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苏教版)内容摘要:
2、也走,你停它也停,白天跟着你,晚上离开你。 (影子)2、你知道影子和什么有关吗。 3、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些问题。 (板书课题) 4、室外活动:在有阳光的地方放上标杆,画上它的影子,进入教室。 二、自主学习 1、 这是谁的影子。 (1)小组讨论:你认为这是谁的影子。 (2)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画出树和电杆的影子。 2、 认识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1)小组交流: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2)汇报。 (3)小结:物体挡住光形成影子。 3、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1)室外活动:再次画出标杆的影子。 (2)观察:你发现影子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3)小组交流。 汇报。 (4)小结:阳光下,物体影子 4、袋中有备)、手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有经验的老农会根据天上的太阳来判断时间,这是怎么回事呢。 2、太阳的确可以当作一个钟来计算时间。 今天我们来学习太阳钟。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太阳钟及各种各样的计时器 (1) 太阳钟又叫日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 (2) 认识地平日晷、赤道日晷。 (3) 认识各种各样的古代计时器。 2、 看手掌日晷 (1) 到阳光下看手掌日晷,注意要面向正南方。 (2) 学生室外活动,看手掌日晷,方法按照书上的样子。 3、 做太阳钟 (1) 你在不同时间里画过物体的影子吗。 你发现了什么。 (2) 我们来做在个太阳钟。 (3) 学生室外活动, 7、中月亮的形状。 (1) 你看过月亮吗。 你还记得它是什么样子的吗。 (2) 画出你记忆中月亮的形状。 (3) 月球明亮部分的形象叫月相。 2、 观察模拟的月相变化。 (1) 装实验装置,分小组实验。 (2) 观察模拟的月相变化。 (3) 小组交流、描述实验现象。 3、 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 把我们的观察记录资料整理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2) 分享交流我们的记录,比一比谁记的最好、最准确。 (3) 小结:月相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也在发生变化,包括同一天中和一个月中月球的位置变化两种情况。 4、 阅读:月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变化,形成不同的月相。 三、总结应用 (1)小结课文。 9、之间存在普遍的联系的初步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奇妙影响,并以一定的方式赞美,如美文等。 教学准备:有关昼夜对动植物产生影响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明暗对比明显的纸盒。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生活中有些现象很奇特,比如:我们到了晚上想睡觉,早上没人叫却也会按时醒来,夜来香傍晚时花朵才会绽放,发出阵阵香气,这一切都与什么有关呢。 到底是什么在影响动物和植物的生活呢。 2、学生发表各自意见。 3、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二、探究昼夜对植物的影响。 1、观察郁金香、合欢树、酢桨树、牵牛花、夜来香等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图片(媒体出示)。 思考:这些植物在一天中在什么变化。 是什 10、么在影响着它们发生变化。 2、学生讨论并交流。 3、从这些植物的变化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吗。 4、学生讨论并交流。 5、小结:每种植物的生活习性都是受着节律的支配,这种节律有时按 24小时变化着,和钟的周期一样。 这种影响植物的节律我们也称作生物钟。 6、正因为昼夜对植物的影响,有位科学家就利用不同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做了一个花钟。 (多媒体展示有关花钟的详细内容)7、我们能不能利用昼夜对植物的影响规律来改造植物,比如,让郁金香在晚上也能开花。 8、学生讨论并交流。 三、探究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1、既然昼夜对植物有影响,那么对动物也有影响吗。 能不能举例说明。 2、学生交流各自解释。 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 12、 课时光怎样行进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根据常见的光传播现象对光怎样行进作出合理的假设;2、能够想办法证明自己的假设;3、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知识与技能1、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会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2、知道光是沿着直线行进的;3、会制作简易的小孔成像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研究光怎样行进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2、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3、通过制作小孔成像仪,形成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设计一、朗读科学小诗,渲染学习气氛1谈话: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朗读黑板上的这首小诗: 是谁,为花儿披上斑斓的舞衣。 