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全集(人教版)内容摘要:
2、于是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整体感知字注音艾 i 嘶 语积累嘶哑:声音沙哑。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或向前翻滚。 一节: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诗人对祖国的挚爱。 第二节:直抒胸臆,表明作者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两行诗作为我爱这土地的开头,为全诗定下了怎样的基调?从四个歌唱对象前面的修饰词语看来,它们都是长期遭受风雨打击、悲愤满怀、奋力抗争的形象,与下文鸟儿献身于土地的精神正相吻合,这就强化了诗人所要表现的“爱土地” “爱祖国”的主题。 诗人用写实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一组鲜明的诗歌意象,分别赋予“大地” “河流” “风” “黎明”怎样不同的象征和 3、暗示意味。 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 “悲愤的河流” “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 “林间的无比温暖的黎明”可以看作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的象征。 作者通过写鸟儿对土地的痴情,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如何理解“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表达作者愿为祖国母亲奉献一切的赤子衷情。 我爱这土地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 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何艺术特色。 首先意象内涵丰富,象征手法恰当。 其次抒情方式巧妙,感情表达分层强化。 运用比喻借物抒情,这 5、 天国夜市等。 此外尚有散文集、评论集多种。 三、整体感知(1)阅读乡愁 ,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 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 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 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阅读此诗,使我们感到回味无穷。 本诗集单纯美与丰富美于一体,物象集中明朗,如邮票、 6、船票、坟墓等,不枝不蔓,意境幽远深邃,内容丰富含蓄,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2) 、诗的结构:以时间为顺序(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 ,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达到思念祖国。 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长短句的变化,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诗歌有回环往复,一唱一叹的旋律。 在同一位置上,有重复,即我在这头,有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有变换的量词:枚、张、方、湾。 作者采用这些艺术手段加强了此诗的音韵之美。 总之,本诗以朴素、简明、隽永的语言,高超的艺术技巧,表达了台湾人民盼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 7、望,抒发了作者浓郁的乡思之情。 四、赏析乡愁是一篇怀念祖国、渴望回归大陆的爱国诗章,它以民谣的歌调深沉而忧郁地倾诉了诗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短诗巧妙地运用了民歌中部分隔离反复的形式,叙述抒情主人公人生主要历程中的几段乡愁,最后一节轻轻一点:“而现在”诗人善于使用传统民歌的层递层进、互衬对比的手法。 前三节诗逐层描绘了他幼年、成年、成年之后的三段生活经历,母子分离的乡愁,情侣难见的乡愁,皆由生活拮据造成。 生离死别的乡愁,是由生命规律使然。 三段乡愁写个人,却为写中华民族乡愁打好铺垫。 最后一节,抒写的国愁才是全诗的主旨之所在。 它唱出了几千万台湾同胞的赤子之心。 短诗在语言、节奏韵律的运用上也有独到之处。 8、以“小小” 、 “窄窄”等分别形容邮票、船票,用得明了、形象、新鲜,加重了乡愁的浓重意味。 总而言之, 乡愁整首诗含蓄蕴藉,余韵绵绵,满纸是思念大陆的亲情,落叶归根的宿愿,已成为人们传诵的佳作。 五、难点分析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意象的笔法。 诗中主要设置了四个象征性的意象:一是“小小的邮票” ,它象征着作者少年时代乡愁的骨肉之情。 母亲牵挂儿子,儿子想念母亲。 二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它象征着作者青年时代乡愁的恋人之情。 这是青年男女之间的思恋和向往。 三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它象征着作者中年时代乡愁的生死之情。 这是一种只能埋于心底、无法在两者之间传递的刻骨铭心的思念。 墓里墓外虽只有咫尺,然而却又是那么遥 10、2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线索。 2联想想象欣赏法引领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 3研讨点拨法用于对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深层把握诗歌主题。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 浙江杭县人。 诗集有我的记忆 望舒草 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早年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 我用残损的手掌作于 1942 年?月 3 日,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歌。 二、诵读,整体感知诗意1学生默 11、读全诗。 掌握下列字词。 锦幛(藻(蒿(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蝼蚁(“蝼蛄和蚂蚁,用来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 2教师感情诵读,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提示:这首诗语言口语化,押韵灵活错综,读起来有一种沉郁顿挫的音乐感很确切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怀。 诵读中要注意体会停顿和重音。 3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思考:(1)诗歌从内容上分为两部分。 每部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体会诗人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祖国土地时的种种感觉,说说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变化起伏。 学生诵读体会后回答,教师适时点拨:(1)第一部分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虽然自己的手掌已经“残损” ,却仍然要摸索祖国“广 12、大的土地” 触到的只是“血和灰” ,从而感觉到祖国笼罩在苦难深重的“阴暗”之中。 