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写作与修改之《认识的深化与成篇》导学案合集内容摘要:

2、至不同的叙述结构:动情点就是你文章的指挥官,插叙、倒叙、补叙,这些谋篇布局的技巧都应该以此为要领。 “文似看山不喜平”,叙述就是忌讳平铺直叙,只有有了足够的起伏才能有效地吸引他人的注意,才能让读你文章的人随着篇中文字同进同退,同喜同哀。 “横断面”写作无疑能很好地起到这个效果,它能让文章更精彩更集中地表现中心,完全能够避免“纵断面”叙述所带来的松散之弊。 示:白描法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它要求画家只用白线勾描,不着颜色,不加渲染地勾画出物体的特征。 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写作,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那么,如何运用白描法呢。 一是 3、语言要朴素、简洁,不能过多地堆砌词汇,不能过多地渲染,只寥寥数笔,便勾勒出情景的特色。 二是叙述要准确、细腻,但要防止因用笔过少,造成“空洞无物”的错误,它要求的是既要简洁,又要传神。 断面”与“纵断面”有怎样的不同。 提示:两者的不同主要在于对事物发展过程的处理上,是按照时间的顺序依次来写,还是仅截取其中的一段、一个侧面、一个场面或者一个情节。 横断面叙事有很多的好处,它在捕捉动情点上优势突出,“在一篇记叙文里,横断面截取一般就是主段动情点及其连带部分”。 但是比较长的文章就应该使用纵断面,因为长文内容繁多,需要反映出事件的全过程以及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3.“导引”中说“形式要服从内容”,那么应该怎 5、的内容;怎样抒写,怎样描述,这是它的形式。 我国古典诗文理论里,就已开始把文学作品分为志(情)与文、质与文、意与辞、实与华、情与采等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其中志(情)、质、意、实等概念,都是指作品的内在因素,即相当于内容的概念;文、辞、华、采等概念,都是指作品的外在表现,即相当于形式的概念。 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内容,形式就无法存在;没有形式,内容也无从表现。 这两者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的。 因此,我们只能在抽象的意义上把它们分别开来。 从创作过程看,总是先有了一定的内容,然后才有用来表现这种内容的艺术形式。 画家罗中立所谈的创作父亲的体会和历程就能很好地说 6、明二者之间的这种关系。 作家对于社会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有了深刻的感受,在脑海里逐渐形成生动的生活画面或人物形象,酝酿和构成作品的主题,然后才用一定的艺术手段把这些生活画面或人物形象组织起来,赋予一定的形式,构成了文学作品。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也不是并列的、没有主从之分的,在两者之间,内容起着主导的、决定的作用。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这是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一般关系。 例文赏析【例文一】朱自清先生不愧为写情的高手,一篇背影不知令天下多少父子柔肠百结,令多少读者掩卷沉思。 这篇冬天,作者撷取生活中的三个片断,不仅写了他惯常写的父爱,而且将之扩展到友爱、情爱。 既揭示了亲情的美好,又昭示着友情的绵长。 这种 7、典型的横断面叙事使文章跨越了时空,具有了一种浓厚的沧桑感。 在看似零散的结构背后是扯不断的温馨,是魂梦相系的真情。 三个片断便是三个动情点,是作者在某个冬天里的夜里从往事的尘沙里寻出的粒粒珍珠。 那豆腐带着热气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一刻,那月光照着水波也照着朋友的微笑的一刻,那天地空空只有我们四人的一刻,所有的叙述都是为了那一刻,所有的深情都凝结在了那一刻,于是瞬间成了永恒。 此外文章巧妙地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是本文的特色,文章中冬天的寒冷与内心的温暖形成鲜明的对比,营造出“冬天里的春天”的气氛。 比如第二幅画面,月夜泛舟西湖。 时令是冬天,时间是晚上九点多钟,当时的环境是,“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山 9、文二】这篇文章在“知识导引”作为例证援引的已经很多了,我们赏析只想就两个问题再作一下提醒。 第一,这篇例文有着很明显的时间线,为什么还把它看成是横断面式的叙述呢。 这也恐怕是不少同学的疑问。 我们认为这里面的最主要原因在于,虽然文章有着时间的发展顺序,这一点上不像例文一那样仅仅是时间的片段。 然而作者的叙述重点却是放在一个个场景上的。 