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文全译 秦始皇本纪(2)内容摘要:
2、涌波涛冲毁了。 应该说,秦始皇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壮大所做出的重大贡献,由他领导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国家的法令、制度、方针、政策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在中国的历史上是永远不会磨灭的。 可惜的是,由于他的骄横残暴,滥用民力,横征暴敛,严刑酷法,接着昏庸的秦二世又在这方面继承了他的衣钵,变本加厉,不仅使他的许多本来可能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政策并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使广大人民重新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而且也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 这篇本纪以秦始皇和秦二世的活动为中心,逐年叙写,简中有繁,概括与重笔相间,通篇读来,不仅给人以历史的原貌,还可以使人感到一切都是历史的必然,两代帝王的形象活脱脱地呈现在眼前。 写秦始皇,首先 4、而且也表现了他的愚昧荒诞、暴虐凶残,为了自己生前死后的享受而不惜民力民财的骄奢淫逸。 其中有许多典型的事例或通过叙写,或借用他人之口,补写始皇帝之性情,均写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 一个杰出君主同时又是凶狠暴君的秦始皇的形象就这样被生动形象地勾勒出来。 写秦二世,则施以重墨,着意叙写了在秦始皇逝世之后,他与赵高合谋篡权的详细经过和他的极端残虐、极端腐朽,生动深刻地揭露出一个昏庸暴君和一个阴谋家的丑恶嘴脸。 尤其是对赵高杀二世、子婴杀赵高的精雕细刻,曲折惊险,饱含着作者对二世和赵高的深深憎恶。 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总是越来越走向进步。 司马迁以其朴素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把考察秦朝“成败兴坏之纪”的思想贯穿于秦始皇本 6、的。 出生后,起名叫政,姓赵。 在他十三岁那年,庄襄王去世,政继承王位做了秦王。 这时候,秦国的疆域已吞并了巴郡、蜀郡和汉中,跨过宛县占据了楚国的郢(,影)都,设置了南郡;往北收取了上郡以东,占据了河东、太原和上党郡;往东到荥阳,灭掉西周、东周两国,设置了三川郡。 吕不韦为相国,封十万户,封号是文信侯。 招揽宾客游士,想借此吞并天下。 李斯为舍人。 蒙骜、王齮、麃公等为将军。 秦王年纪小,刚刚登上位,把国事委托给大臣们。 晋阳发生叛乱,始皇元年(前 246) ,将军蒙骜前去讨伐,平定了叛乱。 二年(前 245) ,麃公率兵攻打卷(,圈)邑,杀了三万人。 三年(前244)蒙骜攻打韩国,夺取十三座城邑。 王齮死了。 将军蒙 7、骜攻打魏国 (,畅) 、有诡。 这年发生严重饥荒。 四年(前 243) ,攻取了 邑、有诡。 三月,停止进军。 秦国人质从赵国返国,赵国太子也从秦国回赵。 十月庚寅日,蝗虫从东方飞来,遮天蔽日。 全国瘟疫流行。 老百姓献上一千石粮食,授给爵位一级。 五年(前 242) ,将军蒙骜攻打魏国,平定了酸枣、燕邑、虚邑、长平、雍丘、山阳城,全部攻下来,夺取了二十个城邑。 开始设置东郡。 这年冬天打雷了。 六年(前 241) ,韩国、魏国、赵国、卫国、楚国一起进攻秦国,攻占了寿陵邑。 秦国派出军队,五国停止了进军。 秦国攻下卫国,逼近东郡,卫君角率领他的宗族迁居到野王,凭借山势险阻,保住了魏国的河内。 七年(前 240) ,彗星先 9、大小全由嫪毐决定。 又把河西太原郡改为嫪毐的封国。 九年(前 238) ,彗星又出现了,有时划过整个天空。 进攻魏国的垣邑和蒲阳邑。 四月,秦王留宿在雍地。 己酉日,秦王举行表示已经成年的加冠礼,佩带宝剑。 长信侯嫪毐作乱的事被发觉,他盗用秦王的大印和太后的印玺,发动京城部队和侍卫、官骑、戎狄族首领、家臣,企图攻打蕲(,其)年宫,发动叛乱。 始皇得知后,命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兵攻击嫪毐。 在咸阳作战中,杀死数百人,秦王都授给他们以爵位,连同参战的宦官,也授给爵位一级。 嫪毐等人战败逃走。 当即通令全国:如谁活捉到嫪毐,赐给赏钱一百万;杀掉他,赐给赏钱五十万。 嫪毐等人全部被抓获。 卫尉竭、内史肆、佐戈竭、中大夫令齐 11、王于是把太后从雍地接回咸阳,仍让她住在甘泉宫。 秦国大规模地进行搜索,驱逐在秦国做官的别国人。 李斯上书劝说,秦王才废止了逐客令。 李斯借机劝说秦王,建议首先攻取韩国,以此来恐吓其它国家,于是秦王派李斯去降服韩国。 韩王为此而担忧,就跟韩非谋划削弱秦国。 大梁人尉缭来到秦国,劝说秦王道:“凭着秦国这样强大,诸侯就象郡县的首脑,我只担心山东各国合纵,联合起来进行出其不意的袭击,这就是从前智伯、夫差、湣(,敏)王所以灭亡的原因所在。 希望大王不要吝惜财物,给各国权贵大臣送礼,利用他们打乱诸侯的计划,这样只不过损失三十万金,而诸侯就可以完全消灭了。 ”秦王听从了他的计谋,会见缭时以平等的礼节相待,衣服饮食也与尉 12、缭一样。 尉缭说:“秦王这个人,高鼻梁,大眼睛,老鹰的胸脯,豺狼的声音,缺乏仁德,而有虎狼之心,穷困的时候容易对人谦下,得志的时候也会轻易地吃人。 我是个平民,然而他见到我总是那样谦下。 如果秦王夺取天下的心愿得以实现,天下的人就都成为奴隶了。 我不能跟他长久交往。 ”于是逃走,秦王发觉,坚决劝止,让他当秦国的最高军事长官,始终采用了他的计谋。 李斯执掌国政。 十一年(前 236) ,主将王翦、次将桓齮、末将杨端和三军并为一军去攻打邺邑,没有攻下,先夺取了九座城邑。 王翦就另外去攻打阏(,恶)与、橑(,辽)杨,留下王橑继续攻打邺邑。 王翦统率军队十八天,让军中年俸禄不满百石的小官回家,十人中挑选二人留最新学习考 14、扈(,护)辄,斩首十万人。 秦王到河南去。 正月,彗星出现在东方。 十月,桓齮攻打赵国。 十四年(前 233) ,在平阳攻击赵军,攻占了宜安,打败了赵国军队,杀死了赵国的将军。 桓齮平定了平阳、武城。 韩非出使到秦国,秦国采纳了李斯的计谋,扣留了韩非,韩非死在云阳。 韩王请求向秦称臣。 十五年(前 232) ,秦国大举出兵,一路到达邺县,一路到达太原,攻占了狼孟。 这一年发生了地震。 十六年(前 231)九月,派军队去接收原韩国南阳一带土地,任命腾为代理南阳太守。 开始命令男子登记年龄,以便征发兵卒、徭役。 魏国向秦国献地。 秦国设置丽邑。 十七年(前 230) ,内史腾去攻打韩国,擒获了韩王安,收缴了他的全部土地。 把那 16、。 二十年(前 227) ,燕太子丹担心秦国军队打到燕国来,十分恐慌,派荆轲去刺杀秦王。 秦王发现了,处荆轲以肢解之刑来示众,然后就派遣王翦、辛胜去攻打燕国。 燕国、代国发兵迎击秦军,秦军在易水西边击溃了燕军。 二十一年(前 226) ,王贲(,奔)去攻打楚国。 秦王增派援兵到王翦军队中去,终于打败燕太子的军队,攻占了燕国的蓟城,拿到了燕太子丹的首级。 燕王向东收取了辽东郡的地盘,在那里称王。 王翦推说有病,告老还乡。 新郑造反。 昌平君被迁谪到郢城。 这一年下了大雪,雪厚二尺五寸。 二十二年(前 225) ,王贲去攻打魏国,引汴河的水灌大梁城,大梁城墙塌坏,魏王假请求投降,秦军取得了魏国的全部土地。 二十三年(前 224) ,秦王再次诏令征召王翦,强行起用他,派他去攻打楚国。 攻占了陈县往南直到平舆县的土地,俘虏了楚王。 秦王巡游来到郢都和陈县。 楚将项燕拥立昌平君做了楚王,在淮河以南反秦。 二十四年(前 223) ,王翦、蒙武去。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文全译 秦始皇本纪(2)
相关推荐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八十四)对设计型和创新型实验的考查(本卷共 3 小题,满分 60 分建议时间:30 分钟 )命题专家寄语对于实验的考查,近年来逐渐向此类设计型和创新型实验的考查过渡,这类实验的特点是以新课标中必考经典实验为基础加以变形、改造,对考生应变能力,图 1 甲所示,一个弹簧一端固定在传感器上,传感器与电脑相连当对弹簧施加变化的作用力(拉力或压力)时
22一个周期内电流方向改变两次。 我国生产和生活用交流电的周期 T=_____s,频率 f= ____Hz,角速度 ω=_____rad/s,在 1s内电流的方向变化 ____次。 50 100π 100 课堂练习 某交流发电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如果其它条件不变,仅使线圈的 转速加倍 ,则交流电动势的最大值和周期分别变为 ( ) A. 400V, B. 200V,
3、六、周日都有同学参加公益活动的概率为()A. B18 38C. D58 78答案D解析四位同学安排有 16种方式,周六、周日都有同学参加以有下方式,周六 1人,周日 3人;周六 2人;周六 3人,周日 1人;所以共有 2C C A 14,由古典概型143 2 将基本事件空间和满足条件的基本事件数逐1416 78一计算准确5盒中有 10只螺丝钉,其中有 3只是坏的,现从盒中随机取 2只
2、难化作成长的养料,记住:粗制( 造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原创】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改编自网络】A. 2015 年 3 月,樱花盛开之际,某国遭遇真实版的后天 ,9 级特大地震和海啸几乎摧残了该国沿海五公里地区。 在于她见证了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战败后卧薪尝胆、死灰复燃的历史。 C. 2 月 5 日上午,淳安县姜家镇发生一起森林火灾,上山救火的村民 6 人死亡。
) A、 0— t1 B、 t1— t2 C、 t2— t3 D、 t3— t4 在如图所示电路图中, L为电感线圈, R为灯泡,电流表内阻为零,电压表内阻无穷大,交流电源的电压 u=220 2 sin100π t V,若保持电压的有效值不变,只将电源 频率改为 100H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示数增大 B、电压表示数增大 C、灯泡变暗 D、灯泡变亮 如图所示
3、起,轻视)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人微言轻(地位地下,卑贱 )敝: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衰败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许:公曰:“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答应,听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杂然相许(赞同)潭中鱼可百许头(约数)五、文言虚词1、以 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