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中央银行法律制度 金融法_图文内容摘要:
2第二章 中央银行法律制度 金融法_图文 金融法 21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金融法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二 章 中央银行法律制度金融法 21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二篇金融机构法 第二章 中央银行法律制度 第一节中央银行概述 第二节中央银行的性质与法律地位 第三节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第四节中国人民银行法2金融法 21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一节中央银行概述 一、中央银行的概念与名称 中央银行: 是一国金融体系内居于 核心地位 ,依法制定和执行国家货币政策,调控货币流通与信用活动,实施金融监管的特殊金融机构。 3金融法 21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一节中央银行概述 二、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中央银行产生的原因: ( 1)货币发行之需要; ( 2)政府融资之需要; ( 3)票据清算和最后贷款人之需要; ( 4)金融调控与金融监管之需要4金融法 21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一节中央银行概述 二、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中央银行的发展历程: 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演化,可以追溯到 17世纪中后期的欧洲。 1656年由私人创办的瑞典国家银行以及 1694年成立的股份制英格兰银行,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早的中央银行的原型。 在其后数百年间,中央银行制度经历了一个形成、普及和完善的漫长过程。 ( 1) 1656年瑞典国家银行成立到 1913年美国建立联邦储备系统,前后 257年,为中央银行的创始时期。 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成立的中央银行有 29家。 5金融法 21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一节中央银行概述 二、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 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中央银行的发展时期。 1920年,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的国际金融会议,要求凡未设立中央银行的国家应尽快建立中央银行,这为中央银行的迅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中央银行制度进入到普及和加强时期。 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和新独立国家纷纷建立了中央银行,另一方面,各国政府加强了对中央银行的控制与利用,如法国和英国 先后 于1945年和 1946年将中央银行收归国有,中央银行的职能和作用备受重视,在国内和国际经济领域的地位日趋提高。 6金融法 21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二、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中央银行 的演进 规律 ( 1) ( 1)早期的中央银行,是随着资本主义商品及货币信用经济的发展,在大私人商业银行的基础上逐步演变而来的;而后期的中央银行,则多半是借鉴别国经验,立足本国实际,经国家立法创设而成。 ( 2)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央银行职能不断充实与完备的过程。 最初是垄断货币发行、服务政府财政,后来发展到主持全国清算系统、承担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责任,现今则代表国家调控货币供应、管理金融事业,成为政府干预经济的工具。 7第一节中央银行概述金融法 21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一节中央银行概述 二、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中央银行 的演进 规律 ( 2) ( 3)在中央银行制度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存在所有权“私有为主”向“国家共有为主”转化的明显轨迹。 早期的中央银行是在私人商业银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后来一些 国家陆续 对中央银行实行了国有化改造; 新建立 的中央银行,则多由政府直接投资。 目前,绝大多数国家中央银行的资本全部或部分为国家所有。 ( 4)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中央银行不断舍弃自身营利目的、与国家政权逐步结合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最初的特权商业银行,发展到准国家机关,最终成为 国家机关 8金融法 21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一节中央银行概述 三、中央银行的职能 试论 述中央银行的职能及其 表现 ( 1) (一)发行的银行 即中央银行垄断货币的发行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9金融法 21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一节中央银行概述 三、中央银行的职能 试论 述中央银行的职能及其 表现 ( 2) ( 二)政府的银行 1受托经理国库,担任国库出纳 2以法律允许的条件、额度和方式对政府提供信用 3代理政府公债的发型和还本付息事宜 4代表政府参与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 5代理政府买卖黄金、外汇,管理国家的黄金、外汇储备 6担任政府的金融事务 顾问10金融法 21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一节中央银行概述 三、中央银行的职能 试论 述中央银行的职能及其 