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选修酬赠诗四首2内容摘要:
分享。 这个时候,你该怎样和他(她)说不呢。 仿 近试上张籍水部 朱庆馀 • 洞房昨夜停红烛 , • 待晓堂前拜舅姑。 • 妆罢低声问夫婿, • 画眉深浅入时无 ? •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越州(今浙江绍兴 )人。 宝历二年 (826)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 此诗约作于宝历二年,诗题一作 “ 闺意献张水部 ”。 近试, 临近考试。 唐代应试举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目的是希望声名传人主考官耳中。 张籍时任水部员外郎,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奖掖后进闻名于士子之中。 • 本诗是一首干谒请托诗。 干谒,是唐代举子向有权势或有名望的人投递诗文以求提拔或奖掖的行为。 这首诗写得巧妙,绘声绘色,精细逼真。 全诗展现了一幅洞房初晓闺意图,令人过目难忘。 • 此诗题目与诗的内容看似无关,实则有着密切关系。 这就要读出诗中 比兴手法所蕴含的寄托意义。 • 首句 “ 洞房昨夜停红烛 ”。 “ 停 ” , 点放 ,让红烛点燃,通夜不灭。 次句 “ 待晓堂前拜舅姑 ”。 一大早就起床,在红烛光照中妆扮,以待天明。 可见其对拜见公婆一事相当重视。 • 后两句 “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 新娘对新郎问语:不知打扮是否合乎时尚,能否讨得公婆欢心 ?由于是新妇,羞涩难言,但又不得不说,只好“ 低声 ” 问,对人物 心理描绘相当精细而逼真。 修辞特点 • 比喻: ◇人物关系:公婆 VS儿媳 / 主考官 VS朱庆馀 ◇人物心理:作者 /新嫁娘 • 烘托: ◇以洞房和红烛两个带有极其鲜明含义的意象,巧妙的烘托出新嫁娘喜悦的心情和动人的美丽。 ◇ “ 低声 ” 、 “ 入时无 ” 也让人 想见她。粤教版选修酬赠诗四首2
相关推荐
放在了教室而已。 也许他们刚从小学升上来还体会不到,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我也做得不够好,没有能改变他们的这种习惯。 在担任班主任的这一个多月星期里,我做得最多最强调的就是课堂纪律这一问题。 因为我觉得纪律是做好一切的根本,没有良好的纪律,不要说学到知识,坐在教室里也会让人心情不愉快。 虽然有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班里的纪律还是不尽如人意。 因为以前他们实在是太散漫了,我记得去听第一堂课的时候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对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应用的考查(本卷共 8 小题,满分 60 分建议时间:30 分钟 )命题专家寄语本部分为近几年高考热点,几乎每年必考,结合最新航天技术成果,重点考查万有引力定律、有引力定律及应用1据报道,最近在太阳系外发现了首颗“宜居”行星,其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 ,一个在地球表面重量为 600 N 的人在这个行星表面的重量将变为 960 N由此可推知
4、3终身做科学实验的爱迪生/胡适4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写出人物的精神二 家国情怀学习精读,学做批注,了解抒情方式,感受作者的情怀5黄河颂/光未然6最后一课/都德7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8木兰诗学习抒情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三 凡人小事学习精读,熟读精思,把握叙事角度,分清详略9阿长与山海经/鲁迅10老王/杨绛11台阶/李森祥12卖油翁/欧阳修抓住细节名著导读骆驼祥子
养,还能心怀天下,这就是君子了。 • 天下己任 《泰伯》 • 诗圣 杜甫 在自己的茅屋仅能容身、破败漏雨之时,他想的却是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范仲淹 ,他认为一个士人不论是 “ 居庙堂之高 ”还是 “ 处江湖之远 ” ,都应该系念天下君民,都应当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 • 孔夫子并不否认个人利益的存在,相反
2、。 如果数 a 能被数 b(b 0)整除,a 就叫做 b 的倍数,b 就叫做 a 的约数(或a 的因数)。 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 35 能被 7 整除,所以 35 是 7 的倍数,7 是 35 的约数。 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 1,最大的 约数是它本身。 例如:10 的约数有 1、2、5、10,其中最小的约数是 1,最大的约数是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