从修改稿看,第二段的补叙,回家后的冷清,面对照片时的感想,母亲回家后的温馨,这些是文章的主体,而它们却都是以片断的形式出现的,其间的跳跃性是有的。 所以,“导引”中说它是横断面叙述是有道理的。 第二,修改稿和原稿的不同既体现在文章的结构上,又体现在文章的篇幅上,这是非常明显的 10、。 而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类似的感情经历自己也有,可为什么自己却觉得无话可说呢,或者说不几句便又觉得无味而失去写作的兴趣呢。 我们认为关键就在于对动情点的捕捉不积极,不到位。 到了该动情的地方不知道去发挥,不知道向深处挖掘,说到底就是没有触摸自己心灵的习惯。 还有,就是在平日里放松了对生活进行感悟的要求,的确只有把这当成一种要求,才能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否则哪来的心思细腻。 来源:学科网写作导引一、这一道题可以训练同学们对动情点的把握。 生活中总有太多的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而每一次的感动都是对内心的那份美好情感的抚触,都有可能在心田里滋养出我们意想不到的生机。 “感动中国”“圆梦行动”你也许会认为离我们远 11、了一点儿的,那么近在咫尺的父母的朋友的一句句叮咛、一声声问候不也是我们情感世界里的无尽宝藏吗。 在传媒文化日益发达的今天,捕捉感动似乎也变得越来越容易,感动几乎无处不在。 看完下面这则材料,相信你对什么是动情点会有一个更明确的认识。 1984 年是央视春晚举办的第二个年头。 春节前夕,编导组人员李平分向导演黄一鹤提出设置“动情点”的建议:“港台艺人的参加是 1984 年晚会的一个特点,每逢佳节倍思亲又是中国人的习惯。 利用这一点,让阿原的孩子打电话,用孩子的嘴说出想念台湾爷爷奶奶的意思,用简单的语言,激起所有炎黄子孙的思亲之情”黄一鹤一听,拍案叫绝。 于是便有了以后春节晚会强调的“动情”一说。 李平分为什么 12、会想到设置“动情点”呢。 原来,是他在参加 1983 年春晚时受到了启发。 1983 年,电影演员刘晓庆主持春晚,那时她已多年未回蜀探亲,为主持春晚,又不能回蜀探望父母了。 晚会直播时,刘晓庆的行为令所有人大吃一惊。 她在念完一封电报以后加了一句串联词中没有的话,她对着镜头大声说:“此时此刻,我最想念的是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一定坐在电视机前,明天我就要赶回去和你们一起过年。 在这里,我先给你们二老拜年了。 ”李平分对此记忆犹深,他被邀请到 1984 年春晚剧组后,就一直想在晚会上设置“动情点”。 后来,他又被黄阿原带着女儿到剧组参加主持排练所感动,便提出了这一建议。 在这一年的春晚上,对“动情点”的实际操作比设 14、小物件,我们应该到大自然中去,去观察,去感受。 去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自身的情感。 这种方法称为“自然”的调动。 自然界中那赏心悦目的景物既能陶冶人的情操,产生美好的情感,又能使人产生写作冲动。 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钟嵘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当直接面对大自然的时候,就会不时有美的发现和美的体验,这些发现和体验一旦写入文章不就是一个个动情点吗。 我们还应该投身到社会中去,去主动捕捉那些让人动情的永恒的瞬间。 对动情点的抒写可以是浓墨重彩,当然也可以是简洁大方,在从容不迫之间娓娓而谈,那情也自有一份恬淡,这也是很多散文大家所最终追求的一种境界。 附:端 15、午的鸭蛋汪曾祺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 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别处鸭蛋有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 还不就是个鸭蛋。 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 曾经沧海难为水, 16、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袁枚的随园食单 小菜单有“腌蛋”一条。 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 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文不长,录如下: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 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 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 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 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