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2016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内容摘要:
2、调德性修养的同时,并未忽视事功的重要性或将二者割裂开来。 如果说“修己” 是偏重于内省式的道德自律的话,“安人”“安百姓”便是经济天下、博施于民的外在事功。 在他看来,个人的道德修养只是起点,“安百姓 ”才是终极目标。 他还认为,在职位或社会分工的意义上,国家的统治者应当依照“ 义” 的原则,遵守为官之道,把国家治理好,使百姓丰衣足食。 而处于社会下层的普通百姓,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应当积极追求物质利益,这是职业本分。 孔子在品评人物时也坚持了德性与事功相结合的原则。 管仲因其为人处世与儒家的价值标准存在许多相悖之处,受到儒家学者的批评。 但是对于管仲辅佐齐桓公建立的卓越事功,孔子毫不吝啬地称赞其为“仁”。 3、由此可见,孔子对“仁”的内涵的理解并不完全是德性主义的,事功也是必不可少的构成要件。 从孔子本人一生的政治实践来看,他对于事功的重视并没有停留在思想层面上,作为一个身体力行的儒者,他一生周游列国、颠沛流离,仍然矢志不移,目的就是实现经济天下的社会理想。 孔子之后,儒学传统可以大致分为两派:一是以颜渊、曾子为代表的一派,重视德性修养,追求道德理想,传承了儒家的德性伦理传统;二是子贡等人走了一条现实主义的路子,在坚持和发展儒家德性原则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经验和实际知识的重要性,关注现实,追求事功。 到了汉代,将德性修养作为实现事功的起点与基础,开辟了儒家由内圣成德到实现外王事功的路径。 然而,这一路径以修身 4、养性作为儒者第一要务,致使一些儒者在自己的人生实践中过分强调身心修养而忽视了对外王事功的追求,丧失了先秦儒者在追求事功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勇武气质和进取精神。 特别是后世儒者对“修身”的理解大多局限于道德修养方面,不大注重对于经邦济世的实际才能的学习,越来越走向心性修养的内圣方面,在外王事功的开拓方面十分乏力,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德性与事功之间的平衡,也没有有效地搭建起由内圣成德通往外王事功的桥梁,这也成为之后儒学发展过程中始终难以解决的问题。 从儒家事功伦理的演进过程来看,它始终与德性伦理交织在一起,尽管二者经常相互批评、辩难,但其始终没有脱离儒学一体的范围。 在与德性伦理的分歧中也可以看出,儒家事功伦 6、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儒家的事功伦理具有强烈的现实品性,能够成就经邦济世的卓越事功是儒者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 B孔子在强调德性修养的同时并未忽视事功的重要性,他无论在思想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未排斥事功。 C汉代将德性修养作为实现事功的起点与基础,直接导致德性与事功之间的平衡在某种程度上被打破了。 D儒家事功伦理在演进过程始终与德性伦理交织在一起,二者虽有分歧,但并没有脱离儒学一体的范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孔子认为国家统治者和普通百姓都可以追求事功,前者应当依 7、照“义”的原则治理好国家,后者也可以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积极追求物质利益。 B孔子在品评人物时体现出对事功的重视。 管仲的为人处世与儒家价值标准存在许多相悖之处,但他辅佐齐桓公建立卓越事功,因而备受孔子称赞。 C以颜渊、曾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继承了儒家德性伦理传统,后世儒家强化了这一倾向,将修身养性作为儒者的第一要务,逐渐走向心性修养的内圣方面。 D以子贡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继承了儒家事功伦理传统,坚持强调经验和实际知识的重要性,后世儒家则以此为基础,升辟了由内圣成德到外王事功的途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于烈,善射,少言,有不可犯之色。 少 8、拜羽林中郎,累迁侍中、殿中尚书。 于时孝文幼冲,文明太后称制,烈与元丕、陆睿、李冲等各赐金策,许以有罪不死。 及迁洛阳,人情恋本,多有异议。 帝问烈曰:“卿意云何。 ”烈曰:“陛下圣略深远,非愚管所测。 若隐心而言,乐迁之与恋旧,唯中半耳。 ”帝曰:“卿既不唱异,即是同,深感不言之益。 宜且还旧都,以镇代邑。 ”敕镇代,留台庶政,一相参委。 十九年,大选百僚,烈子登引例求进。 烈表引已素无教训,请乞黜落。 帝曰:“ 此乃有识之言,不谓烈能辨此。 ” 乃引见登诏曰朕今创礼新邑明扬天下卿父乃行谦让之表而有直士之风故进卿为太子翊军校尉又加烈散骑常侍,封聊城县子。 宣武即位,宠任如前。 成阳王禧为宰辅,权重当时。 曾遣家僮传言于烈 10、诸公各稽首归政。 以烈为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进爵为侯。 自是长直禁中,机密大事,皆所参焉。 成阳王禧之谋反,宣武从禽于野。 左右分散,仓卒之际,莫知其计。 乃敕烈子忠驰觇虚实。 烈时留守,已处分有备。 因忠奏曰:“臣虽朽迈,心力犹可。 愿缓跸徐还,以安物望。 ”帝甚以为慰。 车驾还宫,禧已逃,诏烈追执之。 顺后既立,以世父之重,弥见优礼。 及卒,宣武举哀于朝堂,给东园第一秘器,赠太尉,封钜鹿郡公。 (节选自魏书于烈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乃引见登诏曰朕今创礼新邑明扬天下卿父乃行谦让之表而有直士之风故进卿为太子翊军校尉B乃引见登诏曰朕今创礼新邑明扬天下卿父乃行谦让之表而有直士之风故进 11、卿为太子翊军校尉C乃引见登诏曰朕今创礼新邑明扬天下卿父乃行谦让之表而有直士之风故进卿为太子翊翠校尉D乃引见登诏曰朕今创礼新邑明扬天下卿父乃行谦让之表而有直士之风故进卿为太子翊军校尉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称制,指封建社会里君主即位执政,也可指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执掌国政。 B敕,封建社会常作自上命下之词,特指皇帝的诏书,如奉敕,宣敕。 本文“敕镇代”指皇帝下令让于烈镇守代邑。 C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自周代以来,三公专指太师、太傅、太保,唐宋后成为一种虚职。 D稽首,古代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者。 本文 12、中“稽首”即为臣子跪拜国君的礼节。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于烈直言政事,深受倚重。 孝文帝询问他对迁都洛阳一事的意见时,他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并且表达了赞同迁都的观点,深得孝文帝欢心。 B于烈谦逊耿直,不徇私情。 朝廷大选百官,他的儿子于登谋求进身为官。 他上书陈说自己对儿子缺少教导训诫,请求朝廷让儿子落选。 C于烈刚正不阿,不惧权贵。 咸阳王禧派家僮传话要皇家禁卫护送出入,于烈严词拒绝,招致不满,他因性格刚直被外派做恒州刺史,但他称病推辞。 D于烈胆识过人,效忠朝廷。 宣武帝不满叔父怠慢,安排于烈采取行动。 于烈率人将咸阳王禧、彭城王勰、北海王详卫送到皇帝面前,他们叩头交出了 14、(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出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精神的两句是:“ , ”。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 ,。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5、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 分)从小石头做起两年前,杨杰突然向几个水晶雕刻大户收购水晶废料。 那帮哥们儿觉得这家伙头脑被驴踢了,从来没听说过谁靠收集水晶废料发财的。 这年头逻辑很简单,玩大的发大财,玩小的发小财,不玩的永远发不了财;越玩越小说明你正在退出历史舞台。 可杨杰又不像赶着要日薄西山,他的“杨杰水晶坊”在业界虽然算不上大码头,但也不是你打个哈欠都可以吹跑的。 他工作坊里重头项目的设计和雕工绝对一流,最大的特色是,在原生态的语境下让艺术拔地而起:尽量不破坏原石的状态,在最合适的地方动脑筋、操刀子、出形象。 有件作品叫慈悲,高挑细长含杂质的原石,只在最上端雕出一个半身佛 16、陀,双耳垂肩,双目微阖,双手合十,面目从容淡定,颇有观万象聆世音的浩荡风度;人与原石自然衔接,剖出来的水晶表面坚决不抛光。 他们弄不明白的是,杨杰理当越做越大,不仅生意往大里做,作品也要往大里做,怎么冷不丁就开始玩边角料了呢。 杨杰一笑:“哥哥们玩大的,我玩哥哥们剩下的。 ”哥哥们想,那好吧,这世上最难治的病就是自甘堕落。 也可能杨杰怕了,那更没办法,谁也救不了,把石头往大里玩,靠的就是个气魄:你得有为了一块石头死的勇气,你也得有就靠这块石头生的胆量。 不就要点儿边角料么,拿去,都给你。 杨杰的心思转到小的上了,决定主攻小挂件的批量生产。 从大到小,开始的确是因为他见不得水晶边角料的浪费。 他去回龙观的工作室,福建来的雕刻大师老侯正在开石头。 要做的名为飞天,九天仙女挑起一条腿反弹琵琶,胳膊、琵琶和那条右腿优雅地从身体上宕开去,整个身体支棱着,必须把多余的石头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安徽省淮南市2016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