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和责备独生子女的技巧内容摘要:

2、说三分钟热情是小孩子的毛病,但我的看法是,父母的因素要比孩子的大得多。 几乎所有的父母在最初的几天都会婆婆妈妈地提醒这、注意那,但时间一久就懒得说了。 孩子当然也跟着松懈,之后过几天又想起时,又开始重新督促。 这么反复几次下来,也就难怪孩子变成三分钟热情的人。 不只是孩子这样,每个人都相同,对于交待的工作刚开始即使别人不逼,自己也能战战兢兢地恪尽职守,但那种紧张会一天天地松懈,最后又马虎的含混过去。 工厂里的作业,星期三、四的次品一定比星期一、二要多,也是对工作不够谨慎的结果。 从这种情形来看,我们想要贯彻到底一种教养时,其实大可不必分分秒秒的盯着孩子。 只要在他松懈的时候提醒他一下,使他又兴起一点紧张,这 3、样一来反而更有效果。 如果不想让孩子成为三分钟热情的人,就在“三分钟”快到时再叮咛他一次,使他感受到一点紧张,并持续那份谨慎。 时间一久,即使不再提醒孩子,他也会自觉地实行,因为这种教养已经成为他们的习惯了。 一家训练新职员很有成效的公司,他们只是告诉职员们一些在公司内、外应遵守的规则,然后就给他们自主,但每三个月或是半年就检查他们遵守的情形。 另外有一种公司,在新职员刚进公司的三个月里,施行很严格的训练,这个训练过去了以后,就不再干涉职员,这是一种最差劲的训练方式。 每天唠唠叨叨的监视体制最容易使孩子厌倦,而变成三分钟热情,这决不是好的教养方式。 我们从孩子的心态来看这种方式,孩子若是只在父母的监视下才 5、,太过于夸奖孩子时,孩子在父母面前为了要博得欢心,常常是一付乖孩子的样子,但私底下却是另一个样子。 如此一来,夸奖反而造成了双重性格的孩子。 因此我们一定要考虑好该如何褒奖才不会妨碍到及哦啊杨的效果。 我的看法是,夸奖最好不要由父母直接讲出来,借着第三者来传达会比较好些。 例如你叫孩子去巷口的小店买东西,与其在他回来后你才夸他“好乖哦” ,还不如事前麻烦店里的人夸奖他:“你好乖哦。 你妈妈常夸奖你呢。 ” ,这样再孩子的心理可能能感觉到荣耀。 经由第三者的口中说出,容易使听话的那方感觉到具有真实的客观性。 因为即使是小孩子,他也知道当面赞美含有不少客套成分,而第三者传达的就容易使人信服。 简单的说,只要传达赞美 6、的“事实” ,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这里有一个实验,可以证实第三者的话具有何种说服了。 这是两位心理学家对三十位受试者进行的戒烟实验。 共分为两个小组,一个小组是采取用肺癌的痛苦来劝诫,而另一个小组则是由一位医学权威,根据他自己的临床试验报告,非常客观的解释抽烟的害处。 换句话说,一个方法是由当事人劝说,另一个方法则是借由第三者来说服。 实验的结果,前者有百分之三十五、后者有百分之七十的人开始戒烟了。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不管当事人如何热情的游说,都远不及第三者若无其事的解说来得有效。 其实商品的广告也经常使用这种方法。 与其直接劝说客人购买那样商品,还不如请一位知名人士来介绍那样商品,那样很容易就勾起顾客的 7、购买欲。 因为第三者的情报,很容易使人认为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 但是这个第三者一定要是个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才会有效果,否则当你夸奖别人:“你的弟弟常赞美你呢。 ”这就达不到预期效果了。 骂人的台词也需要变化常听做妈妈的讨论她们的教养方式,就会听到这样的抱怨:“我家的孩子啊,虽然我常提醒他该怎么做,但他总是不听话。 ”一听到这种话,我就会想到她说的“常提醒” ,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也许那位母亲每天都用同样的台词,婆婆妈妈的提醒孩子。 但如果真是这样,她的苦心没有效果,也是理所当然的。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最常跟父母讲的就是“我要吃饭了” 、 “给我钱”。 而妈妈最常讲的又是哪些话呢。 据我观察,大概是“快去看书” 9、如不要一直说“请不要忘记您的伞” ,而改说“刚才某某车站通知我们,已经拾获了上百支伞,请各位旅客” ,这种新鲜的说词,很容易就引起乘客的注意。 凡是单调的刺激,都容易使人麻木而失去它的效果,对孩子的教养也一样。 如果连骂人的话都一成不变,他会感觉不痛不痒。 