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一35共点力的平衡条件02内容摘要:
做出解答或能否顺利地解答 . 研究对象的选取可以是一个物体 , 一个结点 , 或一个系统 ( 相互作用物体的全体 ) . 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 , 用整体法 , 在分析系统内务物体间相互作用力时 , 用隔离法 . 引入 寻找平衡条件 例题 解题步骤 作业 首页 2. 对研究对象正确地受力分析 , 并做出受力图 正确进行受力分析是正确分析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的前提 , 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能力要求 ,受力分析通常接以下步骤进行 , 首先确定研究对象 ( 受力物体 ) , 然后按重力 、 弹力 、 摩擦力及其他力的顺序来分析 . 3. 判定研究对象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如果处于平衡状态 , 则物体保持着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 引入 寻找平衡条件 例题 解题步骤 作业 首页 4. 运用平衡条件 , 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平衡方程解题 若物体受力较多时 , 一般可选用力的正交分解法 ,即建立直角坐标系 . 将各力分解到两相互垂直的坐标轴上 , 然后列等式解题 . 对有些问题 , 我们也可采用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分解后根据平衡条件解题 , 对三。粤教版必修一35共点力的平衡条件02
相关推荐
0N,则这五个力的合力大小为多少。 O F2 F1 F3 F4 F5 答案: F合 30N 二、力的分解 几个力可以共同作用产生一个效果; 一个力的作用也可以同时产生几个效果,相当于“几个力”分别作用的结果。 为了研究一个力产生的多种效果,需要将力进行分解。 如: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斜向上的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运动。 拉力同时产生两个效果
2、:渡口。 D公无渡河:同“毋”,不要,别。 莅临:到,来到。 语言表达训练4 2008 年 5 月 18 日是我国第十八个法定“全国助残日”,这显示了国家对残疾人的关爱。 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在第十八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学校和社区联合开展助残活动,假如你是一个学生志愿者,你打算怎样为身边的残疾人服务?_(2)在汶川大地震中,许多少年儿童不幸成为残疾人和孤儿
13、秀拔殊众山,环以台殿,高下随势,向使善工摹画,不能尽其美。 初恨未游,赴官吴兴,船次瓜洲,值海汐冬落,孤港未通,独行江际,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 因借小舟以往,乃陟 回阁,上上方 ,历绝顶以问山阿 ,危亭曲轩,穷极山水之趣。 一草一木,虽未萼 发,而或青或凋,皆森植可爱。 东小峰谓之鹘 山,有海鹘雄雌栖其上,每岁生雏,羽翮 既成,与之纵飞,迷而后返,有年矣。
2、结构乃至审美习惯皆影响深远。 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以“间”及“方正”式网格为鲜明特性的传统建筑空间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国古人有“天圆地方”的观念,与其说是人们根据天地之形创造了传统建筑“方正”的基本格局,不如说是先民以自己居住的“方正”的木结构房屋形态为原型,产生了对大地形状的猜想,四角方正的建筑影响了先民对世界的认知。 这种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被强化,出现了“四正”方位的崇拜
2、行了反复强调:(1) “积累”是作为“素养”提出来的。 课标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一节中提出, “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应“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2) “积累”是作为“基础”提出来的。 课标在“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中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
解各力 得出 合力 有一个直角支架 AOB, AO水平放置,表面粗糙, OB竖直向下,表面光滑, AO上套有小环 P, OB上套有小环 Q ,两环质量均为 m,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展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现将 P 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 AO 杆对 P 环的支持力 N 和细绳上的拉力 T 的变化情况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