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5《创新求变的中唐诗》精品备课参考内容摘要:
1、【学案导学设计】2015 高中语文 专题五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专题整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咏史怀古诗所谓咏史诗,是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所感慨而创作的诗歌。 所谓怀古诗,则是指因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 一般来讲,咏史怀古不仅是叙古事,而且要融入自己的感受和评论,或借古讽今,曲折地反映对现实的关注。 对咏史怀古类诗词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就是通过分析诗词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体会作者旧事重提的意图,把握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咏史诗常常用典,用典一般可以分为引用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前人语句等几种情况。 弄清一些历史典故的含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理解这类诗 2、还要结合诗人写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心境。 (一)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思想内容分类 举例喟叹朝代兴亡感叹昔盛今衰感慨物是人非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借古讽今批判现实李商隐隋宫:“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仰慕古人成就感慨功业无成渴望建功立业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理性思考历史发表独立见解归纳历史规律杜牧题乌江亭:“胜败 3、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二)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征1 “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和历史性的统一。 2 “咏史”和“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是咏史的动因,言志抒怀是最终的旨归。 3 “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一般先怀古,即由眼前所见之景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然后再伤今,即由凭吊古人引发对当下的时代社会或作者自我生存状况的感慨和思考。 (三)咏史怀古诗的写法咏史诗的写法可以说是百花齐放。 在构思上,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王昭君:“六奇已出陈平计,五饵曾闻贾谊言。 取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 ”对汉 4、元帝统治的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 在章法上,或作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不一而足。 不同的写法,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定的,我们要在对具体篇章的分析中仔细体味,并从中领悟作品的基本风格。 古诗中“以小见大”的写法一、理论讲解在以精练含蓄见长的诗歌创作中, “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经常被诗家运用。 也就是在表现重大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过“小事”、 “小物” 、 “小景”来窥见“大境界” 、 “大主题” ,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 诗歌的以小见大是由诗歌的艺术特性决定的。 诗歌语言讲究含蓄凝练,形象生动。 诗歌的艺术性往往因为这种“小”和“大”的辩证法而表现得或痛快或含蓄隽永 5、。 本专题诗歌中寄李儋元锡用简朴散澹的描述寄托丰厚的意蕴。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寓情于景,意在言外,含蓄凝练,形象生动。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全诗以白描手法,简约而又意蕴精深,情蕴动人。 以小见大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十分典型,下面我们就这种手法作一详细的讲解。 1以小说大“小”事物表现“大”题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相对于东吴霸业、三国争雄这些宏大的历史事件,江南美人大乔小乔的命运微不足道。 可是诗人咏赤壁的诗作偏偏只字不提社稷伟业、 6、战场风云,只是一心惦记着“二乔”的归宿,言近旨远,含蓄蕴藉。 我们不能不佩服诗人的别具匠心,不落窠臼。 和杜牧相比,刘禹锡的乌衣巷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江山更替,朝代兴衰,人事沧桑,该让诗人生发多少感慨喟叹。 可诗人的笔下只是一只轻盈的燕子,一只四百年前高门士族王谢家的燕子(当然是极度的艺术夸张),现在却飞进了寻常百姓家中。 一只小小的“燕子”成了历史的见证者,也成为诗人感慨人事沧桑兴亡盛衰的情感媒介,令人浮想联翩,余味无穷。 难怪白居易对此诗是“掉头苦吟,叹赏良久”。 2以少总多“少”景物表现“多”感情。 初唐王绩有一首在京里故国见乡人间 7、 ,诗歌从朋旧孩童、家庭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树疏密一直问到院景林花,洋洋洒洒写了几十行。 