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江淮十校”2016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内容摘要:

2、“南方有嘉木”的说法。 到了三国魏晋时代,浙江和江南普遍种茶,饮茶人也增加,不再属于贵族专利,扩展到士大夫阶层,用以待客。 当时也做成饼,叶片大汁不能黏合的就用米汤去黏合,喝的时候先去研磨,然后用沸水冲泡,还没有形成唐时那种复杂精美的饮用法。 不过当时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已经很普及饮用茶了,包括对器物和水都有讲究,但是饮用方式还比较古朴,茶处理如同蔬菜,放在水里煮喝,加各种香料与佐料,基本上就像蔬菜汤。 属于实用阶段。 唐之后,茶饮不再是实用主义,而是上升到了精神领域,这就成就了“饮茶之道”。 茶之流行,除了交通和社会原因,也包括禅教大兴,在参禅过程中,为了提神不寐,也为了打坐,很多寺庙推广喝茶。 当时禅 3、宗影响很大,又影响到了民间,渗透特别广泛。 宋代茶书和茶人的世界首先在宫廷,当时宫廷的饮茶习惯非常发达,制作茶的技术比之唐代还要复杂。 先是龙凤团,后来发展到石乳、白乳,再后来又有小龙团,以及各种密云龙、瑞云祥龙,越来越精细,层出不穷。 当时的点茶手法是水和茶要用得恰当,比例均匀,否则就表面的沫饽不匀。 还有斗茶法,没有水痕的最佳。 为了达到效果,建立了一套新的系统,包括茶叶制作、茶叶击拂、茶叶品饮、器物优略,都形成了仪式和系统。 明代的士大夫阶层讲究品茶,与品茗环境和制茶都有很大联系,构成了一种发达的品茗体系,所以明朝成为中国茶的复兴时代。 品茶的情趣方面,一是恢复了唐宋赏茗器的乐趣,对茶饮的程序和器物的 4、雅洁再三致意,不因为明使用紫砂壶为主的相对简单的品茗体系,就不欣赏器物了、不对茶器物有追求了。 另一方面,着重性灵世界,追求品茶所带来的心灵的修养的提升,期待有和谐之境界。 清代基本上延续了明朝的饮茶方式,有两件事情值得一提。 一是茶碗越来越少,到了最后就成了基本使用青花杯,或者白瓷杯,紫砂壶成了最主要的泡茶工具;二是福建工夫茶的出现,导致了小紫砂壶的流行,这都是明清的茶事重点。 但是随着清中期后民生的凋敝,整个的品茗雅趣开始走向没落,走了下坡路。 尤其是 1890 年之后,基本上没有人有心思提及品茗雅事了。 这之后,战乱频繁,革命事起,品茗之趣长期无人提及,结果现在很多中国人觉得茶道是日本的国粹,与中国 6、茗雅趣走向没落,基本没人提及品茗雅趣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很多中国人认为茶道是日本的国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茶饮上升到精神领域陆羽有着重要的贡献,他创立了完整茶叶科学体系,规范了饮用的方法,提出了“茶有真香”的核心观念。 B饮茶开始时是属于贵族专利,后来饮茶扩展到士大夫阶层,但饮用方式比较古朴,茶处理如同蔬菜,没有唐代复杂精美的饮用法。 C唐代茶的流行除了社会原因和交通外,还与禅教的兴盛有关,很多寺院推广喝茶来提神不寐,因禅宗的影响很大,最终就影响刘民间。 D现在大多数中国百姓都是用大杯冲泡茶叶,这很符合古伐的质朴之道,但因历史原因,我们祖先创造的茶道已与中国文化无 7、关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茶最初被认为是菜蔬等,所以饮茶的方式与后来大不相同,十分有生活气息,在三国魏晋时就是放在水里煮,再加香料和佐料。 B唐代在制茶技术没有宋代复杂,到明代制茶技术有了更高的发展,构成了一种发达的品茗体系,使明代成为中国茶的复兴时期。 C明朝品茶的情趣不仅是品味茶叶香味,更重要的还有通过品茶带来的心灵的修养的提升,当然在饮茶时还会像唐代一样赏茶具。 D清代在品茶上有着自己的特点,如茶碗变得更加小,基本使用青花瓷、白瓷杯,紫砂壶成为主要泡茶工具,福建功夫茶出现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8、题。 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淳熙十四年举进士。 时洪迈得稹文,为之赏激。 调南康军教授。 转运使杨万里按部,骤见叹奖,偕游庐山,相与酬倡。 调广东帐司,未上,服父丧,免,调临安府教授。 倪思荐之,且语人曰:“吾得此一士,可以报国矣。 ”丁母忧,免,干办京西安抚司公事。 入为武学谕,改太学录。 明年,迁武学博士,又迁诸王宫教授。 稹谓以教名官,而实未尝教,请改创宗子学,立课试法如两学,从之。 嘉定九年,新学成,改充博士,其教养之规,稹所论建。 迁秘书郎、著作佐郎,兼吴益王府教授。 升著作郎兼屯田郎官。 稹始进对,请叙复军功之赏以立大信,抆拭功臣之罪以厉忠节,置局以立武事,遣使以省边防,厚赏以精间谍。 次论和、战、守利害, 10、秀登从班,举稹自代,没,又为铭其墓。 所著有巽斋集,诸经有讲义、集解,诸魏、晋、唐诗文皆有编,辑先贤奏议曰玉府、曰药山。 (选自宋史危稹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B郡有临漳台据溪山虽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C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D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11、的一项是(3 分)( )A教授,职官名,宋、元以后府、州、县学的学官,掌管学校的考核、测验等职务。 B酬倡,亦作“唱酬”“唱和”,是指朋友之间用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来相互酬答唱和。 C自请以归,朝廷官员上书皇帝请求辞官回到家乡,与“乞骸骨”词义相近。 D墓志铭,是放在墓中以备稽考的石刻文字,记录死者生平和对死者称颂、悼念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危稹文采高妙,受到高官赞叹。 危稹有很高的文学才华,洪迈看到他的文章时十分赞赏,杨万里也对他夸赞不已,倪思认为危稹这样的儒学之士将来一定能够报效国家。 B危稹重视教育,创建学校规矩。 嘉定九年时,由危稹提议的学校建成,危 13、官为葬之,凡二千三百有奇,刻石以识。 (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旅寓安南杜审言交趾殊风候,寒迟暖复催。 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 积雨生昏雾,轻霜下震雷。 故乡逾万里,客思倍从来。 8请简要解说诗歌的中间两联是如何围绕首联来写的。 (5 分)9简要分析诗歌的尾联与杜审言渡湘江“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中的后两句中表现手法和抒发情感上的异同。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诗经氓中,“ , ”两句是女主人公以河为喻来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限度。 (2)李白的蜀道难中,“ 14、, ”两句描写了激流、瀑布喧嚣、石头滚滚的景象。 (3)韩愈在师说中,用“ , ”两句话说明“童子之师”的做法与自己所说的老师有根本区别。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注意: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 分)幸存者江 岸朝阳背着一个帆布包,回到了阔别十年的黄泥湾。 他惊奇地发现,村里原本清一色的板打墙黑瓦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小洋楼。 他凭着记忆,在楼群里钻来钻去,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家。 这个破败的院落,是村里唯一残存的板打墙黑瓦屋。 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