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10《“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精品备课参考内容摘要:

2、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为此称,又叫秦楼月 ;忆江南本名梦江南 ,又名谢秋娘 ,因白居易有咏“江南好”的词,末句是“能不忆江南” ,故称;念奴娇又称大江东去 、 酹江月 ,只因苏轼词中有相关词句的原因。 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如渔歌子咏的是打鱼, 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 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 更漏子咏的是夜等。 古诗中的虚与实一、理论讲解本专题诗歌中踏莎行(雾失楼台)中的虚实结合的手法十分典型。 它属于高考中“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考点范畴。 下面我们就这种手法作一详细的讲解。 古人评论虚实,有云: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 4、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诗中描写了雄伟壮观而最终历尽坎坷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这是客观的景物,是实。 而诗人在这首诗中寄托了自己的思想:一个人,决不可满足于现状,要志存高远,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这是言志,是虚。 这实际上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托物言志的写法。 以上几例,作者把主观上的情、志、理依托于客观的景物之上, “化景物为情思”。 从表达的内容看,是情和景的关系;从表现手法看,是虚和实的关系。 (二)古典诗词中的虚与绘画艺术中的空白艺术的关系空白手法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如八大山人画的一条生动的鱼,齐白石画的对虾,纸上别无他物,但我们却能感到 5、满眼碧波。 这都是运用了空白的手法,画面虽空灵却有韵味。 艺术家通过画面上的物象启示观众,充分调动观赏者的想像,重现艺术的美好境界。 我国的古典诗词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读者在鉴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通过想像补充画面内容,从而获得审美的体验。 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实写作者和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省去了,隐者是什么样子也没有介绍。 但我们可以想像得出隐者出没于高山云海之中,濯足于山涧小溪之旁这种以实写虚的手法,也可以称之为诗歌中的空白艺术。 我国的古典诗歌,语言精练,言简意丰,有许多诗歌都运用了这种空白艺术,特别是以白描手法写景叙事的诗更是如此 7、敷的美貌无比(虚)。 (四)虚实与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 诗人用这种方法对具体景物作生动形象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国亡家破,妻离子散,一国之君,沦为囚徒,终身受辱,千古蒙羞,胸中怨恨,难以尽言。 词人用一比喻,极言愁苦之多。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化虚为实,以实写虚,把“愁”物化为一江东流的春水,多而不绝的愁绪被形象地表达出来。 这种用比喻来抒情的写法,以实写虚,化无形为有形,比直抒胸臆更形 8、象,所以更富感染力。 (五)当前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为虚已逝之景,或是作者经历过的,或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景象。 作者把这些景物写入诗词中,大多是通过与当前的实景构成某种关系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 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中的“雕阑玉砌” 、 “朱颜”是词人对故国的追思, “雕阑玉砌”也许还在,但红颜却已迟暮。 但这些都不是眼前的实景,所以是虚写。 “只是”二字以惋惜的口吻传达出国亡家破、物是人非的无限悔恨与怅惘。 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这首词的“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三句,极写往昔的繁华生活,与词人当时无限凄凉的处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虚衬实,以虚写实,虚实 9、结合,凸显出梦醒后的浓重的悲哀。 这种通过写已逝之景,虚实结合表达感情的诗不少。 特别是借古讽今的怀古诗大多运用这种写法。 (六)当前之景为实,设想未来之景是虚古典诗词中有不少诗句是设想未来之景,诗人把它与当前之景当前之情进行对比或烘托,以虚衬实,来抒发情怀。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是设想酒醒梦回所见到的景象。 晓风扶弱柳,残月挂枝头,这是虚写。 词人设想的这种凄清的景象为面前与恋人分别的场景平添了一层惜别感伤之情。 又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后两句是作者设想将来团聚的时候能把自己今夜听着秋雨思念亲人的情景向妻子讲 11、。 从对方落墨,想像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而孩子还不懂得母亲为何要思念长安。 有评论家说:“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 ”这种写法比说自己如何想念妻子儿女来得委婉,但感情却达到了双向交流的效果,所以感情更加深沉,因而更加动人,艺术感染力更强。 常见的运用“对写法”的诗词还有高適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本是自己思念千里之外的亲人,却说故乡的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前两句写冬至之夜,诗人羁留他乡的孤独冷清的生活画面。 思乡之情,不言而喻。 可诗人不说自己思 12、念家人,却想像家人于冬至节之深夜还坐在一起念叨着自己。 (八)客观之景为实,梦境、仙境、誓愿为虚严格地说,设想未来之景和从对方的角度写的均是主观之景,这里为了阐释的方便,我们用“主观之景”来特指诗词中所描绘的梦境、仙境、誓愿等等。 通过写梦境、仙境来抒发感情、表达理想的诗词,最有名的当数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这些诗句写出了神仙世界的吉祥与美丽,反衬了现实世界的凶险和丑恶,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憎恶。 又如李清照的渔家傲:“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词人塑造了一位关心民瘼的温和的天帝 14、,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省境内)期间。 琅玡溪在滁州琅玡山。 槎(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 答案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 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像力,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解析“不知溪源来远近”一句,眼前幽静的溪水为实写;而形成溪水的源头在哪里并不知道,本句让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山深之处,春雪消融,琅玡溪不断壮大,一路远行,一路欢歌,此为虚写。 “但见流出山中花”一句,山花随溪水流出是实写;而本句又让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山深之处春意盎然、落英缤纷的景象,此为 15、虚写。 此两句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结合地写出了琅玡溪的诱人景色。 三、技法规律古典诗歌鉴赏,着重考查学生从各个层面、不同角度去赏析古典诗歌的能力。 关于选材方面的虚实,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像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 解答此类题时,要关注题中所给的注释,注意作者生活的背景和年代,从一字一词出发,深入分析并挖掘诗中的形象。 注意运用联想和想像品味诗歌语言,明辨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点明诗作技巧的艺术效果。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