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3-4物理 第13章《光》章末练案(含答案)内容摘要:
2、周期后变为暗条纹B两束光波谷和波谷重叠处出现暗条纹,半个周期后变为亮条纹C从两个狭缝到达屏上的路程差是光波长的整数倍处,出现亮条纹D从两个狭缝到达屏上的路程差是光波长的奇数倍处,出现暗条纹4关于光的干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双缝干涉现象里,亮条纹和暗条纹的宽度是不等的B在双缝干涉现象里,把入射光由红光换成紫光,相邻两个亮条纹间距将变宽C只有频率相同的两列光波才能产生干涉D频率不同的两列光波也能产生干涉现象,只是不稳定5关于双缝干涉条纹,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同一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能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单色条纹B用同一单色光经双缝干涉后的明条纹距两缝的距离之差为该单色光波长的整数倍 4、的结果C这是上面一块玻璃的上、下两表面的反射光干涉的结果D这是下面一块玻璃的上、下两表面的反射光干涉的结果8如图 161 所示,是单色光双缝干涉实验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 在此刻,介质中 A 点为波峰相叠加点, B 点为波谷相叠加点, A、 B 连线上的 C 点为某中间状态相叠加。 如果把屏分别放在 A、 B、 C 三个位置,那么()图 161A A、 B、 C 三个位置都出现亮纹B B 位置出现暗条纹C C 位置出现亮条纹或暗条纹由其他条件决定D以上结论都不对B 有直角坐标系 白纸位于水平桌面上。 M 是放在白纸上的半圆形玻璃砖,其底面的圆心在坐标原点,直边与 x 轴重合。 5、画在纸上的直线,P 1、P 2为竖直地插在直线 的两枚大头针,P 3是竖直地插在纸上的第三枚大头针, 是直线 y 轴正方向的夹角, 是直线 y 轴负方向的夹角。 只要直线 得合适,且 出角 和 ,便可求得玻璃的折射率。 某学生在用上述方法测量玻璃的折射率时,在他画出的直线 竖直地插上了 2两枚大头针,但在 y r,故 nn,所以甲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偏小;乙同学测量的光路图如图乙所示,测量值 n ,与真实值相等;路图如图丙所示,当出射点为 c 时,测量值与真实值相同,当出射点在 c 左侧时,测量值小于真实值,当出射点在 c 点右侧时,测量值大于真实值,故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可能偏。(人教版)选修3-4物理 第13章《光》章末练案(含答案)
相关推荐
2、习 近 平 同 台 湾 方 面 领 导 人( ) 在 新 加 坡 会 面 , 就 进 一 步 推 进 两 岸 关 系 和 平 发 展 交 换 意 见 这 是1949 年 以 来 两 岸 领 导 人 的 首 次 会 面 A 蔡 英 文 B 连 战 C 马 英 九 D 朱 立 伦3 12 月 4 日 确 定 为 全 国 法 定 宣 传 日 , 将 宪 法 实 施 日 确 定 为 全 国 法 制
2、小_ ; _; _。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 5、12、 ,则。 x9、如图 1,过平移得到的,5,则 10、a、b 为实数,且 ,则。 0213)(过平移得到 且 A 与 D,B 与 E,C 与 F 是对应点, ,E= , 位置关系是 , 位置关系是。 表上的分针绕其轴心旋转,分针经过 15 分钟后,分针转过的角度是 ;分针从12 出发,转过 1500,则它指的数字是。 13
3、0 已经学习了 5000个单词。 2)过去完成时的动词还可以表示过去某一时刻之前发生的动作或者状态持续到过去某个时间或者持续下去。 1) he he 2 他连续工作了 12个小时才睡觉。 2) He in 已经在这个学校待了 5年。 3)在 g. )在过去不同时间发生的两个动作中,发生在先,用过去完成时;发生在后,用一般过去时。 偷已经跑掉了。 5)表示意向的动词,如 过去完成时表示“原本
2、情况 的是()A人体感到最舒适的温度约是 10 B中学生 100 m 赛跑的成绩约 8 用电吹风功率约为 500 个苹果的重力约为 5下列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A两个鸡蛋重约 1 感觉舒适的温度是 40 C人脉搏 1 s 跳动约 70 次D教室的高度约为 1.5 华同学喜欢物理,下列各项是他对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的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本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 5 正常呼吸一次
2、式。 + = + =。 个。 个 = =学 程 设 计 导 航 策 略调正与反思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预设 5分钟)= 3 5 5+2= 2+3= 5 5+1= 1+6= 3+1=2.“5+1”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提示课题。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 (预设 15分钟)(出示自学提纲)(1)图上有几个小朋友。 (2)男同学有 4人,女同学有几人。 (3)女同学有 2人,男同学有几人
2、问题,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情感。 以下是我在快乐数学课堂中的几点体会。 一、精心设计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 ”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学生的心理活动就会处于激活状态,从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求知,厌学情绪转化为乐学欲望。 在玩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