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必修四 第3专题《声声慢》导学案内容摘要:

2、,母亲是元丰宰相王圭的长女,也有出众的文学才能。 李清照自小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李清照善于运用善传心曲的词来表达她作为待字少女的特有情愫,而她的一首咏海棠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一 出手就产生了轰动效应,使得当时朝野文士莫不为之击节称赏,从而涌现出可能是我国最早的一批“追星族” ,而时任礼部侍郎的赵挺之的三公子赵明诚,则可以称得上是“追星族”中最狂热和痴迷的一位。 为了追求这位才女,他寝食不安地大作相思梦,于是当年在汴京就流传着这样一则佳话: 赵明诚幼时,其父将为择妇。 明诚昼寝,梦诵一书,觉来惟忆三句云:“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 ”以告其父。 其父为解曰:“汝待得 3、能文词妇也。 言与斯合 ,是词字, 安上已脱 ,是女字, 芝芙草拔 ,是之夫二字,非谓汝为词女之夫乎。 ”后李翁以女女之,即易安也,果有文章。 (伊世珍琅缳记卷中引外传 ) 李清照十八岁便嫁给了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着相当高的文学修养。 婚后,两人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俩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缔结了一段令当代和后世不胜艳羡的“夫妇擅朋友之胜”的理想姻缘。 早期生活优裕, 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 流寓南方, 明诚病死, 境遇孤苦. 所作词,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 后期多悲叹身世, 情调感伤, 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 式上善用白描手法, 自辟途径 4、, 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 崇尚典雅、情致。 我们看到李清照的“愁” ,不是从前词人所常写的所谓“闲愁” ,而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失去亲人的悲 哀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所交织而成的。 因此,这“愁”字往往表现得非常沉痛乃至凄厉。 词作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靖康之难以后, 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 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 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 7、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杜甫 渲染愁情雁 象征悼亡之悲、怀乡之思黄花 喻憔悴的容颜 孤苦飘零的晚境【当堂检测】1、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2、阅读声声慢,根据示例,完成下面的表格意象 意象内涵 相关诗句淡酒 秋风 过雁 黄花 细雨梧桐 象征悲凉、孤寂、凄苦寂寞梧桐,深院锁春秋。 (李煜相见欢)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温庭筠更漏子)黄昏 3、用散文化的语言改写声声慢。 (选做)【归纳总结】本词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 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 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问题拓展】课后阅读梁衡的散文乱世中的美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