 三峡七百里中 自:( 2)略无 阙 处 阙:( 3) 隐 天蔽日 隐:( 4) 自 非亭午 夜分 自:亭午:通“缺”,缺口遮蔽于,在如果正午2. 句子翻译(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电动势正在阻碍电流增加 如图所示为振荡电路在某一时刻的电容器情况和电感线圈中的磁感线方向情况,由图可知,以下说法正确得是 A、电容器正在充电 B、电感线圈的电流正在增大 C、电感线圈中的磁场能正在转变为电容器的电场能 D、自感电动势正在阻碍电流增加 C L + + + 如图所示, LC电路中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做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在 t1时刻电容器两端电压最小 B、在
查表可知,这个数值是 13176。 C时的饱和气压,即当气温降到 13176。 C时才达到饱和气压,即才会出现露珠。 [来源 :] 讨论与交流答案提示: “你能解释以下的现象吗。 ” 1. 清晨我们常常见到花草树叶上有晶莹的露珠; 2. 炎夏酷暑时,在冷饮中加入冰块,杯的外 壁上会出现水珠; 3. 戴眼镜的人大多有这 样的 经验,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温暖的房间是,镜片上会蒙上一层水雾。 1 答
1、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十八、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梳理第一部分 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考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不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丌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不徐公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不坐谈,问之客曰:“吾不徐公孰美。 ”客曰
守恒,并且把结果跟永动机不可能制造成功联系起采,他认为不可能无中生有地创造一个永久的推动力,机器只能转化能量,不能创造和消灭能量。 • 荄姆霍兹在论文里对能量守恒定律作了一个清晰、全面而且概括的论述,使这一定律为人们广泛接受.在 19世纪中叶,还有一些人也致力于能量守恒地研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彼此独立地研究,却几乎同耐发现了这一伟大的定律.因此,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此时
1、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十七、芙蕖知识梳理第一部分 引出说明对象 芙蕖芙蕖不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 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 ”则谓非草本丌得矣。 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 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丌一而足,请备述之。 1. 词语解释( 1)其 性 同也 性:( 2)予夏季 倚 此为命者 倚:特点依靠( 3)非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