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模拟)2016届中考科学 专题3-声现象和光现象(含解析)内容摘要:

3、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 (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C图 (c)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D图(d)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解析光反射时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所以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A 正确;图 (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B 正确;海市蜃楼景象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所以 C 错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从顶点到底边的光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选项 D 5、 20,因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等于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和,则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减少 2020 40,故 C 选项是错误的;日食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D 选项说法错误。 答案2015浙江丽水, 7)同学们快毕业了,班主任组织同学们拍集体照。 学校操场上,班主任老师在给同学们拍照片。 她即将按下快门时,发现全班同学的身影都清晰的在镜头中了,可是却没有景色。 现在既要增加风景,又不能让全班的同学的身影少一个,那么她该怎么处理 ()A镜头拉长,全班身影变小,增加风景B镜头缩短,全班身影变小,增加风景C镜头拉长,全班身影变大,增加风景D镜头缩短,全班身影变大,增加风景解析要使更多景物进入镜头,必 7、凸透镜的距离为 15 ,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该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_(选填“照相机” 、 “投影仪”或“放大镜”);(3)若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当“眼睛”戴上近视眼镜时,烛焰刚好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则清晰的像会成在“视网膜”的_(选填“前面”或“后面”)。 解析(1)为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对选取的两只蜡烛的要求是完全相同,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由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由像物大小相同可知,小明将蜡烛不管是远离玻璃板还是靠近玻璃板时,蜡烛所成像的大小不变。 (2)凸透镜成像时, 20 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f10凸透镜的焦距为 f10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15,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 (3)近视眼不戴近视眼镜,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给“眼睛”戴上近视眼镜,使光线发散一些,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又恢复到原来状态。 答案(1)大小 不变(2)10投影仪(3)前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