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中考文言文阅读(30)《桃花源记》ppt复习课件内容摘要:
1、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三十、桃花源记知识梳理第一部分 写渔人无意间发现桃花源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1. 词语解释( 1)武陵人捕鱼为 业 业:( 2) 缘 溪行 缘:( 3)芳草 鲜美 鲜美:靠 谋生沿着鲜艳美丽( 4) 落英缤纷 落英:缤纷:( 5)渔人甚 异 之 异:( 6)欲 穷其 林 穷:其: 代词,代指桃花林对 感到诧异、惊奇繁多而纷乱的样子落花尽,走完3. 句子朗读节奏( 1)武陵人 捕鱼为业( 2)忘路 之远近/2. 句子翻译(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沿着溪 2、流行进,忘记了路的远近。 (2)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飘飞的桃花散落满地。 两岸几百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 4. 文意理解(1)从原文中找出描述出通往桃花源小路上的优美景色的句子。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有什么作用。 (3)渔人最终发现桃花源的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忽”表现出了渔人遇见桃花源的偶然性,也为下文的“遂迷,不复得路”埋下了伏笔。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第二部分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后之所见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开朗。 土地平 3、旷,屋舍俨(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1. 词语解释( 1)初极狭, 才 通人 才:( 2) 豁然开朗 豁然:开朗:( 3)屋舍 俨然 俨然:(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 属:( 5) 阡陌交通 阡陌:交通:( 6) 黄发垂髫 黄发:垂髫:敞亮的样子整齐的样子田间小路类开阔明亮交错通达只指老人指儿童( 7)并 怡然 自乐 怡然: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3)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只见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树之类的。 快乐的样子里面的人来来往往 4、耕种劳作,男女的服装,完全和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 句子朗读节奏( 1)复行 数十步,豁然 开朗( 2)有 良田美池 桑竹之属老人和小孩子都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4. 文章理解请写出描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第三部分 写渔人与桃花源中人的交往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 词语解释( 1 5、) 具 答之 具:( 2)便 要 还家 要:( 3) 咸 来 问讯 咸:问讯:( 4)率 妻子 邑人来此 绝境 妻子:绝境:( 5) 遂 与外人隔绝 遂:( 6) 乃 不知有汉 乃:通“邀”,邀请探问消息都完全与外界隔绝的地方妻子儿女;于是竟然( 7) 无论 魏、晋 无论:( 8)此人一一为 具 言所闻 具:( 9)皆 叹惋 叹惋:( 10)余人各复 延 至其家 延:( 11)不足 为 外人道也 为:2. 句子翻译(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详细地邀请叹息不要说,更不必说向、对那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中,摆酒杀鸡做饭招待他。 ( 2)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 (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 6、魏、晋。 ( 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其余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都拿出酒饭来招待。 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要说魏朝和晋朝了。 便不再出去,于是与外界断绝了往来。 3. 句子朗读节奏( 1)自云 先世避 秦时乱,率 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 2)问今 是何世,乃 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 3)此人 一一为具言所闻,皆 叹惋( 4)余人 各复延至其家,皆出 酒食/ / / / /4. 文意理解(1)写出文中体现“村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老有所终”“幼有所养”是“大同社会”的特征之一。 桃花源记中,哪一句话具体描绘了这 7、样的生活画面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联系文章可知渔人说的大概是秦末以来的历史。 桃花源人为桃花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可见作者虚构的这个世外桃源,反映的是他对现实黑暗的不满和想隐居田园的原因,寄托了作者追求美好社会的理想。 ( 4) “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的原因是什么。 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写再寻桃花源不得埋下伏笔。 第四部分 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后,桃花源又与世隔绝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 寻病终。 8、后遂无问津者。 1. 词语解释(1)便 扶向路 扶:向路:(2)处处 志 之 志:(3)寻向所 志 志:(4)欣然 规 往 规:(5)未 果 果:向时走得路,旧路,指来时的路记,作记号循,沿着计划、打算记号、标记实现(6)寻 病终 寻:(7)后遂无 问津 者 问津:2. 句子翻译(1)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就沿着旧路回去,沿路处处做上标记。 太守立即派人跟渔人前往,寻找先前所作标记。 随即,不久问路,这里指寻访3. 文章理解(1)“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2)渔人“处处志之”,后来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 “如此”是代词,指上文所说 9、。 