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记粱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后零失误训练(含答案)内容摘要:
2、:渡口。 D公无渡河:同“毋”,不要,别。 莅临:到,来到。 语言表达训练4 2008 年 5 月 18 日是我国第十八个法定“全国助残日”,这显示了国家对残疾人的关爱。 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在第十八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学校和社区联合开展助残活动,假如你是一个学生志愿者,你打算怎样为身边的残疾人服务?_(2)在汶川大地震中,许多少年儿童不幸成为残疾人和孤儿,他们的身心需要我们的安慰和帮助。 作为学校赴灾区慰问团的一员,面对这些同龄人,你将怎么说?_(3)结合“相关链接”,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据 2006 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省现有残疾人 2761 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 39。 3、近年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应邀赴世界各地巡演,他们精妙绝伦的表演,征服了无数观众。 汶川大地震 后,他们毅然捐出了 100 万元人民币用于抗震救灾。 “2007 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李丽,1 岁患小儿麻痹症,40 岁时遭遇车祸,下半身完全瘫痪。 在多舛的命运里,她选择了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四年多时间里,她的善行使 20 多万人的心灵受到洗礼。 _课内同步阅读阅读下列选文并回答问题。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 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 5、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先生的演讲,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 他真是手之舞足之蹈,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 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京,不管”那一段,他悲从衷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巾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这一篇演讲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 听过这演讲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5对人物外貌和衣着的描写是什么描写?找出文中描写梁任公先生外貌和衣着的句子。 _6作者认为梁任 6、公先生在背诵的时候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博闻是指哪些?强记又是指哪些?找出描写梁任公先生背诵的句子,想像一下当时的情形。 当时的听众是什么感觉?说一说你的见解。 _7“先生的演讲,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 ”作者为什么会这样以为?_8梁任公演讲时有什么特点?(从开场白、声音、内容、表情四个方面总结)_9梁任公有什么特点?从文段中找出相应词语证明自己的观点。 _10读完此选文后,你在刻画人物方面受到哪些启发?_课外拓展阅读阅读并回答问题。 父亲的节日金 鑫那一天,参加一个集体宴会。 一个长得很帅气的小男孩,转到我面前,扬着手中的一束花花草草,很兴奋的样子。 这个调皮的小家伙,在一排花篮上抽抽取取,制作了一束鲜花 8、还在梦乡中。 看到父亲,我突然想起昨晚小男孩给我的花儿。 那一枝花儿,我压根没有考虑带回来,顺手放在了饭桌上。 我猜想,父亲知道今天是父亲节吗?敲门声也唤醒了女儿,她揉揉眼睛,跳下床,来到我的跟前,爸爸,把眼睛闭上。 我以为她要跟我撒娇,或者做捉迷藏的游戏,便佯装闭眼。 她从枕头旁边拿出一个手工做的桃子,放到我的手上。 待我睁开眼,她在房间里欢呼雀跃,父亲节快乐,请爸爸吃桃子!父亲看着女儿,女儿看着我,我看着父亲,场面有些尴尬。 父亲嘀咕了一句,父亲节?随即像明白了什么似的,一个劲地夸着女儿,真是个懂事的乖孩子,将她引到了阳台上玩。 父亲的举动,很明显是帮我解围。 这一天,毕竟是父亲节,可我连一件礼物都没有准备 9、。 想到这,我的表情有些不自然。 过了一会儿,父亲又跑过来,在裤兜里摸了半天,摸出一个鼓鼓的信封来,摆在桌上。 听你母亲说,你们买房子缺钱,我们想办法凑了点,你收好了。 我坚持不要,父亲显得有点不高兴,咱们父子之间谁跟谁呀。 等你们日子过好后,再孝敬我们也是一样的嘛。 见我接下钱,父亲又开了口,老家的杉木已成材,还有一些槐树楝树,都伐倒了,放在河里浸泡,等秋凉时,就能动手打几件家具了,我们帮不上大忙,能帮多少算多少。 没说几句话,父亲就要走了。 留他吃饭,他说,家里正忙着插秧,你母亲叫我早去早回。 母亲前几天刚从我这儿返乡,一定是她与父亲商量好了的。 父亲说走就要走,临行前,他到我的书房里,试探着问,能不能把你写 10、的书送几本给我,带回去给庄上的人翻翻。 拿书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书橱上有两张票,便递到父亲手里。 父亲很开心,是戏票吗?等秧插完了,陪你母亲来,她喜欢看戏哩。 父亲拿着书,又带着戏票,欢欢喜喜地走了。 我的手里,捏着父亲送来的厚厚一叠钱,沉默了好一阵子。 11本文围绕“父亲的节日”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至少写 3 件)_12第段与第段中分别写“我”、“父亲”夸孩子“懂事”的用意是什么?_13第段画线句“ 父亲很开心 ”中“父亲”开心的原因是什么?_14文末画线句“沉默了好一阵子”中“沉默”体现出“我”怎样的心理?_15结合一个具体语句简析人物描写的作用。 (不超过 50 字)_参考答案1 答案:C 解析:A 12、有力、洪亮而又激亢;内容丰富而有趣;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 9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稳健”,气质“风神潇洒”,眼神“光芒四射”。 讲演时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自负”、“谦逊”、“博闻强记”、“自由洒脱”,总之,他是个有文采有学问的学者。 10通过多种刻画方式如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描 画出人物特点。 答案:11示例:女儿送给“我”手工做的桃子,并祝“我”节日快乐。 父亲给“我们”送钱来。 “我”送书及戏票给 父亲。 小男孩为他的父亲准备节日礼物。 12反复夸孩子“懂事”,反衬“我”作为孩子的不懂事。 13有儿子送的戏票可以陪“我”那喜欢看戏的母亲看戏了;可以把儿子写的书带回去给庄上人翻翻。 14惭愧、内疚及自责。 15示例:第段写小男孩的语句:“给我吧。 他立即紧张起来,将花别到身后,一口回绝,不行,这是给我爸爸的”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出小男孩把给父亲的礼物看得非常神圣,不容侵犯。 突出小男孩的天真可爱及对父亲的爱。 第段写父亲的语句:“在裤兜里摸了半天,摸出一个鼓鼓的信封来”。 通过对父亲摸钱动 作的描写,表现了父亲准备的钱藏得非常安全,体现了父亲对儿子周到细致的关心。(北京课改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记粱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后零失误训练(含答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