第二部分写诗人的手终于摸到了“那辽远的一角” ,即“依然完整” ,没有为侵略者所蹂躏的解放区,诗人对这块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了深情赞美。 (2)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 消极的、冷色调的前半部分与积极的、暖色调的后半部分形成明显对比,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 4学生集体朗读,整体领悟诗意。 四、精彩赏析,理解艺术形象1学生配乐诵读全诗合作研讨:(1)诗中两种不同的色调给读者以强烈刺激。 请画出文中起标示作用的修饰语,体会其表达效果。 (2)这首诗描写的对象很多,而读起来却不觉 13、芜杂,这是为什么?(3)诗歌两部分的写法各异,试作简要分析。 (1)积极的、暖色调的词语如: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消极的、冷色调的词语如: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诗人之所以这样用这些词语,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内心深处的爱与恨。 (2)全诗在想象中展开内容,在想象中,诗人的手掌抚过了广大的国土。 先是沦陷区的家乡,继而从祖国疆域的北部一直到最南端,最终停留在解放区。 对祖国大地上每一处特征性景物的概括,作者突出的是“手掌”的触觉作用(同时也有视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的作用),因而读起来不觉芜杂。 另外,灵活的押韵方式,既体现了现代诗形式的自由,又使全诗有着相对协调一致的节奏。 (3) 15、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3初步学会欣赏诗歌的情感美、节奏美、含蓄美、意境美。 4学习借鉴诗歌思维和语言技巧。 教学方法1诵读感悟铺设跳板联想想象理性升华。 2研究评析欣赏法。 3当代诗艺欣赏讲座法。 教学步骤一、解题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 1979 年 7 月,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表达了一种希望光明的痛苦和挚情,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和挚爱。 二、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教师范读(配乐)学生自由诵读。 学生单独朗读,师生评价。 诗歌内容与形式总理。 学生先用一句话谈谈感受,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这首诗“运用平凡而富有特征的意象,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 诗人借鉴运用了苏联诗人沃兹涅先斯基戈雅的圆周式句法,借以强化对祖国挚爱的深度。 2具体研习,落实重点,突破难点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蕴涵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 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边讨论。 点拨:这首诗为了抒发对祖国的深情,把数百年的历史浓缩在四组意象群之中。 这四组意象群是“破旧的老水车” “熏黑的矿灯” “干瘪的稻穗” “失修的路基” “淤泥上的驳船” ;“贫困” “悲哀” “希望” “飞天袖间”的“花朵” ;“簇新的理想” “蛛网” “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泪眼的笑窝” “雪白的起跑线” “绯红的黎明” ;“迷惘” “深思” “沸腾”的。九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全集(人教版)
相关推荐
2、基 本 的 法 治 理 念 , 也 是 文 明 社 会 的 底 线 ”对 此 理 解 正 确 的 是 ( ) 必 须 坚 持 权 利 与 义 务 相 统 一 的 原 则 任 何 公 民 的 合 法 权 利 都 应 受 到 保 护 人 格 尊 严 是 公 民 最 基 本 的 政 治 权 利 必 须 坚 持 公 民 在 法 律 面 前 人 人 平 等 的 原 则 A B C D 3 电 子 商
2、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实在是个创举,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中对孔子的办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作风,都有全面地描写,突出地表现了这位伟大教育家的风范。 文章也写了孔子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修养,以及他在整理和传播古代文化典籍方面的功绩。 他整理和编纂过诗 、 易 、 礼 、 乐 、 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并且将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
宋元 明清 起源较早 古代商业发展概况: 朝代 商业发展情况 远古 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商、西周 商代初步发展,西周交易活动日益频繁,货币需求量增加 春秋战国 出现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汉代 乡村商业活跃 ,商运活跃 唐代 商旅往来频繁 宋元 海外商运发展迅速 明清 会馆、商帮 货币、商路(对外交通) 不断发展 起源较早 货币: 秦朝 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 —— 北宋 “ 交子 ” 明清 银锭
2、2015陕西理,4)二项式( x1) n(nN )的展开式中 5,则 n()A4 B5C6 D7答案C解析( x1) n(1 x)n,系数 C 15 n2015四川理,6)用数字 0,1,2,3,4,5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五位数,其中比 40 000大的偶数共有()A144 个 B120 个C96 个 D72 个答案B解析据题意,万位上只能排 4、,则有 2A 个;若万位上排 5,34则有
2、)(2 分)A. 2004 年中国健儿以优异的成绩从雅典奥运会胜利凯旋归来。 B. 在老师的悉心辅导下,使我的数学成绩迅速提高了。 C. 我不得不承认我确实是做错了。 D. 本周治安状况良好,犯罪率较上周下降了一倍。 6、自由选取一具体形象,运用“写物寓意”的手法,创造一句“名言”。 (2 分)例船:永远在风浪中生活,但从来没有因此而停航。 7、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
2、重用的人才有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等;因为他采取的种种措施,他被称为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贞观之治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 文成公主入藏17 世纪初,吐蕃首领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他仰慕中原文化,几次派使者到长安求婚。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 文成 公主入藏的意义:传播 了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和科技文化,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 注: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