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3-5选修三182放射性元素的衰变2内容摘要:
论基础: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过程是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过程。 是一个主动建构过程,作为认识对象的知识并 不像实物一样可以由教师简单地传递给学生,须由学生自己来建构,并纳入他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别人是无法替代的。 在此要充分利用 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即: 化学反应 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来帮助 学生自己来建构 衰变方程式 ,并把它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 学生充分讨论:衰变方程式和 化学反应 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有何联系与区别,并由学生自己表述。 点评:可以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有不到之处教师再帮助总结。 教师: 衰变方程式遵守的规律: ( 1)质量数守恒 ( 2)核电荷数守恒 (进一步解释:守恒就是反应前后相等) α 衰变规 律: AZX→ A4Z2Y+42He 学生 进一步理解两个守恒: ( 1)质量数守恒 ( 2)核电荷数守恒 教师:钍 234 核也具有放射性,它能放出一个 β 粒子而变成 23491Pa(镤) ,那 它进行的是 β 衰变,请同学们写出钍 234 核的衰变方程式。 学生探究、练习写出 钍 234 核的 衰变 方程式。 点评: 写 钍 234 核的衰变方程式是要求学生可以查阅化学书后面的元素周期表,但不可以看 物理教材。 在此培养学生查阅质料的能力。 学生在此会碰到 β 粒子的表示,教师要及时直接给出结论: β 粒子用 01e 表示。 教师: 钍 234 核的衰变方程式: 23490Th→23491Pa+01e 衰变前后核电荷数、质量数都守恒,新核的质量数不会改变但核电荷数应加 1[来源 :学科网 ] β 衰变规律: AZX→ AZ+1Y+01e 学生再 一次理解两个守恒: ( 1)质量数守恒 ( 2)核电荷数守恒 点评: β 衰变如果按 衰变方程式的规律来写的话应该没有问题,但并不象 α 衰变那样容易理解,因为核电荷数要增加,学生会问 为什么 会增加。 哪来的电子。 这里就顺理成章的来 解释 中子转化的过程。 教师: 原子核内虽然没有电子,但核内的的质子和中子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当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同时要 产生一个电子 10n→11H+01e 这。新课标人教版3-5选修三182放射性元素的衰变2
相关推荐
3、,状态 a 分子的平均动能最小E b 和 c 两个状态中,容器壁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受到气体分子撞击的次数不同62015重庆理综,10(1)某驾驶员发现中午时车胎内的气压高于清晨时的,且车胎体积增大。 若这段时间胎内气体质量不变且可视为理想气体,那么()A外界对胎内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小B外界对胎内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C胎内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小D胎内气体对外界做功
2、读书的方法因书而异:有的书,可以躺在床上,随意地翻阅;有的书,恐怕得找一把硬木头椅子,以便正襟危坐地展开书页,虔诚地于经典对话。 B、读文章不能够断章取义,必须联系上下文、背景、作者等多方面因素来解读文章。 C、智慧的人往往能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改变自己的思维和行动,以免重蹈覆辙而后悔莫及。 D、很久以前他不学无术,无所事事,无意之中,被一朵墙角的小花打动,此后改头换面,有了蓬勃的朝气。 (
生来分析其中的奥秘) 学生定有这样的想法:衰变方程式和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有何联系与区别。 点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过程 是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过程。 是一个主动建构过程,作为认识对象的知识并不像实物一样可以 由教师简单 地传递给学生,须由学生自己来建构,并纳入他自己原有的 知识结构中,别人是无法替代的。 在此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即: 化学反应 方程式
2、慷慨 沉潜 笃实 卓越C笃实 慷慨 卓越 沉潜 D沉潜 卓越 慷慨 笃实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2 分)A诸城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过程中,因地制宜,开发了以潍河为代表的系列水系景观,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B在今年的法国网球赛中,中国选手李娜力克对手,夺得女子单打冠军,其精湛的球技令人叹为观止。 C在这么好的天气里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D
2、能用电压表测量 端电压的是()A B C D4 (2016宜昌)如图所示电路开关闭合后两灯发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电压表 V 的示数一定等于 示数B电压表 V 的示数一定大于 示数C电流表 A 的示数一定等于 示数D电流表 A 的示数一定等于 示数的 2 倍5 (2016玉林)一段 1m 长的电阻丝,下列做法能使它的电阻增大的是()A对折 B长度拉伸为原来的 2 倍C剪掉一半
姆生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提示:结合课后阅读材料中提到的赫兹、舒斯特、考夫曼等科学家所作的工作说明。 ) 5. 现在公认 :电子的比荷、质量各是多少 ? (三) 、 自学情况检查: ( 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 、交流,通过体验科学探索过程的艰辛与喜悦,培养学生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 实验探究 1: 利用 洛仑兹力演 示仪等仪器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