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同步训练 孔子世家(含答案)内容摘要:
3、人 ”;D 项指“耳聪目明”。 答案B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活用类型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 分)A唯子贡庐于冢上 B推此类以绳当世C弟子皆服三年 D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 解析D 项为形容词作名词。 为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列句式中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3 分)A人之不我信也 B困于陈蔡之间C予一以贯之 D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解析A、C 为宾语前置句,B 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子晚年对古代的一些文化典籍进行了整理,选文中透出了孔子的一些观点,下列各项中全能体现孔子“编书观点”的一项是 ()(3 分)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不 5、如,皦如,绎如也,以成。 ”“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 雅 颂各得其所。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 、 武 、 雅 、 颂之音。 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孔子晚而喜易 ,序彖 系 象 说卦 文言。 读易 ,韦编三绝。 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如颜浊邹之徒,颇受业者甚众。 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所慎:齐,战,疾。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 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 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 6、后世哉。 ”乃因史记作春秋 ,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 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 约其文辞而指博。 故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曰“子” ;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曰“天王狩于河阳”:推此类以绳当世。 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 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 至于为春秋 ,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弟子受春秋 ,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 ,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 分)A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郁郁:文采显著B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 乐正:音乐(篇 8、此说他对整理古籍、传播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B古 诗三千余篇,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的“三百五篇” ,皆“弦歌之” ,并给予高度评价,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C孔子作 春秋 ,对自称为王的吴楚之君,贬之为“子” ,类似这种“绳当世” “笔则笔” “削则削”的写法,对司马迁影响很大,因此司马迁自称史记为第二部春秋。 D孔子编纂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 后,立即被称为 “六艺” ,被奉为儒家经典,自此千古传诵。 解析汉代才奉为儒家经典。 答案译下列句子。 (1)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 (3 分)译文:_(2)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 (3 分)译文:_(3)至于为春秋 10、见恶,诽誉为类,声响相应,见行而从之者也。 婴闻之,以一心事三君者,所以顺焉;以三心事一君者,不顺焉。 今未见婴之行,而非其顺也。 婴闻之,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 孔子拔树削迹,不自以为辱;身穷陈蔡,不自以为约;非人不得其故,是犹泽人之非斤斧,山人之非网罟也。 出之其口,不知其因也。 始吾望儒而贵之,今吾望儒而疑之。 ”仲尼闻之,曰:“语有之:言友于尔,不可止于远也;行存于身,不可掩于众也。 吾窃议晏子而不中夫人之过,吾罪几矣。 丘闻君子过人以为友,不及人以为师。 今丘失言于夫子,夫子讥之,是吾师也。 ”因宰我 而谢焉,然仲尼见之。 (晏子春秋外篇不合经术者第八)【注】 宰我:孔子的弟子。 12下列语句中 12、友,不及人以(之)为师D夫子讥之,(这) 是吾师也 解析D 项应为夫子。 答案列四组句子中,全都暗含孔子或晏子对对方的评价的一组句子是()(4 分)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婴则齐之世民也不能自立也今吾望儒而疑之吾窃议晏子而不中夫人之过因宰我而谢焉,然仲尼见之A BC D解析是孔子直言对晏子的不满,是晏子为自己“事三君而顺”的辩解,是孔子自责时说的话。 答案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 分)A孔子听说晏子事三君而顺,到齐国去就不肯见他,这虽不免有些主观,却也反映了孔子磊落坦荡、恪守自我的做人原则。 B子贡当面对孔子“见君不见其从政者”的做法提出疑问,孔子也当即给 13、予了答复,这表现了孔子能够平等地对待学生。 C晏子用孔子周游列国时“拔树削迹” “身穷陈蔡”的窘况回击孔子的讥讽,并因此非难儒生,显出晏子心胸不够宽广。 D听到晏子的话,孔子深深自责,诚恳地表示歉意,并去拜会晏子,表现出他勇于责己、知过必改的胸怀,不愧大家风范。 解析晏子的话意在指出孔子的错误,不能因此就说晏子“心胸不够宽广”。 孔子“吾疑其为人”是直陈己见,不算讥讽。 晏子“望儒而疑之” , “疑”是“怀疑” ,不是“非难”。 答案C【参考译文】 孔子到齐国去,拜见齐景公,却不去拜见晏子。 他的学生子贡问道:“拜见国君而不去见为他管理政事的人,行吗。 ”孔子说:“我听说晏子服事三位国君都很顺利,我怀疑他。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同步训练 孔子世家(含答案)
相关推荐
师焉, 惑 矣。 惑:形容词,糊涂 于:介词,对于 其:代词,他(们) 身:自己 耻:意动用法,以 …… 为耻 彼 童子 之 师,授 之 书 习 其 句读 者 非吾 所谓 传其道解其惑 者 也。 所谓:称呼的,说的 彼:远指代词,那些 之 :结构助词,的 之:代词,指童子 习:学习 句读:句中停顿的语气所在,可译为文句 者:代词, …… 的人 哎。 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3、遂国之 B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C宁淮夷东土 D诸侯咸服宗周 解析形容词作动词。 A 项为名词作动词;C 项为使动用法; D 项为意动用法。 答案面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3 分)A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 B奸神命者乃旦也C我文王之子 D周公乃奉成王命 解析D 项为一般陈述句,其余三项均为判断句。 答案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公不避嫌疑,摄行朝政
5、互相作自我介绍: Im . s my . Im Hes We were 、1)先再复习一下系动词 动词的用法。 我(I)用_ 你(用_, _用于他 她 其他的:单数用_,复数用_。 2)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完成 后和同学讨论总结含 词句子的陈述句、否定句、一般疑问句构成及变化规律。 1) 陈述句:否定句:含有 动词的句子在变否定句时,在 be(词后加 一般疑问句:含有
师的必要性 第二段:从批判反面现象中阐发论点。 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第三段:以历史名人为例,进一步论证观点。 第四段: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 内容深究 文章第二段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一句,按平直顺序可改为: “句读之不知,或师焉;惑之不解,或不焉。 ” “句读之不知”,“或师焉”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上承 下连 小 学 “惑之不解”,“或不焉。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上承
验的对象世界 , 带有明显的 “ 先锋 ” 色彩。 2020年 8月 ,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 《 蛙 》 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代表作 《 红高粱 》 《 檀香刑 》 等。 给加点字注音 • 奢侈 shē chǐ 拮 据 ji233。 jū 黏 稠 ni225。 n 烟 熏 火燎 yān xūn huǒ liǎo 名 讳 hu236。 骡 马 斟酌 zhēn zhu243。 • 冠 冕 堂皇
章的总起,说年与春节的关系以及春节的意义。 • 第二部分( 3—9节):文章的主体,写“过去的年”是怎样的。 • 第三部分(第 10节):文章的结尾,在今昔对比的情境下对回忆的内容发出感慨。 文中写到了过年前后的几个日子,分别是什么。 • 腊八 ——辞灶日 ——除夕 ——春节 • 每个日子对应的内容分别是哪些段落。 这其实是文章主体部分的层次。 • 第一层(第 3节):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