做父母的都应该注意自己说的话,绝不能千篇一律,应给他们一点新鲜的刺激。 也许你常说:“早点睡觉” ,那么不妨换个说词,像是“现在已经几点啦。 ” 、 “明天你要几点起床啊。 ” 、“你哥哥已经睡了哦。 ”即使像这么简单的内容,也会让你发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骂人的音调要轻每次看到妈妈提高嗓门在叱责大声哭泣孩子的场面,就会想起一个研究报告。 这是美国坎尼亚大学 10、的语言研究班和海军共同设计的研究。 他们想从心理学的观点来测验圣经上所说的“平稳的回答可以平息对方的愤怒”这句话的真实性。 研究的方式,是利用电话或船上 的传声管发出各式各样音调高低的问题,而回答也是各不相同。 如果说话者质问的口气是用很高的音调,那回答的人也会提高音量,如果是用低缓的语气来问,得到的回答也是缓和的。 这个研究结果用来讨论教养问题,也是个不容忽略的方式。 也就是说,做妈妈的对着大哭的孩子歇斯底里的吼叫,只会让孩子越哭越大声而已。 因为孩子的反应,可以说是被妈妈高吼的喊叫声激起的。 事实上这种母子间的争吵,将会无止尽的持续,就算两人都已筋疲力尽,他们之间的纷争仍会渐渐扩大。 因此我们可以推衍出一 11、个结论来,叱责的言词,应该用比平常还低的音调来讲比较好。 而且不止在责骂的时候,用在要向对方诉说、解释时也是很恰当的。 耶鲁大学曾研究,究竟哪一种说话方式比较容易打动人心。 实验结果,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度而言,热辩型、演说型的方式,都不如平稳的语调效果。 而运用在教养的时候,至少有下面四项意想不到的建议:一: 低缓的声音比意气用事的吼叫要显得“理性”多了。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用平稳的语调来讨论事情,对方在自觉受到理性对待的同时,也会以理性来处理事情。 哭泣的孩子只有受到安抚之后,才能冷静下来,听父母的劝告。 二: 轻缓的声音。 强调这件事只是你们两人在讨论,如果像要让大家伙都知道般争吵,只会增加彼此的不悦,完 13、时候不妨保持沉默据说日本在昭和五十三年度职业棒球比赛的冠军,由广冈教练所率领的队伍获得后,人们对广冈独特的人员管理术,有着各式各样的批评。 其中一个是广冈教练对选手犯错的处理,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 一是直言不讳的指责,另一种则是完全保持缄默。 直接的指责选手的错误,当然有促使当事者奋发的效果,但也因为受到这种毫不留情的指责,而变得意气消沉的人也不在少数。 人有一种很奇妙的心理,如果他预期的事情真的实现了,他就不容易改正自己的错误,甚至于还苟且的让那个毛病成为一种习惯。 公司里常会有些人习惯迟到就是这个道理。 他每天迟到都会受到上司的注意,而受到训诫也是他自己预料中的事,因此即使他受到处罚也不会太在意。 安 14、心之余,他仍然无意识地犯着那些自知的错误。 而广冈的第二种方法,对于选手所犯的错误毫不责罚,只是保持缄默,这又会产生什么效果。 那个犯了错的选手,起初以为自己会受到严厉的指责,结果事情和预期的不同,他反而不敢安心。 那些紧张感也就没法消失,甚至于心头会浮现各式各样的想法。 “是不是教练根本就不重视我。 ” 、 “那个时候所犯的错,不知道教练有什么感想。 ” 、 “他能谅解我是不得已才犯得错吗。 ”虽然没有收到别人的训诫,但是自己已经在检讨了,而且除了考虑对方的情绪外,也会反省自己的缺点。 这个方法的效果,就是诱使犯错的人能够自动的反省。 事实上,娇养孩子运用沉默的方式也能发挥很大的效果。 某个年龄以上的孩子,已 15、能分辨好事、坏事,自己要是做错了事,也知道会受到大人的责骂,这个时候如果真如自己所预期地受到责骂,反而使他心理放下一块石头,但同时也许就会忘记这次过错。 但是如果能和他所“预期”的相反,父母并没有骂他,甚至于只是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会紧张起来,自然会把自己犯错的地方,重新再思考一遍。 发脾气大骂一顿,也许可以使孩子乖一段时间,但要使他打从心里反省,才能彻底的改变他的毛病。 因此,这种“沉默”要比叱责来得有效多了。 其实沉默也是很重要的“对话” ,虽然沉默时没有说话,但是人会在脑子里交谈。 不懂说话艺术的人,总是很怕沉默,怕交谈会冷场。 但是深得谈话心得的人,就懂得如何善用沉默的时间。 沉默如果运用得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