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课多年父子成兄弟3内容摘要:
一部分(第 1节): 交代题目的由来,引领全文。 • 第二部分( 2— 4节): 写“我的父亲与“我”。 • 第三部分( 5— 7节): 写“我”与“我”的儿子。 • 第四部分(第 8节): “我”对父子之间关系的看法,总结全文。 文 本 探 析 24节 • 浏览 2— 4节,勾画出每节的中心句,描述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 第 2节 —— 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 • 第 3节 —— 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 第 4节:父亲对“我”的学业持什么态度。 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 孩子写出了好文章,“他就拿出去到处给人看” 孩子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 父亲还非常重视发展孩子的兴趣,“我”喜爱书画,他就从旁加以指点,“我”喜欢戏剧,他就当配角,做伴奏,为孩子们助兴 • 该段文字结尾处列举了抽烟、写情书、喝酒等几个生活情节,这些内容似乎有损于“父亲”的完美形象,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这些。 • 突出了父亲对孩子的宽容,他的作风的随和以及两代人亲密。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课多年父子成兄弟3
相关推荐
章的总起,说年与春节的关系以及春节的意义。 • 第二部分( 3—9节):文章的主体,写“过去的年”是怎样的。 • 第三部分(第 10节):文章的结尾,在今昔对比的情境下对回忆的内容发出感慨。 文中写到了过年前后的几个日子,分别是什么。 • 腊八 ——辞灶日 ——除夕 ——春节 • 每个日子对应的内容分别是哪些段落。 这其实是文章主体部分的层次。 • 第一层(第 3节):大人
验的对象世界 , 带有明显的 “ 先锋 ” 色彩。 2020年 8月 ,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 《 蛙 》 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代表作 《 红高粱 》 《 檀香刑 》 等。 给加点字注音 • 奢侈 shē chǐ 拮 据 ji233。 jū 黏 稠 ni225。 n 烟 熏 火燎 yān xūn huǒ liǎo 名 讳 hu236。 骡 马 斟酌 zhēn zhu243。 • 冠 冕 堂皇
师的必要性 第二段:从批判反面现象中阐发论点。 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第三段:以历史名人为例,进一步论证观点。 第四段: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 内容深究 文章第二段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一句,按平直顺序可改为: “句读之不知,或师焉;惑之不解,或不焉。 ” “句读之不知”,“或师焉”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上承 下连 小 学 “惑之不解”,“或不焉。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上承
舞会前后的一件事。 第三部分( 19)是时过境迁之后作者对这件事的思考,点明文章的主旨,从写作上说,也是对第一段的照应。 第二部分 第一层 ( 2~8)是事情的起因,写自己在结冰的路上滑行不小心撞了 “ 一位衣衫褴褛的妇女 ” ,并且把她用头巾包的盘子打碎了。 第一小层( 9~10) 交代家里要举办化装舞会,但撞人的事情影响了作者的情绪。 第二小层( 11~13) 有关化装舞会的描写
世界 , 带有明显的 “ 先锋 ” 色彩。 2020年 8月 ,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 《 蛙 》 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代表作 《 红高粱 》 《 檀香刑 》 等。 2020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 获奖理由是: “ 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 、 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 •思考:题目 “ 过去的年 ” 是否可以缩减为 “ 过年 ”。 •明确: “ 过去的年 ” 意味着它已经过去
重视发展孩子的兴趣,“我”喜爱书画,他就从旁加以指点,“我”喜欢戏剧,他就当配角,做伴奏,为孩子们助兴。 归纳我的父亲: 绝顶聪明、性情随和、关心“我”的学业。 “我”做父亲的时候,“我”又是个怎样的人。 • : 第五节中作者冒着危险让孩子的同学在家躲避。 第七节中两次写到“没大没小”,第一处的意思是无教养,不分辈分,第二处的意思是平等民主。 • “我”做父亲:尊重孩子,恪守道德,平等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