表现 ( 3) ( 三)银行的银行 1 依法 集中保管 金融 机构缴存的存款准备金 2对全国金融机构承担最后贷款人责任 3主持全国金融机构之间的票据清算11金融法 21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一节中央银行概述 三、中央银行的职能 试论 述中央银行的职能及其 表现 ( 4) ( 四 )金融调控 与金融监管的银行 1金融调控职能,通过制定和执行货币信用 政策 ,影响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基础和能力,实现货币供应总量的调节与控制,并 引导 资金的流向,促进产业和产品结构的合理化,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2金融 监管职能 ,通过 依法制定金融业务规章,审批金融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及其业务范围,检查和稽核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查出金融违法违规行为,来保证金融机构的合法稳健 经营 ,维护金融体系的高效有序运行12金融法 21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一节中央银行概述 四、中央银行的体制与资本结构 (一) 中央银行的 体制 1、单一中央银行制(美国) 2、复合 中央银行 制(前苏联) 3、区域性国际 中央银行 制(中非、西非货币联盟、欧盟) 4、准 中央银行 制(新加坡、利比里亚)13金融法 21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一节中央银行概述 四、中央银行的体制与资本结构 (一) 中央银行 的 资本 结构 ( 1)纯国家资本 ( 2)国家与私人资本合营 ( 3)集体资本 ( 4)纯私人资本 ( 5)多国资本 ( 6)无资本金14金融法 21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二节中央银行的性质与法律地位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 1、 中央银行 具有国家机关的性质 2、 中央银行 是特殊的金融机构15金融法 21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二节中央银行的性质与法律地位 中央银行经营银行业务与普通金融机构的不同 : ( 1)在绝大多数国家采用的单一中央银行制下,中央银行的业务 经营对象 ,限于政府和普通金融机构,它不直接对普通工商企业和个人办理业务,不与普通金融机构竞争 ( 2)中央银行的业务经营, 不以营利为目的 ,旨在执行货币政策,为政府和普通金融机构服务 ( 3)中央银行经营业务,是基于 特别法 的授权16金融法 21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二节中央银行的性质与法律地位 二、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 试论如何对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进行 保护 ( 1) 综观 世界各国立法,对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保护,主要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 ( 1)明确中央银行不理属于政府或者部门。 美国、德国、瑞典 、 瑞士 等 过 的 中央银行法都规定了这一点17金融法 21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二节中央银行的性质与法律地位 试论 如何对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进行 保护 ( 2) ( 2)对于中央银行的金融决策权的行使,尽量限制或排除政府的影响。 除了规定中央银行只接受来自国会指令的原则外,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法都规定,政府官员,特别是财政部官员,在中央银行最高决策机构中没有席位,或者虽有席位但无表决权 ( 3)限制政府向中央银行借款。 作为政府的银行,中央银行有支持财务的义务。 但是,如果财政可以向中央银行透支,必然迫使中央银行非满足市场需要增发货币,这不仅有害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正常运行,而且容易引起通货膨胀的危机。 18金融法 21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三节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 是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最终 目的。 19金融法 21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三节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二、货币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 的货币政策 工具 ( 1) : ( 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 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 3)直接信用控制工具: ( 4)窗口指导或道义劝告20金融法 21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三节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 的货币政策 工具 ( 2) : ( 一 ) 一般性货币政策 工具 存款 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以及公开市场业务,主要用于全社会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的调节和控制,所以通常被称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1、 存款 准备金制度。 法律指定的金融机构,有义务从自己吸收的存款中,按照中央银行根据法律授权所确认的比率,提取的一定的金额存入中央银行。 21金融法 21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三节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 的货币政策 工具 ( 3) : 2、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以再贷款 和再贴现 业务为基础,以调节货币供应量为 目的而 进行的一系列政策性操作。 