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7课奇妙的人体1内容摘要:
液流动,向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 (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 ),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 体内各种内分泌的激素和一些其它体液因素,也要通过血液循环将它们运送到靶细胞,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 此外,血液防卫机能的实现,以及体温相对恒定的调节,也都要依赖血液在血管内不断循环流动,而血液的循环是由于心脏“泵”的作用实现的。 成年人的心脏重约 300克,它的作用是巨大的,例如一个人在安静状态下,心脏每分钟约跳 70次,每次泵血 70毫升,则每分钟约泵 5升血,如此推算一个人的心脏一生泵血所作的功,大约相当于将 3万公斤重的物体向上举到喜马拉雅山顶峰所作的功。 血液循环系统及心脏 呼吸系统 人吸入空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空气 ——气管 ——小支气管 ——肺泡 ——薄膜 ——毛细血管 ——红血球 ——提取氧气,排除二氧化碳 呼吸系统 • 随着胸廓的扩张和回缩,空气经呼吸道进出肺称为呼吸运动。 肺的舒缩完全靠胸廓的运动。 胸廓扩张时,将肺向外方牵引,空气入肺,称为吸气运动。 胸廓回缩时 ,肺内空气被排出体外,称为呼气运动。 由于呼吸运动的不断进行,便保证肺泡内气体成分的相对恒定,使血液与肺泡内气体间的气体交换得以不断进行。 正常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称为潮气,平均约为 400~ 500毫升。 每分钟出入肺的气体总量称为每分通气量,它等于潮气量和呼吸频率的乘积。 正常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为16—18次 /分,所以每分通气量约 6000—8000毫升。 适应体力活动需要而加强呼吸时,每分通气量可达 70升。 正常人在平和呼气之后,如再做最大呼气称为补呼气,约为 1000~1500毫升。 在平和吸气之后,如再做最大吸气,称为补吸气,约为 1000~ 1800毫升。 潮气、补呼气、补吸气三者之和称为肺活量,男性约为 3, 500毫升,女性约为 2500毫升。 它是一次肺通气的最大范围,可以反映肺通气功能的储备力量及适应能力。 肺活量的大小与人的身高、胸围、年龄、健康情况有关。 肺活量并不等于肺内所容纳的全部气体量,即便在被呼气之后,肺内也还余留着一部分气体不能完全呼出,称为余气。 健康青年人的余气约为 1000~ 1500毫升。 人们每次吸入的空气,从鼻腔到细支气管这段呼吸道内的气体,不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为气体交换的无效腔,其容量在成人约为 150毫升。 例如,每次吸入 500毫升新鲜空气,实际上只有大约 350毫升进入肺泡参加气体交换,其余的停留在无效腔中不起作用。 因此从气体交换的效率来看,呼吸的深度极为重要。 深而慢的呼吸,其效率要高于浅而快的呼吸。 呼吸运动是许多呼吸肌的协同性活动。 呼吸肌的活动受呼吸中枢通过有关的躯体神经来支配。 正常人的自动的、有节律性的呼吸是受呼吸。语文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7课奇妙的人体1
相关推荐
使文章精练、典雅; • 增强说服力,因为经典名句是世人公认的真理。 •布置作业 梁启超 •第二课时 细读课文 探究写法 探究课文论证过程和论证方法,注意找出主要段落的中心句。 引出中心论点 “我确信“敬业”与“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 引用儒家经典 《 礼记 》 、道家经典 《 老子 》 中格言 第一部分 • 分论点一:论述 “ 要敬业 ” • 分论点二:论述 “ 要乐业 ”
2、累的名旬,对出下联。 上联:少小离家为异客下联:_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家选段,回答 710 题。 家是温暖的港湾正当我欣赏远处美丽的帆影时,耳畔响起一位哲人的讽喻:“朋友,走近了你就知道,即使在最美丽的帆船上也有着太多琐屑的噪音!”这是尼采对女人的讥评。 可不是吗,家太平凡了,再温馨的家也难免有俗务琐事、闲言碎语乃至小吵小闹。 那么,让我们扬帆远航。 然而,凡是经历过远洋航行的人都知道
3、4 t. v2 428,故选 225函数 y f(x)的图象过原点且它的导函数 y f( x)的图像是如图所示的一条直线,则 y f(x)的图像的顶点在()A第象限B第象限C第象限D第象限答案A解析显然 y f(x)为二次函数,设为 f(x) c(a0),则 y f( x)2 c0,顶点为( , ), y f(x)的顶点在第象限6若函数 y 在 x )于 0 B等于 1C等于
2、辫子,待在一旁看着老人。 老人急切地在翻找着,一个柜子接着一个柜子地找着。 终于,压在箱子底的那东西找到了。 老人笑了,那笑容灿烂如花,像阳光一样温暖。 原来,老人翻找的是一本相册,里面的相片早已泛黄、模糊不清。 “孩子,你的奶奶明天生日,我把它拿出来,要去相片馆过些胶。 ”爷爷,也就是这位老人,这样对我说。 看着那些照片,爷爷露出了我从未见过的温柔的目光。 奶奶的生日席上,那些照片被放大
2、血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 关注底层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能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与感恩。 B. 漂泊在外的打工者终于回到家乡,浪子回头带来的喜悦让父母热泪盈眶。 C. 在讨价还价时,吹毛求疵地对待卖家的商品是一种常用的策略。 D. 雪后的高原在阳光的映照下就像红妆素裹的少女一般娇艳多姿。 4. 下列句中拟人手法使用不贴切的一项是( )。 (3 分)A.
雨夜有感:雨夜的气氛有感于三峡的诗歌,在诗歌中发现猿声的意向多。 三峡猿歌:摘录猿声的诗词,有感于古代渔人辛劳之苦,古代旅人的漂泊之首。 母猿哀子:深入猿啼表现悲情的由来母猿哀子肝肠寸断。 猿灵幽幽:今天已经听不到猿啼的三峡缘于人类的贪婪,作者对此深深愧疚。 第 1问与下文“至今不断”呼应,指几天来雨一直下个不停,这样写,委婉、抒情,别具韵味。 第 2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