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事理说明文阅读-把握对象特征,准确概括内容课后练习(含详解)内容摘要:
2、在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的基础上,取得了一些里程碑式的成就。 基因组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其成本直线下降,医学应用继而成为现实。 1990 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经中、美、日、德、法、英 6 国科学家联手,历时 13 年,花费 27 亿美元才得以完成。 而今天,个人基因组测序成本不到 5000 美元,且只需要一到两天的时间。 目前全球已有数千人绘制了个人基因组图,而随着基因组测序成本进一步下降,这一数字预计将迅速增加。 有人乐观地预测,到 2020 年,每个新生儿都能被绘制基因组图。 随着对基因组图研究的日益深入,科学家对疾病的基因根源认识也越来越深入,所找到的致病突变基因数量迅速增加。 据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 3、所统计,1990 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时,这一数字是 53 个,而今天则超过 2900 个。 对疾病基因根源的认识将有助于对症下药。 比如说,药物易瑞沙只对 变基因的肺癌患者有效,而药物爱比妥则对 因突 变的结肠癌患者无效。 但基因药物的研发是个漫长过程,从 1990 年到现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上市的基因药物也不过是从 4 种增加至 106 种。 十年悠悠而过。 今天,尽管找到的致病基因越来越多,新的基因组药物不断问世,个人基因组测序费用也直线降低,但科学家认为,基因组学时代才刚刚拉开帷幕。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说明内容。 2、阅读段,概括十年来基因组学研究都取得 了哪些成就。 题二: 人类水资源现状 4、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多重的使用功能,是工农业生产重要资源。 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加工、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 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 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全球有水 139 万亿立方米,其中 咸水。 淡水中又有 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 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有直接经济效益。 水的数量虽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平衡的,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又是非常有限的。 目前,世界上早已有出现了水危机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 联合国已 5、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 ”水资源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的资源。 现在世界上约 2/3 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尽管我国水 资源总量为 28000 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 1/3 左右。 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 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 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 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 2300 立方米,到 2030 年人口高峰将达到 16 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 1700 6、立方米,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 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中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四亿亩。 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 300 亿立方米,城市缺水 60 亿立方米。 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近 600 亿吨,其中 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 在全国调查评价的 700 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 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 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 目前,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 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 7、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艰巨。 从全国看,水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已经明显不足。 从第段中看,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题三: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资源短缺,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 可耕土地资源不足造成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增长。 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 100 亿的人口。 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 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土地的开发已近极 限,但地球还 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当 8、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它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 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 15 倍。 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 白质。 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 仅就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 近几年,人们还培育出一些藻类新品种,这些藻类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不断翻番。 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 有人做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 9、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够 300 亿人的需要。 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由于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近海的鱼虾数量已近极限,很多国家为了争夺有限的近海资源纷争不断。 但是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 50 亿吨。 只要磷虾的捕获量每年达到 1 亿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 1 倍以上。 何况,在远洋和深海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资源,其巨 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综上所述,我们说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选文有改动)1、第段中许多人发出的警告是什么。 他们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警告。 2、为什么说海洋 11、在日常生活中,这项技术 可以派上大用场,倒如,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 那么,怎么用手机来定位呢。 无线定位可分为卫星无线定位和地面无线定位。 在卫星定位技术中,最有名的就是全球定位系统(,这是一种利用卫星系统实现移动目标三维定位的技术。 而地面无线定位则通过测量无线电波的传播时间、信号场强、相位、入射角度等参数实现移动目标的定位。 手机定位技术属于地面无线定位系统。 手机定位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各种不同的定位业务对定位精度的要求也不相同。 我们都知道,手机处在外地漫游状态时,其通话费的计算就另有标准,那么这种定位所需的技术就比较简单。 移动通信网有很多基站,每个基站覆盖一定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的手机与基站发生通信 12、联系,从而确定其大致位置。 在手机的无线定位系统中,为了避免对移动终端增加额外开销,多采用的是基于网络的定位方案,由多个基站同时接收和检测手机发出的信号,根据测量到的参数由计算机对其进行定位估计。 为了获得这些参数,就需要在基站中安装监测设备,再把这些数据通过计算机处理,从而估计出手机的大致位置。 手机信号的参数有传播时间、信号场强、入射角度等。 从手机发出的信号到达基站,需要一定的时问,根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可以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间的距离。 那么,如果通过多个基站进行这种测量,就可以计算出手机的位置。 这种技术对时间同步的要求很高,后来,人们研究出一种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时间差来确定手机位置。 手机距离基站越 13、远,所接收的信号强度越低。 这样,通过测量接收信号的场强数据,以及一些相关的参数,就可以估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问的距离。 同时,由三个以上的测量值就可以估算手机的位置。 这就是根据信号场强来定位的原理。 由于在城市的复杂环境中,无线电波的传播非常复杂,所以,这种技术在定位精度上有局限性。 手机发出的信号是一系列电磁波,电磁渡到达基站有一定的入射角度,测 量入射角度,就会得到一条从发射机 到接收机的方向线,手机的位置就可以由这条方向线得到。 当然了,至少要测量两个基站得到两条方向线才行。 为了测量电磁波的入射角度,接收机的天线需要改进,必须配备方向性强的天线阵列。 以上介绍的是最基本的手机定位技术。 如果定住精度要求 14、比较高的话,就需要多种定位技术混合使用,这就是混合定位技术。 在混合定位技术中,手机也可以使用全球定位系统(人们服务。 虽然目前的手机定位技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定位技术一定会更好地造福于人们。 第段介绍了哪几种手机定位技术。 事理说明文阅读把握对象特征,准确概括内容课后练习参考答案题一:1、过去十年,科学家在人类基因学研究中取得的成就。 2、基因组测序费用直线下降;对疾病的基因根源认识越来越深入,所找到的致病基因越来越多;研发了更多的基因组药物。 (或:新的基因组药物不断问世。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说明文内容的把握能力。 细读全文可以得出文章的第三段是本文的中心句,前面的二段及 15、后面的段落都是说明的“过去十年中, 科学家在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的基础上,取得了一些里程碑式的成就” ,提炼归纳即可。 2、本题是考查把握说明文内容的能力。 细读段,第说明基因组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其成本直线下降;第段说明对基因组图研究的日益深入,科学家对疾病的基因根源认识也越来越深入;第段说明对疾病基因根源的认识将有助于对症下药,或者说是新的基因药物不断问世。 题二: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资源相对脆弱) ;南北跨度大,远距离调水困难(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不大) ;人口越来越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越来越小)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说明文层次分明,只要针对题干说明的主体对象“ 16、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的主要原因”来概括即可。 “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资源相对脆弱, “我国地域广阔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不大, “我国人均制约因素”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越来越小, “中国平均遭到污染”水资源遭到污染。 题三:1、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 100 亿的人口。 可耕土地资源不足造成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2、因为未来陆地上的食物资源很可能满足不了人类需要,而海洋中尤其是远洋和深海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可以直接或间接作为人类食物的生物资源,人类可以对其进行充分地开发利用,使之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3、过度开发(过度捕捞) ;海洋污染;恶性竞争影响国家关系(国家间为争夺有限的海洋资源纷争不断) ;破坏生态平衡(答出任意三点即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事理说明文阅读-把握对象特征,准确概括内容课后练习(含详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