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内容摘要:
2、 的 答 案 一 律 无 效 , 不得用其他笔答题;3考 生 答 题 必 须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 保 持 卡 面 清 洁 , 不 要 折 叠 , 不 要 弄 破 , 答 在 试 卷 和 草 稿 纸 上 一 律 无效 一、选 择 题 :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选择题的答案用 2B 铅笔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 人体中红细胞的直径约为 07 7 m,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该数据为A0 6 B107 C0 6 D0 7 2 下列运算结果等于 是Aa 2a 4 Ba 2 C(a 2)3 Da 8若 ab,则下列不等式中成 4、方向为A北偏东 32 B南偏西 32 C南偏东 32 D南偏西 58 9 若边 C 的长是方程组 的解,则边 长可能是x y 10,x y 2 )A1 B2C5 D1110如 图 , A B C D E F 的 度 数 为A180 B360 C540 D72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6 分把答案直接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1不等式 2x31 的解集为 12 “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是 命题 (填“真” 或 “假”) 13若 是方程 y2 的一个解,则 k 的值为 x 2,y 5)14若 a19,b9,则 81b 的值为 15若 3x4, 9y7,则 3x2y 的值为 5、16如图,将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若138,则2 17甲、乙两班共植树 50株,乙班植树的株数是甲班的 设甲班植树 x 株,乙班植树 y 株,根14据题意,可列方程组 18如图,将四边形纸片 叠,点 A、D 分别落在点 1 处若12140,则B C 三、解 答 题 : 本 大 题 共 11 小 题 , 共 64 分 把 解 答 过 程 写 在 答 题 卡 相 应 位 置 上 , 解 答 时 应 写 出 必要 的计算过程、推演步骤或文字说明作图时用 2B 铅笔或黑色墨水签字笔19 (本题满分 4 分)计算:( )1 ( 2 016) 0(1) 2 01712A 10 题)(第 16。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相关推荐
2、“晕”不要读作“y n”;D正确, “佝” 不要读作“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2 (2 分) (2016 淄博)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枯槁 告磬 挖墙角 翻来覆去B地窖 鳌头 座右铭 如坐针毡C凛冽 取缔 通缉令 风靡一时D客栈 娴熟 顶梁柱 味同嚼蜡【分析】本题考查字形,对一些多音字
3、,样本12的相关系数应为 (2015福建理,4)为了解某社区居民的家庭年收入与年支出的关系,随机调查了该社区 5户家庭,得到如下统计数据表:收入 x(万元 ) y(万元 ) x ,其中 社区一y b a b a y b 5万元家庭的年支出为()A元 B元C元 D元答案B解析由已知得 10(万元),8(万元),80所以回归直线方程为 x区一户年收入为 15万元家庭年支出为y 5元),故选 二
簧压缩相似 ; r=r0势能 最小 . ( 2) 一个物体的体积改变,分子势能也随改变,因此分子势能和它的体积有关。 二、分子势能 说明 ( 1) 如果 r> r0分子势能随 r增大而增大,这与弹簧拉伸相似;如果 r< r0,分子势能随r减小而增大,这与弹簧压缩相似; r=r0势能最小 . F F斥 F引 F分 r0 0 r 下列关于分子和分子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运动的分子。 大屏幕上显示图 2,即图中显示的仅为总分子数的合,(图中显示的“分子”暂呈静态)先看其中一个(图 2中涂黑的“分子”闪烁 2~ 3次)分子与活塞碰撞情况,(图 2中涂黑的“分子”与活塞碰撞且以原速率反弹回来,活塞也随之颤抖一下,这样反复演示 3~ 5次)再看大量分子运动时与活塞的碰撞情况: 大屏幕上显示“分子”都向活塞方向运动,对活塞连续不断地碰撞,碰后的“分子”反弹回来
2、计算正确的是( )A 52 B 632 C 248 D 13)( 4、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根为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20x12x,A. B. C. D. 1x, 12,23x12服装厂准备加工 400 套运动装,在加工完 160 套后,采用了新技术,使得工作效率比原计划提高了 20%,结果共用了 18 天完成任务,问计划每天加工服装多少套。 在这个问题中,设计划每天加工 x 套
2、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为此称,又叫秦楼月 ;忆江南本名梦江南 ,又名谢秋娘 ,因白居易有咏“江南好”的词,末句是“能不忆江南” ,故称;念奴娇又称大江东去 、 酹江月 ,只因苏轼词中有相关词句的原因。 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如渔歌子咏的是打鱼, 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 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 更漏子咏的是夜等。 古诗中的虚与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