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4课过去的年3内容摘要:
章的总起,说年与春节的关系以及春节的意义。 • 第二部分( 3—9节):文章的主体,写“过去的年”是怎样的。 • 第三部分(第 10节):文章的结尾,在今昔对比的情境下对回忆的内容发出感慨。 文中写到了过年前后的几个日子,分别是什么。 • 腊八 ——辞灶日 ——除夕 ——春节 • 每个日子对应的内容分别是哪些段落。 这其实是文章主体部分的层次。 • 第一层(第 3节):大人、孩子对待过年的不同态度。 • 第二层(第 4节):写腊八的情形。 • 第三层( 5—6节)写辞灶日的情形。 • 第四层( 7—8节):写除夕的情形。 • 第五层(第 9节):写春节的情形。 • 文章是以什么为顺序来组织这些众多材料的。 为什么。 • 全文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过去的年。 因为“年”是一个时间概念,过去的年也与现在的年有些差别,要想把过去的年写清楚,时间自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 “年”作为一个传统节日,它是有程序的,所以要想把这个节日说清楚,最好的办法就是按照节日客观的进程。 • 课文的第 3节提到大人和孩子对待过年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分别是什么。 为什么。 • 孩子们对于过年是喜欢的,向往的,所以在等待过年的日子里心态是焦急的,而等到真正过年了,则是非常兴奋的,因为过年不但可以吃好饭、穿新衣、痛痛快快地玩,还可以向自己生命过程中的辉煌时期迈进;大人们对于过年是不喜欢,甚至是惧怕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过年意味着一笔开支,二是飞速流逝的时间对他们构成巨大的压力,意味着他们正向衰朽的残年滑落。 • 虽然大人们惧怕过年,但还是会很认真地准备着一切与过年有关的事宜,按照当地的习俗操办着具体事项,首先从腊八这天开始。 • 腊八这一。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4课过去的年3
相关推荐
验的对象世界 , 带有明显的 “ 先锋 ” 色彩。 2020年 8月 ,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 《 蛙 》 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代表作 《 红高粱 》 《 檀香刑 》 等。 给加点字注音 • 奢侈 shē chǐ 拮 据 ji233。 jū 黏 稠 ni225。 n 烟 熏 火燎 yān xūn huǒ liǎo 名 讳 hu236。 骡 马 斟酌 zhēn zhu243。 • 冠 冕 堂皇
师的必要性 第二段:从批判反面现象中阐发论点。 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第三段:以历史名人为例,进一步论证观点。 第四段: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 内容深究 文章第二段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一句,按平直顺序可改为: “句读之不知,或师焉;惑之不解,或不焉。 ” “句读之不知”,“或师焉”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上承 下连 小 学 “惑之不解”,“或不焉。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上承
3、人 ”;D 项指“耳聪目明”。 答案B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活用类型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 分)A唯子贡庐于冢上 B推此类以绳当世C弟子皆服三年 D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 解析D 项为形容词作名词。 为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列句式中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3 分)A人之不我信也 B困于陈蔡之间C予一以贯之 D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解析A、C 为宾语前置句,B
一部分(第 1节): 交代题目的由来,引领全文。 • 第二部分( 2— 4节): 写“我的父亲与“我”。 • 第三部分( 5— 7节): 写“我”与“我”的儿子。 • 第四部分(第 8节): “我”对父子之间关系的看法,总结全文。 文 本 探 析 24节 • 浏览 2— 4节,勾画出每节的中心句,描述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 第 2节 —— 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 • 第 3节 ——
舞会前后的一件事。 第三部分( 19)是时过境迁之后作者对这件事的思考,点明文章的主旨,从写作上说,也是对第一段的照应。 第二部分 第一层 ( 2~8)是事情的起因,写自己在结冰的路上滑行不小心撞了 “ 一位衣衫褴褛的妇女 ” ,并且把她用头巾包的盘子打碎了。 第一小层( 9~10) 交代家里要举办化装舞会,但撞人的事情影响了作者的情绪。 第二小层( 11~13) 有关化装舞会的描写
世界 , 带有明显的 “ 先锋 ” 色彩。 2020年 8月 ,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 《 蛙 》 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代表作 《 红高粱 》 《 檀香刑 》 等。 2020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 获奖理由是: “ 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 、 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 •思考:题目 “ 过去的年 ” 是否可以缩减为 “ 过年 ”。 •明确: “ 过去的年 ” 意味着它已经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