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专题1)“风神初振”的初唐诗》精品练习及答案内容摘要:
1、【学案导学设计】2015 高中语文 专题检测一“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绮丽(筵席(江渚(槛外(凤阙( 霰雪( 南浦( 绿鸾鸟( 皎皎( 沙汀(纤尘( 扁舟( 砧板( 碣石(案 项“筵”应读 项“霰”应读 项“纤”应读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偏惊物候新(特别、尤其)忽闻歌古调(此指陆丞诗早春游望)B江渚(指水中陆地)日悠悠(深远)C铁骑绕龙城(穿铁甲的骑兵)宁为百夫长(指中级军官)D不胜愁(承受得住)皎皎空中孤月轮(洁白的样子)答案夫长:指军队中的低级军官。 3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列不同类的一项是 2、()A月照花林皆似霰 B不知江月待何人C银烛吐青烟 D淑气催黄鸟答案 项比喻,其余为拟人。 4下列对诗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起首两句警拔,以“偏惊物候新”领起全篇。 中间四句,用“出” 、 “渡” 、 “催” 、 “转”四个动词,形象地刻画了早春景物变化的情态。 B杨炯的从军行采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其中首联采用虚写的手法,尾联采用实写的手法,表达从军的强烈愿望。 C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中“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欷歔。 D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写了江南早春清新秀美的景色及由此引起的浓厚的思乡之情,极为真切。 答案联为实写,尾联为虚写。 5下 3、列关于春江花月夜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全诗以月为主体,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B诗人将屡见不鲜的传统体裁,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于一体。 C本诗虚实相生、黑白相辅,并从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 D本诗着重写了思妇对离人的怀念,是一首爱情诗。 答案诗不是单纯的爱情诗,而是融写景、哲理、爱情于一体。 6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句话。 (只填序号)我坐在滕王阁的阶梯上独自听江的声音,江波的皱褶里藏着绝代的才子王勃。 斜阳拥抱着欲泣的滕王阁,阁影斜斜地躺在江水里荡漾。 寂寞的阁上,觥筹交错的场景不复存在,诗弦管乐也只是附和。 帝王君子犹 4、不见,槛外长江空自流。 站在清冷的滕王阁上,睁睛闭眼间全是王勃落寞忧郁的神情。 游人的思绪如牵强的秋风,薄薄地依偎在滕王阁穿越时空的坚强里。 答案解析本题总体思路由“思路”到“眼见之景” ,再到“所听之声” ,句为过渡句。 7文学常识填空。 (1)“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张若虚是“吴中四士”之一,另外三位是贺知章、张旭、包融。 (3)王勃,字子安,他的作品集为王子安集。 (4)前人称赞春江花月夜是“以孤篇压倒全唐” ,闻一多更是赞扬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8名句默写。 (1)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2)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 5、3)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王勃滕王阁)(4)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滕王阁)(5)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6)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7)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8)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9)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10)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二、阅读鉴赏9阅读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然后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 幽州,今北京附近,古代属燕国。 战国 6、时,燕昭王为了招纳天下贤士而筑黄金台,礼遇贤士郭隗、乐毅等,并在他们的帮助下,打败屡次侵犯燕国的齐国。 燕国晚期也曾出现燕太子丹礼遇贤士田光、荆轲的千古美谈,诗中感慨即由此而发。 (1)燕国前代多有礼贤下士的明君贤人。 为什么诗人却说“前不见古人”。 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 它和第二句合起来,说明了自己怎样的境遇。 答案“前不见古人”的意思是:以前那些礼贤下士的人已见不到了。 第二句是说,后来的贤明君主自己也来不及见了。 这两句表达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失意情绪。 (2)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后两句是说,考虑到茫茫宇宙,天长地久,感到自己孤独无助,不禁悲从中来,潸然泪下。 抒发了怀才不遇、寂寞 7、苦闷的感情。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蜀中九日登高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怀。 人情已厌南乡苦,鸿雁那 注 从北地来。 注 那:奈何,为什么。 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人情已厌南乡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 ”你认为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妙在何处。 请简要分析。 答案本诗抒发了佳节思亲的感情,九日登高,遥望故乡,客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见一对鸿雁从北方飞来,不禁脱口而问:我想北归不得,你为何还要南来。 诗人借用强烈的对比,把思乡的愁绪推到高峰。 诗的这两句问得看似无理,却烘托了感情的真挚,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1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陈子昂兰若生 8、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 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注 蕤:原指草木花下垂的样子,此指花朵。 (1)颔联描绘了兰若怎样的形象。 有何用意。 答案颔联以幽独空林与朱蕤紫茎的对比,衬托兰若的超群风采,并暗寓孤芳自赏之意。 (2)结合后四句,分析诗人以兰若寄寓的感慨。 答案后四句转而感叹芳华零落,虽经“迟迟” “嫋嫋”之时序延宕,然鲜艳之花最终凋零仍无可避免。 诗人以兰若自比,比喻自身才华出众,而芳华摇落,则寄寓身世之感,自悲年华流逝,理想破灭,功业无成。 (3)陈子昂有才华,有抱负,但屡遭排挤,政治上很不得志。 这是其自伤身世之作。 吴汝纶在唐宋诗举要中说:“此伤不遇明时。 9、”请分析全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答案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来体现。 兰若青青,花叶繁盛,暗指自己杰出的才华;秋风威逼,花儿凋谢,正是自己年华流逝、壮志未酬的深悲。 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和理想幻灭的忧伤。 三、体验高考12(2012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 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 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案(1)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 10、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解析本题从诗歌意象表达效果的整合和主体意象的作用的角度考查对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1)先具体分析前两句所写到的意象的表达效果,然后进行整合。 “晓路”点明起航的时间是清晨;“雨萧萧”写出起航时的天气状况;“江乡叶正飘”既交代了季节是秋季,又写出了诗人所见的落叶飘飞的景象。 “雨萧萧”与“叶正飘”写出了秋景的凄清萧条。 (2)“孤舟”在本诗中是一个主体意象,是全诗的线索,联结着诗中其他意象和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想。 首联和颔联为“孤舟”的出现 11、提供了背景,颈联从“帆” “桨”正面写“孤舟” ,尾联写“孤舟”停宿之所,寄托了诗人借枫桥一抒幽思的情怀。 孤舟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13(2012四川)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规 注元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 子规: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答案(要点)(1)“空”字既传神地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 12、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 意象分析示例:子规。 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人归去,令“贪夫” “远客”无不惆怅、 “断肠” ,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 贪夫、远客。 意指客居他乡之人。 无论“倦听”还是“初闻” ,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 “已断肠” ,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 锦水春残。 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 楚天月光。 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古诗中的“炼字” ,这类题目,可以从词语本身的意义、词性、描写对象、表达效果、感情或主题上的作用等几个角度入手。 (2)把 13、握古诗的思想情感,可以借助的方法比较多,本诗可以从意象(子规)、人物形象(远客)、关键词(“空” “断肠” “春残”)、关键句(催归催得谁归去)等角度着手分析。 14(2010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刘孝绰 注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 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 是怎样描写的。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是通 14、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 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案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解析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梁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 此诗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飞舞的情态,同时运用了对比、动静结合等手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逼真,时而绕绿蕙,时而隐青薇,时而映日舞,时而因风回,时而花中见,时而叶际飞。 联系刘孝绰恃才傲物、仕途数起数伏的遭遇,可见本诗是托蝶以言志,尾联“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借希望芳华不谢,欲依嘉树来点明主旨,表现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向往。 四、写作表达15把下面的几句诗改写成意境优美的散文。 (100 字左右)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参考示例春天的江水被风吹过,泛起些许涟漪,就如同我此时的心情;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似与潮水一起涌出来,就如同我此刻的愁绪。 月光照耀了整个春江,那光亮随着波浪闪耀万里,春江上到处都会泛着这皎洁的月光,不知此刻的她是否会看到。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专题1)“风神初振”的初唐诗》精品练习及答案
相关推荐
万分委屈、投诉无门 极度痛苦、悲哀至极 藤萝 悲剧 对比突出其悲 这里曾经 …… 小园香径独徘徊 而如今 …… 断根残枝空悲切 幽径之美 山 湖 春:小花生命灿烂 夏:绿阴浓烈 秋:枫叶变红 松柏相映 -- 夏:绿叶红荷 白雪覆盖 冬: 绿色更浓 突出“绿” 重在表现浓烈勃发的生机 目的:用幽径四季之美 衬托 藤萝的美 文章在写这一株古藤萝之前还有大量的篇幅在写什么 ?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何在
细节,具体而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辛苦。 作者在描写时 不加渲染、烘托,不用华丽辞藻,而以最经济、最省俭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又使用了 白描 的手法。 突出了母亲一年到头的劳累。 • 例 桌椅都是 旧 的,柜门的铜活久已 残缺不全 ,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 没有尘土 ,残破的铜活 发着光。 学习写法 “旧 ” 与 “ 净 ” , “ 残 ” 与“ 光 ” 形成一种比较
2、 观点或名言普罗塔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古希腊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孔子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中国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A普:肯定人的价值,第一次系统论证人生而平等理论B苏:对理性的追求,是 18 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C孔:强调民本思想,体现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D孟:主张民贵于君,对王权专制的明确否定3古希腊一位哲学家认为:研究物质世界的构造和法则、探索外界事物的本质不能够说没有意义
2、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是一种公然的挑衅行为,是一种将他的“帝国旧梦”公之于世的行为。 对此,国际社会必须予以强硬回击,严防日本军国主义_。 2014 年巴西足球世界杯,在少帅德尚的努力下,经历了一系列风波的“高卢雄鸡”_,首场以 3:0 战胜了洪都拉斯队,高调宣告法国队重新起航。 近两三年,光伏业的厮杀之惨烈,不言而喻。 时至今日
2、表示,从而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意义,并明确小数的计数单位和进率。 让学生经历直观演示、建立联系、抽象概括、初步应用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相 比 较 而 言 ,三 年 级 教 材侧 重 于 简 单 认 识 ,比 较 具 体 ,而 四 年 级 教 材 则 在 三 年 级 的 基 础 上 有 所 扩 展 和 提 升 ,从 具 体 过 渡 到 抽 象 ,是 系 统 认 识。 应
2、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弗福也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与长勺。 公将鼓之 将驰之 轼而望之 问其故 13夫战,勇气也。 1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5彼竭我盈,故克之。 16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其旗靡,故逐之 C 试背课文。 重点默写以下句子:1、 未能远谋。 2 衣食所安,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