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3单元-第1章-第1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你认识图片中有哪些植物。 比较它们的形态和生活环境,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小组对提出的问题讨论后,达成共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各异。 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师因势利导:“根据植物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将它们分为四个主要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正是这些绿色植物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植物界,也正是它们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 你愿意成为它们的好朋友吗。 那就让我们走近它们,进一步了解它们吧。 ”【新授过程】第一部分 探究藻类植物先让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中的优美诗句,展开想像的翅膀想像诗句中的景象,再请课前采集过水绵、海带等藻类植物的学生介 4、人类有什么关系呢。 等等,此环节既为学生提供了发散思维、提出问题的空间,又引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藻类植物的形态特点等问题的欲望。 紧接着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衣藻的模型、水绵的临时装片,并将学生课前采集的新鲜的海带、紫菜等分发给学生,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寻找自己想知道的问题的答案,同时,教师进一步启发:“藻类植物是单细胞的还是多细胞的。 ”“它们有专门的根、茎、叶等器官吗。 ”“它们的形态结构是如何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通过观察、讨论,学生们概括出: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没有根、茎、叶 的分化,这种结构特点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藻类植物整个身体都浸没在水中,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都 5、能进行光合作用,故不需要有专门的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根、起运输作用的茎以及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的分化。 教师通过媒体展示资料“藻类植物比 陆地上的植物分布范围大、数量多;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占空气中氧气的 95”,激起了学生进一步探究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关系的兴趣。 教师提供有关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及与人类关系的部分图片,为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创设了情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关于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你还知道哪些。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对藻类植物 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培养了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各样绿色植物的情感。 “绿色植物的植物体一定是绿色 7、地方,在适宜的环境中可以大片地生长”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为学生更好地了解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作了铺垫。 接着,教师为每个实验小组的同学提供新鲜的盆栽葫芦藓及其他实验用具,“从形态上看,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有区别吗。 有哪些主要区别呢。 这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吗。 以此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仔细观察、深入探究苔藓植物形态结构的兴趣。 教师以媒体出示探究提示:“葫芦藓的形态和颜色是怎样的。 植株的高度是多少。 如何测量。 葫芦藓的茎、叶、假根有何特点。 葫芦藓的形态结构特点是如何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除此之外,你还想探究些什么。 请自行设计。 ”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探究材料、用具进行充分的观察、讨论、动手实验 8、,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求答案。 在此过程中,教师巡视、并适时进行点拨、指导。 及时提出观察中应注意的问题,如测量时如果发现有葫芦藓结构并有长柄的植株,不要把这种结构及长柄测量在内;注意茎的质地、茎有无筋络(输导组织)叶的厚薄和大小、有无叶脉;观察假根的形态等。 各组同学对探究的结果进行分析、记录,并选代表在全班交流,大家相互补充,最终认识到:苔藓植物一般具有茎和叶。 但茎细弱;叶绿色、小而薄、无叶脉,推断茎和叶里都没有输导组织;假根纤细,结构简单(教师补充假根只起固着作用),故要靠叶片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以上特点决定了苔藓植物吸水和保水能力都不强,植株也矮小(约 13 厘米),只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 9、中。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们人人动手参与观察、实验、探究,并分工合作,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使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件展示苔藓植物成片生长的生态图片,“在什么样的地方能够见到画面中的景象。 成片生长的苔藓植物对自然界有什么意义。 如果在这样的地区修建一座燃煤的火力发电厂,几年以后,这里的许多绿茸茸的苔藓植物还会有吗。 为什么。 ”通过学生对以上问题的讨论,既进一步了解了苔藓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如:蓄积水分、保持水土、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等),又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保护绿色植物、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部分 探究蕨类 11、中予以适当的启发、指导:“铁线蕨的地上部分是什么。 它的茎长在哪。 地下部分有什么特点。 取一片小叶,对光看一下叶的厚薄怎样。 有无叶脉。 用手折一折它的地下茎和叶柄,有无柔韧的感觉。 分析一下是否有输导组织。 ”经过一系列的 观察探究活动及学生们的讨论交流,学生们自己得出结论:铁线蕨的地上部分是叶,茎长在地下,茎和叶中都有输导组织。 对于学生难以观察和理解的问题,教师予以适当的补充拓宽:蕨类植物的根里也有输导组织,具有吸收的功能:另外,蕨类植物的根、茎、叶中还有机械组织。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教师的适时点拨、指导,使学生在明确了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有 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的基础上理解了植株比 12、苔鲜植物高大的原因,同时也使学生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及动手实践、与人合作的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教师将带有孢子囊群的蕨类植物的标本分发给学生,学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 通过观察,使学生对“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是不结种子而靠孢子繁殖 的植物”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也为下节讲“种子植物”打下基础。 件展示有关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的图片,展示曾经繁盛的古代蕨类植物的生态图,“蕨类植物有什么经济意义呢。 现在的藏类植物还能形成大片的森林吗。 ”学生经观察、讨论后发表看法,并将课前查阅、搜集的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 提高了学生发散思维、逻辑推理、资料分析、表达交流的能力。 第四部分 课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