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济宁市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信息化能力建设教程带答案--4套题内容摘要:

变动有直接的影响 o A. 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 o B. 基础科学的发展 o C. 文化教育水平 o D. 历史文化观念  32.信息产业的重要特征是( ???) o A. 高风险型产业 o B. 知识智力密集型产业 o C. 高回报型产业 o D. 搞创新型产业  33.从技术手段和技术坏境而言商业信息化包含了( ) o A. 电子化 自动化 网络化 智能化 o B. 电子化 合理化 信息化 智能化 o C. 自动化 网络化 智能化 合理化 o D. 自动化 网络化 信息化 合理化  34.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 o A. 信息市场 o B. 金融市场 o C. 劳动力市场 o D. 房地产市场  35.教育信息化主要指在教育系统留的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 ) o A. 教学艺术 o B. 教学技能 o C. 教学手段 o D. 教学策略  36.网络及其安全技术是电子政务实施的首要技术 电子政务网络一般由( )三部分组成 o A. 内网 专网 外网 o B. 内网 互联网 外网 o C. 互联网 内网 因特网 o D. 专网 互联网 因特网  37.目前我国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主要依靠国家高校 “ 数字校园 ” 中小学 “ 校校通 ” ( )和现代远程教育四个工程 o A. 区域网 o B. 广域网 o C. 城域网 o D. 互联网  38.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 )的基本内容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 o A. 教育信息化 o B. 信息化建设 o C. 电子商务 o D. 专业技术  39.管理大师鲁克说过:( )这句话强调评价了对管理的重要性。 o A. 信息博伦 o B. 信息化能力的评价 o C. 无法度量就无法管理 o D. 信息化黑箱  40.信息社会指标分为( )大类 o A. 5 o B. 6 o C. 3 o D. 2  41.企业竞争力的( )保证了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的成功 o A. 价值型 o B. 独特性 o C. 延展性 o D. 科技性  42.信息化指数是反映( )的总指标 o A. 信息装备率 o B. 通信主体水平 o C. 信息系数 o D. 社会经济信息化  43.应设立( )部门产值,第二信息部门等指标 o A. 第一信息 o B. 第二信息 o C. 第三信息 o D. 第四信息  44.( )什么分析法是对具有复杂联系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数量分析 的一种科学方法。 o A. 多指标综合分析法 o B. 信息化综合指示法 o C. 投入产出 o D. 综合产业力度法  45.信息化建设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工作方式 社会信息结构( )等各个方法 o A. 信息建设 o B. 信息量 o C. 信息技术 o D. 信息人才  46.信息产业分为( )部门 o A. 1 个 o B. 2 个 o C. 3 个 o D. 4 个  47.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性是( ) o A. 科技性 o B. 利润性 o C. 战略性 o D. 价值性  48.信息经济核算法是由( )经济学家马克卢普提出的。 o A. 英国 o B. 法国 o C. 美国 o D. 日本  49.在信 息化指法中 “ 通信主体水平 ” 用字母( )表示 o A. Q o B. P o C. E o D. U  50.信息化能力建设包括( )两个方面的内容 o A. 投入和产出 o B. 硬件和软件 o C. 动态和静态 o D. 劳动投入量 2.多选题  1.信息分析的特点有( ) o A. 科学性 o B. 针对性 o C. 系统性 o D. 近似性 o E. 局限性  2.信息检索类型有( ) o A. 文献检索 o B. 事实检 索 o C. 数据检索 o D. 概念检索  3.信息分析的作用有( ) o A. 为科学决策服务 o B. 为研究与开发服务 o C. 为市场开拓服务 o D. 为客观调控服务  4.一次网络信息组织方式包括( ) o A. 文件方式 o B. 超媒体方式 o C. 网站方式 o D. 主题树方式  5.信息分析成果的类型( ) o A. 消费类成果 o B. 数据类成果 o C. 研究报告类成果 o D. 生产类成果  6.逻辑思维法包括( ) o A. 比较法 o B. 分析与综合法 o C. 推理法 o D. 抽象思维法  7.信息组织的基本要求表现为( ) o A. 信息内容有序化 o B. 信息流向明确化 o C. 信息产品提高化 o D. 信息数量精约化  8.信息分析的内容包括( ) o A. 科学技术信息分析 o B. 经济技术分析 o C. 市场信息分析 o D. 消费水平分析  9.信息组织的工作原理( ) o A. 本质依据 o B. 组织过程 o C. 阶段划分 o D. 阶段划分  10.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那几个方面( ? ?) o A. 巨型化、高速化、大规模集成化 o B. 微型化、多功能化、个人化 o C. 快速化、简单化 o D. 网络化  11.信息化就是要以( )方式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 o A. 数字化 o B. 网络化 o C. 个性化 o D. 现代化  12.信息组织本质的依据是事物的属性,事物的多种属性又可归纳为( )类型 o A. 形式 o B. 内容 o C. 效用 o D. 利益  13.电子商务的应用系统由( )组成 o A. 企业内联网 o B. 企业互联网 o C. 企业外联网 o D. 因特网  14.教育信息化的特点( ) o A. 教育资源数字化 o B. 教学方式多元化 o C. 教学方式个性化 o D. 教育理念现代化  15.信息检索包括的步骤( ) o A. 