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中物理 剖析滑动摩擦力的知识点(含解析)内容摘要:
2、接触、相对运动且接触面粗糙,但无挤压,A 不受滑动摩擦力。 例2如图2,木板 B 以 的对地速度向右滑动,物体 A 此时以 的对地速度向右滑动,A 与 B 接触,且接触面粗糙,问 A 和 B 之间有无滑动摩擦力解析:满足两个物体相互直接接触、互相挤压、接触面粗糙,但 ,所以 A 与 B 无相对运动,即 A 与 B 间无滑动摩擦力。 注意:确定滑动摩擦力有无时一定要把握好运动和相对运动的关系。 二、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压力即为作用在支持面上且与作用面垂直的力。 其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知道压力可能大于重力,可能小于重力,还可能等于重力,也可能与重力无关。 但是不论支持面是什么样的, 5、粗糙程度决定的。 与接触面积无关,通常情况下不做特殊说明时动摩擦因数 1。 例1动摩擦因数的大小()A、跟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成正比B、跟正压力的大小成正比C、跟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D、跟相互接触的两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粗糙情况有关解析:动摩擦因数与压力无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无关、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所以答案为(D)例2一木块沿倾角为 的固定斜面匀速下滑;那么此时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多大。 (此题涉及第一章力的合成和分解知识,学习力的力的合成和分解后就能理解)解析:设木块的质量为 m,重力的两个分力 = =据二力平衡知F= = = ,既 =例3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叠放 7、上面的分析知 A 和 B 间无摩擦力,隔离物块 B 据二力平衡可知 B 与地面间一定有摩擦力,既 20。 答案为(B、D)例4如图8示,以水平力 F 压物体 A,这时 A 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若物体 A 与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 物体的质量为 m,那么 A 物体与墙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与重力大小的关系是()AFBFCFD无法确定解析:A 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据二力平衡可知,F,既 F,通常情况下不做特殊说明时动摩擦因数 1,说明 F案为(B)五、应用 求力的大小例1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拉力 F 作用下向前运动,当拉力 F 增大时,速度也随之增大,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将()A、增大B、减小。上海高中物理 剖析滑动摩擦力的知识点(含解析)
相关推荐
2、写出如下化学反应方程式:2H 263H 2O= = = = = 6 2n( 10 5 0 375n( 2105 10 5 m(610 5 625 g/103 g移的电子总数为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04 C 正确,D 错误;在反应中砒霜被还原, A 错误;B 项,没有指明 积不一定是 2013上海高考 一定量的 混合物投入足量的,收集到气体 V L(标准状况)
不喜欢 ( 2)我 → 你 : 喜欢 /在乎 引申问题:这是一首表现以什么为主题的诗呢。 爱情 小结 : 这是一首 爱情诗。 文中以两个物象你、我微妙的关系,都表达着诗人对爱情的向往、憧憬。 虽然这爱情并不圆满,也不唯美,甚至有些无奈与酸涩。 ( 3)你 → 云 : 喜欢 ( 4)我 → 云 :
1、第 十五单元健康地生活1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包括淋病)、病毒性传染病(包括艾滋病)。 3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考 点 呈 现4关注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危害。 5说明酗酒和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拒绝毒品。 6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 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及急救方法。
5。 ji224。 n 惶 皇阴 /荫 荫感知文本 借文中人物之口试用精练而精彩的语言讲述故事。 文本探讨 主人公火车司机从远近观看小屋和母女俩人的情形有什么不同。 他的内心感受又是怎样的。 合作探讨 小说是如何来展现主人公的心理落差的。 你认为作品给了我们怎样的人生思考。 思考: 远的东西是好的,而近的东西往往是丑陋的; 理想和现实的距离是不可抹杀的; 虚幻的东西虽然遥远
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 作者在这里写得很超脱现实,这是作者内心渴望而现实达不到的,越是超脱,越是自由,便越是显出作者在现实中的苦闷。 宁静过后他的心情又有怎样的变化。 —— 变得不宁静 本文还有一条线索: 以游踪(人物活动)为线索 明线:游踪 (外结构) 暗线:情感(内结构) 出家门 踱小路 观荷塘 赏四周 不宁静 寻宁静 得宁静 失宁静 淡淡的哀愁
处。 写诗人对拿破仑和拜伦的追念,他们与作者精神有什么相通之处。 为什么把他们视为“思想上的君王”。 参考 (朗诵 8至 13诗节)思考: “世界空虚了”、“人们的命运到处都是一样”这写出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怎样的认识。 参考 “ 永不会忘记 ” 、 “ 长久地倾 听 ” 、 “ 整个心灵充满了你 ” 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大海无比的敬意,诗人将永远缅怀大海。 (朗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