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同步训练 鲁周公世家(含答案)内容摘要:

3、遂国之 B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C宁淮夷东土 D诸侯咸服宗周 解析形容词作动词。 A 项为名词作动词;C 项为使动用法; D 项为意动用法。 答案面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3 分)A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 B奸神命者乃旦也C我文王之子 D周公乃奉成王命 解析D 项为一般陈述句,其余三项均为判断句。 答案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公不避嫌疑,摄行朝政,显示出了他胸怀坦荡、光明磊落的性格。 B管叔及其群弟看出了周公的真实想法,同时也是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才散布流言,诬陷周公。 C周公告诫伯禽,礼贤下士,应真心诚意,不可倨傲怠慢。 D周公先后辅佐过武王、成王,但无骄横之 4、志,礼贤下士,深受天下人拥戴。 解析B 项中“看出了周公的真实想法”不合文意。 答案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1 题。 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武王有疾,不豫,群臣惧,太公、召公乃缪卜。 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 ”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设三坛,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文王。 史策祝曰:“惟尔元孙王发,勤劳阻疾。 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 旦巧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 乃王发不如旦多材多艺,不能事鬼神。 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敬畏。 无坠天之降葆命,我先王亦永有所依归。 今我其即命于元龟,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 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 6、为之若此。 ”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8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责:同“债” ,债务B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 用:任用 C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 摄:代理 D 于是卒相成王 卒:终于 解析A 项应为“需要” ;B 项应为“因而” ;D 项应为“始终”。 答案列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A于是乃即三王而卜/呱呱而泣 B王其无害/吾其还也 C我乃屏璧与圭/而世又不与能死 8、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4 分)译文:_答案(1)你们的长孙周武王姬发,辛劳成疾。 (2)这种方法能从中保佑您。 (3)但是我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去天下的贤人。 二、课外拓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21 题。 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 余以所闻,由、光 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 ”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 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 9、:“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 “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 ,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 及干戈,可谓孝乎。 以臣弑君,可谓仁乎。 ”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 于嗟徂 兮,命之衰矣。 ”遂饿死于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 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11、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第一)【注】 由、先:人名,指许由、务光。 希:稀少。 木主:死人的牌位。 爰:于是、就。 徂:通“殂” ,死亡。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扶而去之 去:使离开 B天下宗周 宗:祭祀C我安适归矣 适:往,到 D傥所谓天道 傥:同“倘”解析B 项,宗:归顺。 答案 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析A 项,均为放在主谓之间,不译。 B 项,第一句,如,像,动词;第二句,比得上、及,动词。 C 项,第一句,况且,连词,表顺承;第二句,尚且,连词,表递进。 D 项,第一句,自己,代词;第二句,难道,副词。 答案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 13、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认为武王“父死不葬” 、“以臣弑君”是不“孝”不“仁”的,因此不吃周粮而饿死。 C伯夷、叔齐及好学的颜回早早去世,而残暴横行、滥杀无辜的盗跖这类人往往寿终正寝,这使作者颇感困惑,因而质疑天道的公正性。 D作者认为因为世俗混浊不堪,清高的人才会显现出来,并不是因为重视富贵就能成为世俗之人,轻视富贵就能成为清高之人。 解析A 项感情把握不恰当。 答案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1)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耶。 (3 分)译文:_(2)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分)译文:_解析(1)句子是个选择问句,翻译时要注意将“非耶”的意思翻译出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