再贴现 政策调控信用的主要机制是通过调整再贷款利率 和 再 贴现率 ,影响商业银行自中央银行 借款或贴现票据的成本 ,控制其超额准备金头寸,并 间接带动市场利率的升降 ,进而实现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 再贴现政策不仅可以控制货币的供应量,也可以用于结构调节和国际收支调节。 22金融法 21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三节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 的货币政策 工具 ( 4) : 3、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 买卖有价证券或者其他金融资产 , 以影响 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的行为。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可以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头寸,控制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 23金融法 21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三节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 的货币政策 工具 ( 5) : ( 二 ) 选择性货币政策 工具 它 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对某些特殊金融领域的信用控制,而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常见的选择性货币政策有: 1、证券市场信用工具。 为了稳定 证券市场行市, 控制和调节流向证券市场的资金,防止证券投机,中央银行可根据政策需要,随时调高或调低 法定保证金 比率 ,以控制金融机构证券融资额度。 24金融法 21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三节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 的货币政策 工具 ( 6) : 2、消费信用控制工具。 消费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 ( 1)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耐用消费品时第一次付款的最低金额; ( 2)以消费信贷购买商品的最长期限; ( 3)以消费信贷购买的耐用消费品种类,并对不同消费品规定不同的信贷条件25金融法 21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三节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 的货币政策 工具 ( 7) : 3、不动产信用控制工具。 不动产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为了抑制房地产投机,降低金融机构的资产风险,对金融机构的 房地产融资 予以限制。 如:最高限额、最长期限、首期付款和分期还款的最低金额。 26金融法 21 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第三节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 的货币政策 工具 ( 8) : ( 三 ) 直接 信用控制 工具 直接信用控制工具是指中央银行以行政。2第二章 中央银行法律制度 金融法_图文
相关推荐
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原材料编号规定。 职责 生产部负责原料的分类编号以及新原料的命名。 编号规定 本公司按照原料的性质作用不同,把其分为十大类,类别名称及英文代号见下表: 序号 原料类别名称 类别英文名称 编号 1 油、蜡 Oils、 Waxs OW 2 水 溶性原料、无机原料 Water- Solubility、 Inanic
料帐户档案中对表上所需的每种原料的数量、价格进行预算。 B. 当原料采购进公司后,填写物料进仓单。 填写内容包括:原料名称、原料批号、数量、来货客户等。 并记录在原料帐户档案中。 C. 当原料需要出仓时,填写原料出仓单,填写内容包括:原料名称、原料批号、数量、出货单位等并记录入原料帐户档案中。 D. 当每批产品生产完毕后,便按批生产记录上的配方资料输入原料帐户档案中。 E. 当
验室应保持高度的整洁,各种仪器、用具、样品应按规定摆放。 严格按照正确的标准操作程序操作各种仪器,不得违规操作。 定期对实验室各仪器进行清洁及保养工作。 其它部门借用实验室仪器、工具等应登记并注明使用情况。 实验室仪器、工具等如有损坏则需及时记录损坏情况,如有重要仪器损坏应及时向部门主管汇报。 实验室的各种原料、试剂消耗品等应节约使用,不得随意浪费。 实验室各人员对工作要认真负责
不得配戴戒指、手表及染指甲、留长指甲,应按规定洗手、消毒,戴好口罩、手套和帽子。 工作期间尽量减少说话,避免细菌漂浮于洁净室内。 直接和化妆品接触的人员皮肤不得有外伤、炎症、搔痒者。 操作人员必须配戴胶手套 (无菌手套 )或定时消毒。 工作服的卫生管理: 生产车间的作业人员的工作服每周工作日清洗不得少于两次,凡进入车间的人员必须穿戴整洁的工作服。 各区域工作服式样标准按不同洁净要求,不能混用。
【图文】金融法课件 第 17章 金融法第一节 金融概述一、金融(一)、概念金融,即货币的转移,资金的融通。 从资金融通有无中介来看,金融有“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之分。 A、融资双方当事人即筹资人和投资人直接发生货币资金有偿借贷行为或投资行为,产生法律上的债权债务关系的称为“直接融资”。 B、融资双方当事人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媒介体而发生资金借贷的行为,产生法律上的债券债务关系的
定工序类型(连续的还是分批的); 研究确定准备采用的设备; 研究各原料的变化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确定工序的数目; 每一阶段各原料的变化产生的中间产物对后阶段化学反应的影响等; 制造原型的设备(玻璃仪器、小型反应器等); 用数值表达工序变量,并进行几次试探性试验; 1. 9 进行级数筛选设计找出主要变量; 2.进行工序参数优化: 应用统计技术,制定出最佳工艺参数方案; 制定最佳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