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必修四 第3专题《琵琶行》导学案内容摘要:

2、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有“兼济天下” 、 “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 、 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 ,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 、 长恨歌。 他 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 ,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写作背景相关材料: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 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 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 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 3、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本文属于乐府诗,简介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 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 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 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 ,简称“乐府”。 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 这首诗属于后者。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 (原作琵琶引 ) 、 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 4、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 ,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 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 ,可多次换韵。 预习反馈:一、给加点字注音。 铮( ) 悯然( ) 转徙( ) 浔阳( ) 枫叶( ) 瑟( ) 声声思 ( ) 捻( ) 霓裳( ) 秋月白( ) 衣裳( ) 红绡( ) 钿头银蓖( ) 谪居( ) 整顿衣裳( ) 还独倾( ) 间关( )二、选出加黑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 )明 年秋 委身为 贾人妇 曲罢悯然 今漂沦憔悴 铁骑突出刀枪鸣 整顿衣裳起敛容 恬然自安 因为长句 暮去朝来颜色故 曲终收拨当心画A B C D最新学习考试资 6、感的轨迹呢。 (学生朗读后再探究)明确: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低沉抑郁清脆圆润沉咽冷涩高亢激越琵琶女情感:忧思欢愉伤痛悲愤总结: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也和诗人的遭遇有相通之处,作者深深领悟其中的感情) ,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 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 ”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 学生活动 3小组合作: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 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1、比喻(找 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 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 )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 (轻柔尖细、委婉缠 8、面烘托: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当堂检测】朗读课文,背诵二、巩固检测1下列句中的“言”字,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诗言志 凡六百一十六言 复驾言兮焉求东船西舫悄无言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A言语 字 助词 表达 说B言语 字 表达 声音 助词C表达 字 言语 说 助词D表达 字 助词 声音 说2选出加点字表达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A王之涣的凉州词与李清照漱玉词B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苏轼的东坡乐府C白居易的琵琶行与钱塘湖春行D刘邦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