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选修酬赠诗四首2内容摘要:

分享。 这个时候,你该怎样和他(她)说不呢。 仿 近试上张籍水部 朱庆馀 • 洞房昨夜停红烛 , • 待晓堂前拜舅姑。 • 妆罢低声问夫婿, • 画眉深浅入时无 ? •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越州(今浙江绍兴 )人。 宝历二年 (826)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 此诗约作于宝历二年,诗题一作 “ 闺意献张水部 ”。 近试, 临近考试。 唐代应试举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目的是希望声名传人主考官耳中。 张籍时任水部员外郎,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奖掖后进闻名于士子之中。 • 本诗是一首干谒请托诗。 干谒,是唐代举子向有权势或有名望的人投递诗文以求提拔或奖掖的行为。 这首诗写得巧妙,绘声绘色,精细逼真。 全诗展现了一幅洞房初晓闺意图,令人过目难忘。 • 此诗题目与诗的内容看似无关,实则有着密切关系。 这就要读出诗中 比兴手法所蕴含的寄托意义。 • 首句 “ 洞房昨夜停红烛 ”。 “ 停 ” , 点放 ,让红烛点燃,通夜不灭。 次句 “ 待晓堂前拜舅姑 ”。 一大早就起床,在红烛光照中妆扮,以待天明。 可见其对拜见公婆一事相当重视。 • 后两句 “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 新娘对新郎问语:不知打扮是否合乎时尚,能否讨得公婆欢心 ?由于是新妇,羞涩难言,但又不得不说,只好“ 低声 ” 问,对人物 心理描绘相当精细而逼真。 修辞特点 • 比喻: ◇人物关系:公婆 VS儿媳 / 主考官 VS朱庆馀 ◇人物心理:作者 /新嫁娘 • 烘托: ◇以洞房和红烛两个带有极其鲜明含义的意象,巧妙的烘托出新嫁娘喜悦的心情和动人的美丽。 ◇ “ 低声 ” 、 “ 入时无 ” 也让人 想见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