是谁,把山林点染得青葱翠绿。 是谁,将七彩虹桥架上蓝 14、学生交流:是怎么分类的。 9、谈话:我们也能把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那么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呢。 10、谈话:对于光你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吗。 11、揭题:你知道,光是怎样行进的吗。 三、探究光是怎样行进的1谈话: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一下,光可能是怎样行进的。 2学生交流,说自己猜测的理由。 3教师出示各种光直线行进现象的图像。 4谈话:这些光现象的图像对你有什么启发吗。 5谈话:刚才大家对光是怎样行进的进行了猜测,你的猜测对吗。 怎样证明。 6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7讨论:如果要使手电筒的光穿过所有纸板中间的孔照到墙上,该怎么办。 8学生小组活动。 9学生小组交流:你们是怎么做的。 发现了什么。 实验说 15、明了什么。 10讨论:假如光会转弯,可能会出现哪些奇怪的现象。 四、引导学生了解“小孔成像”1教师演示“小孔成像”实验,在屏幕上投射出蜡烛火焰的倒像。 2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回答。 4谈话: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就曾发现了这个有趣的现象光线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个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 五、总结全课,学习制作小孔成像仪1谈话:原来光线通过小孔还能成像,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做个小孔成像仪,好吗。 2教师介绍小孔成像仪的制作方法、步骤。 (课本 学生制作小孔成像仪,并玩一玩,试一试怎样在屏幕上呈现一个的清晰的像。 4学生交流本课的学习体会、感想。 最新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苏教版)
相关推荐
. 自西陵至赤壁的江流景象变化如何。 2. 为何不花笔墨描写快哉亭的建筑结构、造型、色彩等,而从江水写起。 快哉亭命名的原因 水光山色 历史遗迹 登临者“快哉” 世俗者“称快” 品味与思考 1. 第二段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江流胜景的。 2. 江面景色与陆上风光各自有何特点。 3. 作者凭吊了哪些历史遗迹。 你能说说他们为世人所乐道的旧事吗。 作者认为快乐与否的关键是什么。
,做出争雄势。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树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凭却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 1188),陈亮为驳斥投降派所谓 江南不易保 的谬论,亲自到京口、建康等地观察地形。 他根据实际调查所得的结论,向孝宗皇帝上书,提出了一系列经营南方,进取中原,统一国土的具体建议。 这首 《 念奴娇
订各篇题目。 (本是各处成篇,改后如长篇小说的回目) 润饰文字。 (接近书面语) 对作品的文字、情节、主题思想进行再加工创造。 (主题增多、细节和心理描写增多) 二拍 二拍:中国拟话本小说集 《 初刻拍案惊奇 》 和 《 二刻拍案惊奇 》 的合称。 于明代崇祯年间。 每集 40篇,共 80篇,内有 1篇重复, 1篇杂剧,故实有拟话本 78篇。 作品多是取材于古往今来的一些新鲜有趣的轶事
外貌不扬而内秀丰富 ,品格高洁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以议论的方式行文。 这两句是议论的第一层。 花当然是以红为美的。 至于碧牡丹、绿萼梅之类,那就更为名贵了。 这些都是桂花没有具备的。 但是作者认为,内在美,比外在美更为重要。 “ 何须 ” 二字,把各种名花一笔荡开,突出了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断定她是“ 花中第一流 ”。 思考 2 :诗句如何通过议论表现桂花的特点。
和木兰建造的宫殿,参差排列。 打开雕花的阁门,俯视雕镂华丽的屋脊,旷远的山岭平原尽收眼底,纡回的河流大泽令人看了惊异。 房屋到处都是,有不少击钟列鼎而食的富贵人家;大船停满了渡口,有许多雕画着青雀、黄龙。 彩虹消散,雨后新晴,灿烂的阳光照彻了天空。 西落的晚霞与水边的孤鹜一齐飞翔,碧绿的秋水同高远的天空共一种颜色。 晚上渔船上飘来的歌声,一直传到鄱阳湖畔;因天寒南飞的群雁,鸣声停止在衡阳的水边。
之如亲子。 白朴为学甚勤,颇得元好问称赏。 36岁时,史天泽迁中书右丞相,力荐白朴于朝,白朴 “ 再三逊谢,栖迟衡门,视荣利薄如也 ”。 (王博文 《 天籁集序 》 )于是终身不仕,一生过着优游阀居生活,交流者均一时公卿名流。 其散曲或清丽典雅,或通俗活泼,不拘一格,是元曲四大家之一。 其诗文多不存,词作有 《 天籁集 》传世,杂剧有 《 梧桐雨 》 、 《 墙头马上 》 二种。 散曲今存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