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模拟)2016届中考科学 专题15-物质的分类与分离(含解析)内容摘要:
5、判断步骤中晶体表面吸附的硫酸是否洗净,有人向第 3 次洗涤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得到白色沉淀,以此证明该晶体并未洗净。 该结论是否可靠。 为什么_。 解析(1)过滤时,所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2)铜在氧气的作用下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化学方程式为:2H 2= 2O;(3)因为硫酸铜易= = = = = 溶于水,洗涤晶体用的水必须少量且低温是减小其溶解量;(4)因为体易溶于水,洗涤液中也有 都和钡离子产生不溶于24稀硝酸的硫酸钡沉淀。 答案(1)漏斗、玻璃棒 (2)2 2 2 = = = = 2= 2O(3) 易溶于水,低温减小 溶解量(4)不可靠,因为 体易溶 6、于水,洗涤液中也有能和钡离子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245(2015浙江宁波慈溪市模拟,33,10 分)测定硫酸铜晶体(的结晶水含量,实验步骤为:研磨称量空坩埚(容器) 和装有试样的坩埚的质量加热冷却称量重复的操作,反复三次,到质量不再变化为止根据所得的实验数据计算硫酸铜结晶水的含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1)现有坩埚、坩埚钳、泥三角、三脚架、石棉网、玻璃棒、药匙、干燥器、火柴、酒精灯、硫酸铜晶体样品等实验仪器和药品,进行该实验时,还缺少的实验仪器是_、_。 (2)实验步骤 的目的是_。 (3)如果实验得到以下数据:加热前质量(g) 加热后质量(g)器) 器晶体) 器 无水硫酸铜)写出该样品中结晶水 8、研钵,称量要用到托盘天平,所以还缺少的实验仪器是研钵、托盘天平;(2)实验步骤重复加热、冷却、称量的操作,直到质量不再变化,目的是使样品中的结晶水全部失去,使计算的结果更准确;(3)由表中的数据可知,该样品中结晶水含量(a%)的计算公式是 100%;(4) 加热前称量时坩埚未完全干燥,含有水分,会使结晶 正确;加热时间过长,晶体部分变黑,硫酸铜变成了氧化铜,会使结晶水的含量偏高,B 错误;加热过程中有少量晶体溅出,会使结晶水的质量偏大,C 错误;粉末未完全变白就称量,一部分结晶水未失去,会使结晶水的含量偏低,D 正确;坩埚里有不易分解的杂质,会使结晶水的含量偏低,E 正确;放在空气中冷却称量,。(三年模拟)2016届中考科学 专题15-物质的分类与分离(含解析)
相关推荐
出作者在散文工巧上的精到。 •在 《 这思考的窑洞 》 中,作者把毛泽东比作武林高手,是个很大胆的比喻,读来却很亲切。 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 挖掘红色经典的美,一个重要的方法是把政治思想的理念转换成或者说翻译成一个文学意象,从而获得一种形象的意境的美。 把毛泽东比作武林高手,也是一种反差,因为根据修辞学原理,两个比喻的事物相距愈远,反差愈大,比喻效果就愈强,愈生动。 如作者为建党
2、奖32015 年 12 月 25 日,全球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正式成立,总部设在()A曼谷 B北京 C首尔 D河内4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修改后的计生法明确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孩子,已于()起施行。 A2016 年 1 月 1 日 B2016 年 3 月 1 日 C2016 年 5 月 1 日
2、残酷,有杀戮,也有热情,有声音。 那个时代礼赞人才,尊重对手。 南朝佛教鼎盛,反佛的声音也能表达。 于是辟佛勇士范缜出现了。 毕生向往佛门、多次舍身出家的梁武帝带头和范缜辩论,亲撰敕答臣下神灭论,不失风度地据理力辩。 梁武帝的敕答,经王公大臣会览,六十余人群起诘难范缜,但范缜毫无退缩。 而之所以这样,也和梁武帝能够守持思想辩论的规则,不以政治权力剿灭异端有关。 诚如钱钟书先生所说:“缜洵大勇
1、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差数列的前 n 项和(二)自主学习知识梳理1前 n 项和 a n,S n 项和,S n与 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 _差数列前 n 项和的最值(1)在等差数列a n中当 ,S n 可由不等式组_确定(2)因为 n,若 d0,则从二次函数的角度看: d0 时,S _值;当 d0,S 求等差数列a n前 n 项的绝对值之和,关键是找到数列 正负项的分界点.
控制情况:国际,中国。 臭氧空洞 • 臭氧层 —— 离地面 20~ 30km以上的平流层,是地球最好的保护伞,它吸收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 • 然而近二十年的科学研究和大气观测发现:每年春季南极大气中的臭氧层一直在变薄,事实上在极地大气中存在一个臭氧“洞” • 这种臭氧损耗现象是一种反常现象,通过不断的科学研究,人们发现人类社会活动释放的物质严重破坏了臭氧层,如大量含氟致冷剂的排放 •
头 x 970升/头= 9700升 牧民乙: 20头 x 970升/头= 19400升 牧民丙: 11头 x 970升/头= 10670升 总计: 39 770升。 探究问题 如果三个牧民都增加了奶牛数量后,三个农民的收益有什么变化 ? 为什么每个牧民都可以自由地增加奶牛数量 ? 为什么草场不能保证每个牧民都实现利益最大化 ? 如果三个牧民都增加奶牛数量,三个农民的收益都会减少。 由于大气、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