要求分析 o B. 检索策 略制订 o C. 信息获取 o D. 信息表现  16.教育信息化建设要为素质教育服务注重培养( )创新素质等 o A. 身心素质 o B. 文化素质 o C. 专业素质 o D. 政治素质  17.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的领域有( ) o A. 营销领域 o B. 高层管理和决策领域 o C. 人力资源领域 o D. 科学技术领域  18.多指标综合法分为哪三种( ) o A. 信息化综合指数法 o B. 综合评分法 o C. 多元分析法 o D. 少元分析法  19.以下哪个 符合信息化能力评价的意义( ) o A. 有利于规划信息化管理 o B. 有利于信息基础建设的能力 o C. 能优化配置信息资源 o D. 促进信息经济的发展  20.信息系统包括( ) o A. 数据处理系统 o B. 管理信息系统 o C. 据侧支持系统 o D. 专家系统  21.信息化能力的原则除了系统性与导向性相结合的原则外还有( ) o A. 科学性与可操性相结合 o B. 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 o C. 软件和硬件相结合 o D.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参 考答案: ADB  22.信息系统的划分层次( ) o A. 科学技术 o B. 战略计划 o C. 管理控制 o D. 操作控制  23.信息指数法分为( ) o A. 主要成分分析法 o B. 信息化指数法 o C. 综合信息产业力度法 o D. 信息化综合指数法  24.信息化有哪三个方面的意义( ) o A. 企业组织内的数据信息化 o B. 作业与管理流程信息化 o C. 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 o D. 决策信息化  25.信息系统主要有( )组成的人机系统。 o A. 计算机硬件软件 o B. 网络和通信设备 o C. 信息资源 o D. 信息开发  26.以下为信息资源的主要经济特征表现的是( ) o A. 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 o B. 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 o C. 共享性 o D. 稀缺性  27.有效配置信息资源有利于( ) o A. 更好地满足人类对资源的需求 o B. 最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 o C. 防止信息污染,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o D. 最小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  28.信息化能力的表现形式有( ) o A. 信息素养 o B. 信息意识 o C. 信息发展 o D. 信息组成  29.影响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因素的是( ) o A. 市场竞争和价格体系 o B. 管理体制 o C. 信息资源使用者情况 o D. 技术和资源 条件  30.信息化表现的能力有( ) o A. 信息系统开发能力 o B. 信息组织与检索能力 o C. 信息分析与服务能力 o D. 领域信息化能力 3.判断题  1.回归分析是处理 2 个或 2 个以上变量之间依 赖关系的一种数字方法 对 错  2.信息分析成果的评价包括下面 3 个关键环节 A 成立评价小组 B 确定评价目标 C 提出评价意见。 对 错  3.科学技术的发展除了主要决定于内部因素外还受到外部条件因素的影 响与制约 对 错  4.信息搜集一般包括数字搜集和文字搜集二种途径 对 错  5.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呈现单一化与国际化趋势、产业结构高级化趋势、信息产品能力倍增成本也在相应增加 对 错  6.决策机制在信息产业运行机制中处于主要地位,不仅是其他机制的基础,而且贯穿其它机制运行的始终。 对 错  7.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是当前常见的两种检索方式。 对 错  8.信息产业内部结构都包括产值结构、就业结构、部门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 对 错  9.数值检索是传统文献检索的延续。 对 错  10.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是信息产业形成和发展的推动力 对 错  11.电子政务的应用主要集中在 “ 用于政务公开 ”“ 提供网上服务 ”“ 实现资源共享 ”“ 内部办公电子化 ” “ 提供安全保障 ” 对 错  12.信息组织是沟通信息分布无序性和信息利用有序性矛盾的桥梁。 对 错  13.商务领域和公共行政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迅猛外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也初露端倪 对 错  14.信息化能力评价有利于规范信息化管理 对 错  15.信息检索是解决信息饥饿与信息相对过剩的最有效手段。 对 错  16.信息基础设施是信息技术能力的必要条件 对 错  17.信息组织是解决信息数量绝对激增和信息质量相对贫困的矛盾的关键环节。 对 错  18.信息化产业划分为三个部门,即第一信息部门(信息生产资料部门)第二信息部门(直接信息部门)和第三信息部门(间接信息部门) 对 错 参考答案:对  19.信息化是一个系统的动态过程 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对 错 参考答案:错  20.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由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构成。 对 错 2020济宁市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能力建设教程答案 93 分 1.单 选题 ? 1.信息组织是一种普遍的( C )是一切事物有条不紊运行的前提 o A. 历史活动 o B. 政治活动 o C. 社会活动 o D. 人文活动 ? 2.衡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