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苏教版)内容摘要:

2、也走,你停它也停,白天跟着你,晚上离开你。 (影子)2、你知道影子和什么有关吗。 3、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些问题。 (板书课题) 4、室外活动:在有阳光的地方放上标杆,画上它的影子,进入教室。 二、自主学习 1、 这是谁的影子。 (1)小组讨论:你认为这是谁的影子。 (2)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画出树和电杆的影子。 2、 认识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1)小组交流: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2)汇报。 (3)小结:物体挡住光形成影子。 3、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1)室外活动:再次画出标杆的影子。 (2)观察:你发现影子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3)小组交流。 汇报。 (4)小结:阳光下,物体影子 4、袋中有备)、手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有经验的老农会根据天上的太阳来判断时间,这是怎么回事呢。 2、太阳的确可以当作一个钟来计算时间。 今天我们来学习太阳钟。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太阳钟及各种各样的计时器 (1) 太阳钟又叫日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 (2) 认识地平日晷、赤道日晷。 (3) 认识各种各样的古代计时器。 2、 看手掌日晷 (1) 到阳光下看手掌日晷,注意要面向正南方。 (2) 学生室外活动,看手掌日晷,方法按照书上的样子。 3、 做太阳钟 (1) 你在不同时间里画过物体的影子吗。 你发现了什么。 (2) 我们来做在个太阳钟。 (3) 学生室外活动, 7、中月亮的形状。 (1) 你看过月亮吗。 你还记得它是什么样子的吗。 (2) 画出你记忆中月亮的形状。 (3) 月球明亮部分的形象叫月相。 2、 观察模拟的月相变化。 (1) 装实验装置,分小组实验。 (2) 观察模拟的月相变化。 (3) 小组交流、描述实验现象。 3、 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 把我们的观察记录资料整理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2) 分享交流我们的记录,比一比谁记的最好、最准确。 (3) 小结:月相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也在发生变化,包括同一天中和一个月中月球的位置变化两种情况。 4、 阅读:月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变化,形成不同的月相。 三、总结应用 (1)小结课文。 9、之间存在普遍的联系的初步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奇妙影响,并以一定的方式赞美,如美文等。 教学准备:有关昼夜对动植物产生影响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明暗对比明显的纸盒。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生活中有些现象很奇特,比如:我们到了晚上想睡觉,早上没人叫却也会按时醒来,夜来香傍晚时花朵才会绽放,发出阵阵香气,这一切都与什么有关呢。 到底是什么在影响动物和植物的生活呢。 2、学生发表各自意见。 3、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二、探究昼夜对植物的影响。 1、观察郁金香、合欢树、酢桨树、牵牛花、夜来香等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图片(媒体出示)。 思考:这些植物在一天中在什么变化。 是什 10、么在影响着它们发生变化。 2、学生讨论并交流。 3、从这些植物的变化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吗。 4、学生讨论并交流。 5、小结:每种植物的生活习性都是受着节律的支配,这种节律有时按 24小时变化着,和钟的周期一样。 这种影响植物的节律我们也称作生物钟。 6、正因为昼夜对植物的影响,有位科学家就利用不同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做了一个花钟。 (多媒体展示有关花钟的详细内容)7、我们能不能利用昼夜对植物的影响规律来改造植物,比如,让郁金香在晚上也能开花。 8、学生讨论并交流。 三、探究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1、既然昼夜对植物有影响,那么对动物也有影响吗。 能不能举例说明。 2、学生交流各自解释。 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 12、 课时光怎样行进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根据常见的光传播现象对光怎样行进作出合理的假设;2、能够想办法证明自己的假设;3、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知识与技能1、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会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2、知道光是沿着直线行进的;3、会制作简易的小孔成像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研究光怎样行进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2、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3、通过制作小孔成像仪,形成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设计一、朗读科学小诗,渲染学习气氛1谈话: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朗读黑板上的这首小诗: 是谁,为花儿披上斑斓的舞衣。 是谁,把山林点染得青葱翠绿。 是谁,将七彩虹桥架上蓝 14、学生交流:是怎么分类的。 9、谈话:我们也能把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那么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呢。 10、谈话:对于光你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吗。 11、揭题:你知道,光是怎样行进的吗。 三、探究光是怎样行进的1谈话: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一下,光可能是怎样行进的。 2学生交流,说自己猜测的理由。 3教师出示各种光直线行进现象的图像。 4谈话:这些光现象的图像对你有什么启发吗。 5谈话:刚才大家对光是怎样行进的进行了猜测,你的猜测对吗。 怎样证明。 6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7讨论:如果要使手电筒的光穿过所有纸板中间的孔照到墙上,该怎么办。 8学生小组活动。 9学生小组交流:你们是怎么做的。 发现了什么。 实验说 15、明了什么。 10讨论:假如光会转弯,可能会出现哪些奇怪的现象。 四、引导学生了解“小孔成像”1教师演示“小孔成像”实验,在屏幕上投射出蜡烛火焰的倒像。 2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回答。 4谈话: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就曾发现了这个有趣的现象光线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个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 五、总结全课,学习制作小孔成像仪1谈话:原来光线通过小孔还能成像,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做个小孔成像仪,好吗。 2教师介绍小孔成像仪的制作方法、步骤。 (课本 学生制作小孔成像仪,并玩一玩,试一试怎样在屏幕上呈现一个的清晰的像。 4学生交流本课的学习体会、感想。 最新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