同样是表现思乡之情,王维却只用了 20 个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和王绩的诗哪一首更好。 是不是王维只思念故乡窗前的那棵梅花而对其他漠不关心。 当然不是。 亲朋故旧、山川风物、乡土人情,都是思念的对象。 但是,诗歌讲究凝练。 思乡之情需要寄托,诗中的梅花就是这种思乡之情的典型代表。 笔墨集中于梅花,反而为读者留下想像空间,思乡之情也因此表现得更加浓烈集中。 王绩的诗面面俱到,其艺术效果反而因太过落实而受到削弱。 崔国辅有怨词二首 ,其中一首是这样说的:“妾有罗衣裳,秦王在时作。 为 8、舞春风多,秋来不堪著。 ”和元稹的行宫一样,这首诗也是写宫怨。 女主人也许刚刚翻检衣箱,寻得一件敝旧的罗衣,忆及往事,不禁黯然神伤。 此诗通篇写一个宫女因睹旧物而生哀怨。 封建朝廷的宫女因歌舞美貌博得君王欢心,常获赐衣物。 初看这二者并无因果关系,细味其中却含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之意。 此诗句句惜衣,其主旨却在惜人。 关于这首诗,也有其他说法。 有人认为崔国辅作宫怨诗,是借写宫怨以寄托讽喻,感叹身世。 崔国辅是开元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天宝年间遭贬黜,所以借写宫女被弃来说自己被弃。 这就更深一层的“以少总多”了。 古人特别看重诗意的含蓄婉曲。 以小见大所达到的艺术效果正是含蓄。 二、真题剖析(2003北京春招 9、)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赋韵江总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 江总,南朝陈诗人。 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岑参,盛唐边塞诗人。 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 (1)这两首诗在内容上有哪些相同之处。 (2)两首诗各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思想感情。 答案(1)内容上的相同之处:这两首诗都写到了故乡的菊花,都写了重阳佳节的思乡之情。 (2)不同的思想感情:第一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故园的怀想和思归之情,流露出归隐田园不愿在朝为官的情怀。 第二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故园 10、遭受战乱的痛苦之情,表现了渴望收复失地的心情。 三、技法规律我们在欣赏诗歌时应当结合注释,了解创作背景、作者的生活状况,反复揣摩。 在描写的景物中,品出“小”事物表现的“大”题材, “少”景物表现的“多”感情,即诗歌寄寓的“言外之味,弦外之音” ,这是准确鉴赏这类诗歌的关键。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马诗(其一)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却又不被赏识的惆怅之情。 (2)试分析前两句比喻手法的运用。 答案首句“大漠沙如雪” ,将月下万里平沙喻为一片霜雪,悲凉肃杀;第二句“燕山月似钩” ,将一弯月牙比成弯刀 11、的形象,便有了厮杀的意味。 前两句绘制了一幅月下大漠的奇景,真正的志士是跃跃欲试,希望大显身手的。 这又是为下文抒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设定的情境。 1深受杜甫影响的柳宗元杜甫是盛唐向中唐转折过程中出现的集大成的伟大诗人,对中唐及中唐以后文学影响深远。 柳宗元作为中唐元和时期的著名诗人,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杜甫的影响。 柳宗元有接受杜甫影响的生活基础和思想底蕴,他诗歌中的现实主义精神源于杜诗的史诗品质,他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精工凝练的语言、排律的创作等也都与杜甫的影响有密切联系,因而柳宗元全面继承了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 应用指南该材料可应用于“继承与发展” 、 “桥梁” 、 “生活基础和思想底蕴” 、 “ 12、根基”等话题作文中。 柳宗元全面继承了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源于柳有和杜相似的生活基础和思想底蕴,他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精神上也接受了杜诗的史诗品质。 2诗豪刘禹锡刘禹锡出生于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对此他在文章中屡屡谈及:“父讳绪,亦以儒学,天宝末应进士。 ”“臣家本儒素。 ”儒家思想要求人有进取精神,鼓励个体积极参与政治社会活动,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他“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 ,与柳宗元同时登进士第。 由于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命运,使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34 岁的刘禹锡参与了王叔文、王伾的“永贞革新”。 但是这些举动引起了守旧派的强烈不满。 守旧的宦官们对革新派进行残酷的打击和无耻的诽谤,后来又勾结藩镇发 13、动宫廷政变,顺宗被迫退位,致使革新运动以失败而告终。 刘禹锡幸免于杀身之祸,被贬至朗州达 10 余年。 但是这也未曾削弱其斗志,反而用其犀利的笔锋有力地回击了宦官权贵们的相互倾轧,勾心斗角。 也正是因为他坎坷的命运与经历,以及官场的失意,为其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应用指南该材料可应用于“环境与人才” 、 “家庭教育” 、 “道同意和” 、 “保守与改革” 、 “代价” 、 “顺境与逆境”等话题作文中。 “诗豪”刘禹锡傲岸不屈、顽强斗争、追求执著、意志坚定、奋发自励、积极乐观,在他的诗中也可以真实地感受到诗人特有的、昂扬的精神风貌和他的思想才华。 自助者天助拿破仑年轻的时候,一次到郊外打猎。 突然听见有人 14、喊救命,他快步走到河边一看,见一男子正在水中挣扎。 这河并不宽,拿破仑端起猎枪,对准落水者,大声喊道:“你若不自己游上来,我就把你打死在水里。 ”那人见求救无用,反而添了一层危险,便只好奋力自救,终于游上岸来。 拿破仑拿枪逼迫落水者自救,是想告诉他,自己的生命本应该由自己负责的,唯有负责的生命才是真正有救的生命,所以西方谚语有:“自助者天助。 ”活学其实,许多时候我们不是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而是自己先把自己打败,自己认为自己不行了。 假如现在你正处在一个不利的位置,那么,请丢掉幻想,自己解救自己吧,这个世界锦上添花的总比雪中送炭的多。 如果你表现得坚强,别人都来鼓励你;如果你软弱,就很少有人会来扶助你了 15、。 巧用 “自信” 、 “自强” 、 “自助与他助”读韩愈(节选)梁衡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 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因为中学课本上就有他的师说 、 进学解。 课外阅读,各种选本上韩文也随处可见。 他的许多警句,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跨越了一千多年,仍在指导我们的行为。 但由文而读其人却是因一件事引起的。 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 祠后有山曰韩山,祠前有水名韩江。 当地人说此皆因韩愈而名。 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呢。 当他被贬到了潮州后,发 16、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 就气候水土而言,这里还算富庶,但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 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 当时在北方早已告别了奴隶制,唐律明确规定了不准没良为奴,这里却还在买卖人口,有钱人养奴成风。 “岭南以口为货,其荒阻处,父子相缚为奴。 ”其习俗又多崇鬼神,有病不求药,杀鸡杀狗,求神显灵。 人们长年在浑浑噩噩中生活。 见此情况韩愈大吃一惊,比之于北方的先进文明,这里简直就是茹毛饮血,同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 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同在一片蓝天下,人人都该享有爱。 按照当时的规矩,贬臣如罪人服刑,老老实实磨时间、等机会便是,决不会主动参政。 但韩愈还是忍不住,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 于是他到任之后,就如新官上任一般连续干了四件事。 一是驱除鳄鱼。 当时鳄鱼为害其烈,当地人又迷信,只知投牲畜以祭。 韩愈“选材技吏民,。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5《创新求变的中唐诗》精品备课参考
相关推荐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对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综合考查(本卷共 4 小题,满分 60 分建议时间:30 分钟 )命题专家寄语近几年命题频率极高的就是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知识,一般的都是结合闭合电路的知识综合考查电功、电功率知识,考查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综合性强,磁感应与电路整合1如图 1 所示的电路可以用来“研究电磁感应现象” 干电池、开关、线圈 A
2、 写 了 人 间 的 生 命 奏 章 履 行 了 公 民 的 法 定 义 务 提 升 了 个 人 的 自 我 价 值 是 践 行 公 民 基 本 道 德 规 范 的 楷 模 A B C D 2 中 国 女 药 学 家 屠 呦 呦 因 为 在 创 制 新 型 抗 疟 药 青 蒿 素 的 贡 献 而 获 得 了 诺 贝 尔 生 理学 或 医 学 奖 , 在 领 奖 时 她 说 : “感 谢 全
3、】动词一直是高考试题的命题热点和重点,注重从下面几个方面设题:1)形式相似的动词之间的辨析,如 ;2) 意义相近的动词之间的辨析,如 ;3)意义不同,但容易混淆的动词的辨析,如;4)考纲要求掌握的不常见动词,如。 【核心考点讲练】一现;发生+ of/某事物而产生、造成、引起。 物体借助自身的力量)上升,升起; (河水、物价等)上涨。 起( 某物)。 起,唤起;唤醒。 【一语巧记】on
. •波的周期(或频率)等于波源的振动周期(或频率). • 波的周期由波源决定 , 同一列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周期 ( 或频率 ) 保持不变 . • 每经历一个周期的时间 , 当前的波形图与原有的波形图相同 . 三、波速 •单位时间内振动所传播的距离叫波速.它反映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快慢程度 . •波速的大小由介质的性质决定,同一列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 波在均匀介质中是匀速传播的,即
是 真空),可能有几种折射情况。 【典例】 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介质 ,在界面上发生了发射和 折射 ,入射点是 O 点,则入射光线是 ;反射 光 线是 ;折射光线是。 [来源 :Z。 xx。 k .Co m] 【点拨】:明确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所在。 一个圆柱形筒,直径 12cm,高 16cm。 人眼在筒侧壁上方某 [来源 : x .k .Co m] 处观察
长相差不多 . ② 波传到小孔 (或障碍物 )时 ,小孔(或障碍物 )仿佛是一个新的波源 ,由它发出与原来同频率的波 (称子波 )在孔后传播 ,于是就 出现了偏离直线传播的衍射现象 . ③ 当孔的尺寸远小于波长时尽管衍射十分突出 ,但由于衍射波的能量很弱 ,衍射现象不容易观察到 . 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 . 例 ( ) 石子 ,小石子对波的传播没有影响 . C例 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