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练习 第2部分专题10课案4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内容摘要:

2、词写夏日黄昏丽人昼梦方醒,晚妆初罢、酒脸微醺的情状。 首句写玉碗中莹洁的寒冰,碗边凝聚的水珠若露华欲滴。 一“寒”字正反衬出室中的热。 接着,写室中人粉汗微融,透过轻薄的纱衣,呈露出芬芳洁白的肌体;晚来浓妆的娇面,更胜似丰艳的荷花。 下片写她那下垂的鬓发,已靠近眉间额上的月形妆饰;微红的酒晕,又如红霞飞上脸边。 四、五两句写女子微醉的情态,艳而不俗、细而不纤。 “月”与“霞” ,语意双关,既是隐喻女子的眉和脸,也是黄昏时的实景。 末句“一场春梦日西斜” ,方点明前面描写的都是昼眠梦醒后的情景。 “春梦” ,谓刚才好梦的短暂。 慵困无聊,闲愁闲恨,全词之意,至此全出。 末句“日西斜”三字,与上片“晚来”相照应。 4、的喜爱。 赏析:这首诗描写隐士生活,抒发闲情逸致,有田园诗的意味。 首联抓住水村的特点,先写停泊在沙洲上的船,用“枕”字以写“闲” ,以“两两”写“闲”中不乏和谐美好;再写隔岸烟雾迷蒙中的野草,远景和近景明暗搭配和谐,颇有朦胧感。 颔联以翡翠鸟和鹭鸶的“闲”居来衬托自己的“闲”望,写的是静景。 这一联很注意炼句,对仗工整,平淡质朴中含有工丽,因而显得自然生动。 更重要的是,诗人描绘出一种幽静的境界,以传达出悠闲的心情,所用的手法和“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相近,但王维用的是反衬、俞紫芝用的是正衬。 颈联又由近及远,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来写景,出句和第二句一样,富有朦胧感;对句则有杜牧 6、样的表现手法。 有什么作用。 (5 分)答:导学号 29530277解析:解答本题可以按照作者的思路即诗句的顺序来答。 首联交代了送友人的事,用“悠悠”写出了留恋之情;颔联和颈联是从诗人想象的角度写出了友人将要去的地方的风光和途中情景,寄托了自己对友人的牵挂之情;最后直抒胸臆,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答案:运用想象(虚实结合)。 由眼前景想象荆州、洞庭湖一带的山水美景,流露出对友人一路山高水长、孤独寂寞的关切。 4(鉴赏结构艺术)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感皇恩,出京门有感李俊民忍泪出门来,杨花如雪。 惆怅天涯又离别。 碧云西畔,举目乱山重叠。 据鞍归去也,情凄切。 一日三秋,寸肠千结。 敢向青天问明月。 算应 8、走。 答案:作者先写离别时的情状,接着写“忍泪” “惆怅”的原因,再写前路的艰险,最后写登程后的凄切心情。 综合提升练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11 分)辋川闲居王维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 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 青菰临水拔,白鸟向山翻。 寂寞於陵子,桔槔方灌园。 【注】青菰:俗称茭白,生于水中,叶如蒲苇。 於陵子:齐国高士陈仲子的号。 据高士传载:陈仲子认为其做官的兄长不义,就带着妻子到了楚国,住在於陵,自号於陵子。 楚王听说他很贤德,派人聘请他做宰相,他就又逃到别处替人浇灌园子。 (1)诗的第三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5 分)答:(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二 9、、四两联作简要分析。 (6 分)答:导学号 29530279解析:(1)本题中注释比较详尽,答题时应注意这一重要提示。 赏析第三联景物描写时应抓住关键意象“青菰” “水” “白鸟” “山” ,一“拔”一“翻” ,动静结合。 (2)回答本题既要留意“时倚” “远看” “於陵子”等关键词语,又要联系注释内容。 於陵子,对权贵不喜欢,因为厌恶兄长在朝中为官不义,于是和妻子到了楚国。 由此可以看出其对田园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的厌倦之情。 答案:(1)这两句诗勾画出了一幅鲜明的辋川风景图:青翠的茭白掩映在清冽的水中,白鸟展翅翻飞于苍茫的山间。 青菰、绿水与白鸟相互映衬,色彩鲜明。 前一句写静景,后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 11、处数峰青”一句,写洞庭湖全景恰到好处。 范仲淹岳阳楼记云“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是在岳阳楼上俯视洞庭之景。 词人泊舟湖中,不复写湖之大如何如何,只说四围广阔,远处峰青,则规模可见,气象可想。 “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的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 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纹丝不动,表明此刻的湖面,风平浪静,所以出现傍晚水波平静的景象,唯有粼粼细浪了。 这样夕阳斜照湖面停泊的晚舟,与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共同构成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 (2)“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两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随着视野的转换,显示出另一番情趣,并给人一种红白鲜明的色彩感。 词中的“红 13、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 想象。 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接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 (只要任意举出两种手法即可) 7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11 分)夜雨黄景仁注潇潇冷雨洒轻尘,僵卧空斋百感新。 旱久喜滋栽麦陇,泥深恐阻寄书人。 希声或变中宵雪,贵价先愁来日薪。 岁暮柴门寒较甚,可堪此夜倍思亲。 【注】黄景仁:清代诗人,文学家,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三年(1768 年) 为求生计开始四处奔波,一生穷困潦倒。 (1)诗歌颔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5 分)答:(2)这首诗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在表达情感方面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分析。 14、 (6 分)答:导学号 29530281答案:(1)颔联运用对比的手法,把久旱逢雨后为农人感到的喜悦与害怕雨后道路泥泞为自己寄信的人难以到来的担忧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当时的矛盾心情。 (2)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开头两句表达孤寂之情和对友人深深的思念,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愉,反衬今夜的孤寂和不能回家的无奈。 而黄景仁的这首夜雨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既有对夜雨的喜爱,又有漂泊在外的孤独、书信受阻的担忧、生计没有着落的痛苦,还有深切的思乡念家之情。 赏析:这是一首感怀诗。 诗人漂泊在外,寄宿于空斋之中。 夜晚,窗外下起了凄冷的雨,诗人内心百感交集。 他既为久旱逢雨农人可以耕作而感到喜悦,又为雨后道路泥泞寄信人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