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翠园中学克伦威尔与英国革命1内容摘要:

651年他颁布 《 航海条例 》 ,挑起英荷战争 …… 从现代的角度来看,从克伦威尔的短暂统治时代开始,英国海军才作为一支组织得力的力量树立了它的威荣为他的国家在该海域的海权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民族英雄 ——重拾海上霸权 • 从 1653年到 1658年,克伦威尔使用护国主的头衔统治着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 在这五年期间,他在不列颠建成了大体完好的政体和井然有序的行政机构。 他改善了粗暴的法律,扶持文化教育。 他提倡宗教信仰自由,允许犹太人再来英格兰定居,在那里实行他们自己的宗教(他们在三个多世纪以前被国王爱德华一世驱逐出境)。 克伦威尔推行的外交政策也是成功的。 • 1658年克伦威尔因患疟疾在伦敦去世。 护国独裁 • 克伦威尔的长子理查德 克伦威尔继承了父位,但是他统治的时间极为短暂。 1660年查理二世恢复王位。 奥利弗 克伦威尔的遗体被掘出来吊在绞刑架上。 • 这种报复的行径并不能掩盖实行君主专制主义的斗争已经失败的事实。 查理二世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不想同议会至高无上的权力相抗衡。 当他的继承人詹姆斯二世企图恢复君主专制主义时,顷刻间就被 1688年的不流血革命给废除了王位。 革命的结果与克伦威尔 1640年的期望恰好相同 ── 一种君主立宪制,国王明确地服从议会,实行宗教信仰自由。 悲剧结尾 请你介绍当今英国与爱尔兰的关系。 1.驱散掘地派; 2.远征爱尔兰; 3.征服苏格兰。 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 思考讨论:怎样正确评价克伦威尔的历史功绩。 内战期间:指挥马斯敦荒原战役,组织“新模范军”,在纳西比战役中击败王军主力。 独裁期间:驱散掘地派;远征 爱尔兰;征服苏格兰。 结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杰出领导人。 材料一 :自从奥利弗 克伦威尔去世以来,他的品格成为了人们争论不休的对象。 许多评论家指责他是伪君子,指出他虽然总是在口头上赞成议会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反对独断专行的统治,但是在事实上却建立了一种军事独裁统治。 大多数人却认为,虽然克伦威尔在局面失控的情况下不得不实行独裁统治,但他对民主政体的献身精神是十分真诚的。 据人们评述说他从不偏激,从未曾接受王位和建立永久性的独裁统治。 他的统治通常是温厚宽容的。 我们如何来评价克伦威尔在历史中的作用呢。 材料二 :当克伦威尔开始执政时, 1640年组成的议会所保留的成员都属于一个数目不多、无代表性、过于激进的少数派,即所谓的残余议会。 起初克伦威尔想要通过谈判来进行新的选举,但是当谈判破裂时,他就用武力解散了残余议会( 1653年 4月 20日)。 从那时起直到 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为止,曾先后成立和解散了三个不同的议会;采用了两部不同的宪法,但都未能发挥作用。 在此整个期间,克伦威尔靠军队的支持来维系统治,实际上他是一个军事独裁者。 但是他多次试图建立民主政体和坚持拒绝别人给他加冕,其目的是表明他不想实行独裁统治,他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他的支持者们创建不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政体。 的重要作用就在于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在英国内战中打败了保皇党军队。 要是没有他,这支军队完全有可能不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克伦威尔胜利的结果使民主政体在英国得到了持续和巩固。 克伦威尔领导国 会 军在英国内战中大获全胜,他是才干杰出、叱咤风云的军事将领,是使国会民主政体成为英国政体的关键性的人物。 ,欧洲大部地区都正在朝着更强大的君主专制主义的方向发展;民主政体在英国的胜利是逆总的历史趋势而出现的事件,在随后的年月里,英国民主政体的榜样对法国启蒙运动、法国革命和最终在西欧建立民主政体都是一个重要因素。 还有显而易见的是,民主势力在英国的胜利对于在美国以及英国先前的殖民地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建立民主政体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英国在世界上只是个弹丸之地,但是民主政体却从英国涌向世界的其他某些范围不小的地区。 答案建议(提示思索) ,克伦威尔依靠军队进行统治。 虽然在实际上,他是一个军事独裁者。 但是,他曾几次进行民主实践,甚至拒绝加冕。 这表明,实行军事独裁并不是他的初衷,其实他是想建立一个有效率的政府。 克伦威尔对民主的追求是真诚的,他不得已实行独裁统治,这主要是由于局面无法控制所致。 他很坦诚,他拒绝加冕,并且从未试图建立永久的独裁统治。 他的统治是温和而又宽容的。 从 1653年到 1658年,克伦威尔作为 “护国公”统治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 在这 5年间,总体说来,克伦威尔的政府是贤能的。 他修改严厉的刑法,支持教育。 他主张宗教宽容,允许犹太人教重返英国 ,并进行传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