应包括以下内容: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村中的生活情状;归途中做标记的事。 (3)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说明了什么 ?说明桃花源神奇美好,令其向往。 作者这样写是暗示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 使故事显得亦真亦幻,给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或:使文章悬念迭起,引人入胜)。 【全文中心】 本文中作者虚构了武陵渔人游历“世外桃源”的故事,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安居乐业的生活图景,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抗争,具有积极的意义。 【文意理解】1. 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 (用自己的话概括 )自然环境优美社会安定和平百姓生活和乐。 全文理解3. 桃花源记表达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其实 10、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都有自己向往的“桃花源”,请简要说说你心目中的“桃花源”。 示例一:没有强权争霸,没有战争硝烟,没有核武器威胁,世界和平大同。 示例二:森林繁茂草场葱郁,天空澄碧溪水清澈,鸟儿欣舞虫儿欢歌,人与自然和谐共荣。 示例三:人人平等,互敬互爱;远离贫穷,衣食无忧;老有所养,孤有所托。 金题演练阅读桃花源记,完成 1 5题。 ( 12分 )1. 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 不正确 的一项是( 2分 )( )A. 率 /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B. 乃 /不知有汉C. 太守即 /遣人随其往D. 后 /遂无问津者【解析】 守即遣人随其往”的意思是“太守立即派人跟随渔人前往”,故正确的划分应是“太守 /即 11、遣人随其往”。 对下列标色的词语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2分 )( )A. 欲 穷 其林(尽,走完)B.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 (类)C. 具 答之(完全)D. 处处 志 之(标志)【 解析 】 ”在此处名词活用做动词,应译为“作记号”。 下列各项中标色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 忘路 之 远近此诚危急存亡 之 秋也( 出师表 )B. 并怡 然 自乐然 则何时而乐耶( 岳阳楼记 )C. 乃 不知有汉乃 入见( 曹刿论战 )D. 太守即遣人随 其 往其 真无马邪( 杂说(四) )【解析】 ”的意义和用法均为:结构助词,的。 ”的意义和用法分别为: 的样子;然而。 ”的意义和用法分别为:竟然;于是。 ”的意义和用法分别为:人称代词,代替武陵人;疑问代词,难道。 【 答案】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 4分 )(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树下)绿草如茵,香气袭人,(风一吹来)桃花纷纷落下。 田间的小路纵横交错,(村里不时传来)鸡鸣狗叫的声音。 5. “不足为外人道也”表现了桃花源中人的什么心理。 结合全文分析这种心理产生的原因。 ( 2分 )表现了桃花源人不愿被人打扰、珍惜现在生活的心理。 原因:桃花源中环境优美,生活富足,安定祥和,没有战乱之苦。(北师大)中考文言文阅读(30)《桃花源记》ppt复习课件
相关推荐
1、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大铁椎传 文公社】 不知何 许 人 杀三十 许 人 省 兄河南 七 省 好事者 貌甚 寝 既同 寝 人以其雄 健 时座上有 健 啖客 长 子灿七岁 引之 长 丈许 多 力 善射 力 请客 吾 数 击杀响马贼 吹觱篥 数 声 夺 其物 舅 夺 母志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魏禧( 1624 1681), 字叔子 ,一字冰叔,号裕斋。 宁都(今属江西宁都)县人。
振动时的弹性势能,也就是系统的总机械能。 由于简谐运动中总机械能守恒,所以简谐运动中振幅不变。 如果初始时 B点与 O点的距离越大,到 O点时,振子的动能越大,则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越大。 相应地, 振子的振幅也就越大,因此简谐运动的振幅与能量相对应。 问:怎样才能使受阻力的振动物体的振幅不变,而一直振动下去呢。 引导学生答出,应不断地向系统补充损耗的机械能,以使振动物体的振幅不变。 指出
1、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二十九、陋室铭知识梳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开篇设喻,总写陋室不陋) /苔( 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 劳形。 ( 铺陈陋室外幽美景色和陋室内清雅的生活,说明陋室虽陋,有德者居之自有佳趣 )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1、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最宝贵的是生命。 他给与我们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懊悔,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 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以上这段话,大家知道是谁说的么。 前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 柯察金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奥斯特洛夫斯基 , 1904
2. 竖直悬挂的弹簧振子(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 K) 引申:悬挂在光滑斜面上的弹簧振子(已 知 弹簧的劲度系 数 K) 体会: 1. 回复力可以由振 动方向的一个 力充当,也可能是振动方向的合力。 2. 垂直振动方向的受力与振动无关。 思考:回复力与时间的关系。 解答 : 如图的弹簧振子的振动为简谐运动,位移-时 间关系为x= Asinω t,而回复力 F=- Kx
1、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文公社】 1624 1681) 清代散文家。 字冰叔。 一字叔子 ,号裕斋。 宁都(今属江西)人。 明末诸生,明亡后隐居翠微峰,所居之地名勺庭,人又称他为 勺庭先生。 后出游江南,入浙中,以文会友,并传播其明道理、识时务、重廉耻、畏名义的学说,结纳贤豪,以图恢复。 康熙间,举博学鸿词,不应,逝于扬州。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其兄祥、弟礼 ,都能文章 ,世称 三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