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阅读模拟试题(含答案)内容摘要:
2、起到表率作用。 因此谴责他“杀无道”以“就有道”,必将导致“民免而无耻”。 C孔子认为,为政治本之道,本来不在于凶残很戾,专恃刑杀,而要以仁厚的情怀和道德礼法引导人民向上向善。 D孔子用“风”“草”的譬喻阐明君民关系,领导者若能以身作则,为民模范,自能收到上行下效、风行草偃的效果。 (2)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为政观。 (3 分)答: 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 分)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 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 颜渊曰:“愿无伐 善,无施劳。 ”子路曰:“ 愿闻子之志。 ”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选自 论语公冶长)【注】盍(何不。 伐:夸耀, 4、格。 (3 分)答: 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 分)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选自论语里仁)【注】终食:吃顿饭的工夫。 造次:紧迫,仓促,急迫。 (1)下列各项中,对论语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论语这一章中,论述了孔子追求仁德的自我修养及其重要性,说明仁是取舍一切的标准,是人须臾不可离的道德。 B一个有仁德修养的人,对贫贱也是不喜欢的,可是要用正当的方法致富,取得功名与地位,慢慢摆脱贫贱,而不能走歪门邪道。 C仁是人的主宰,是人们的主 6、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选自孟子告子上)【注】或:作“惑”字用,不明了,可怪。 无或:莫怪。 援:取。 为(作“谓”字用。 与(疑问助词。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孟子认为,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国家推行仁政是这样,个人学习和修养也是这样。 如果心猿意马,胡思乱想,终将一事无成。 B孟子认为,君王不智的主要原因是学习不专心。 君王一天学到的东西,常常要隔十天、半个月才加以温习,自然无法形成智慧。 C孟子指出,君王对于贤者的言论不能专心听取,一心只想着别的事情,即使有幸接触正道,却不能专心致志,当然无法有智慧了。 D 7、孟子运用“一暴十寒”和“弈秋悔弈”两个譬喻,奉劝君王对贤士的雅言应专心听取,以成就大智慧。 这一教导,对青年学子的求学也颇有教益。 (2)这段论述中,孟子对于为学提出了什么主张。 (3 分)答: 5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 分)齐人伐燕。 或问曰:“劝齐伐燕,有诸。 ”曰:“未也。 沈同 问燕可伐与,吾应之曰:可。 彼然而伐之也。 彼如曰: 孰可以伐之。 则将应之曰: 为天吏 ,则可以伐之。 今有杀人者,或问之曰:人可杀与。 则将应之曰:可。 彼如曰:孰可以杀之。 则将应之曰:为士师,则可以杀之。 今以燕伐燕,何为劝之哉。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注释】沈同:齐国大臣。 为天吏:奉行天命的天子。 (1)下列 9、(3 分)答: 6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 分)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 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孟子曰:“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 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 孟子滕文公下)【注】诚:真是。 熄:同“息”。 他们不活动,则天下平息无事。 冠:男子承认后戴的帽子,这里用作动词,开始戴上承认的帽子;命之:主持典礼,给予训词。 女:同“汝”。 淫 10、:乱;移:变;屈:挫抑。 富贵不能乱其心,贫贱不能变其节,威武不能挫其志。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在景春眼里,公孙衍等人一旦发怒,诸侯都害怕;安居在家,天下就平静,在政坛上有举足轻重的权柄,这样的人是真正的大丈夫。 B孟子认为,公孙衍等人只会迎合国君的好恶,搬弄是非,充其量只能是听凭君王指示的顺从者,或狐假虎威的弄权者,根本称不上大丈夫。 C孟子指出,大丈夫必须是在行冠礼时,不怕威胁,不受利诱,对国家有责任感,对人民有关怀心,对理想有坚持的勇气。 D孟子这番话,不仅批判了景春的错误,也确立了大丈夫的形象,为世人订下了一个立身行事的楷模,有相当的醒世作用。 12、颓丧、怨叹。 顺利时要依靠仁而成功,失意时要依靠仁而安定,而不为环境所左右。 )(2)富贵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这样才符合仁德;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 4(1)B(孟子的“一暴十寒” 是说君王整天被群小包围,被谗言所蛊惑;每隔十天、半个月才好不容易偶尔会见智者,这是君王不智的主要原因。 )(2)孟子主张为学要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而不能一暴十寒。 5(1)C(孟子认为,只有天吏可以讨伐暴虐的燕国,他明确反对让像燕国一样暴虐的齐国去讨伐燕国。 )(2)不是。 孟子认为要讨伐不义的诸侯,必须是“ 为天吏”,要杀掉杀人犯,必须是执法部门的人。 孟子在这里提出的实际上是一个法 14、述而)【注释】舍之则藏:舍弃就藏匿,意即隐退。 舍,舍弃,不用。 行三军:指挥军队。 行,率领,指挥。 三军,古代大国有三军,每军一万二千五百人,这里指全军。 谁与:和谁一起。 与,一起,共同,动词。 暴虎冯(:赤手空拳与老虎搏斗,不用船只徙步过河。 冯,通“凭”。 (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就去做、不用就隐退只有颜渊能做到。 这表明了孔子对颜渊的赞赏,也体现了孔子的谦逊。 B子路假设孔子统帅三军,问孔子将和谁一起,其实是在向孔子暗示自己的才干与本领。 C. “暴虎冯河”是赤手空拳与老虎进行搏斗,徒步过河,这样缺少“谋”的“勇”不是孔子所欣赏的。 D“勇”是孔子道德范畴中的一个德目。文化经典阅读模拟试题(含答案)
相关推荐
2、地调查学生将要调查的区域,弄清楚所调查区域生物的名称及其环境,并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出学生在调查中的注意事项及指导建议,帮助学生分组。 学生:小组初步讨论调查路线(请老师给以指导)。 设计并打印好调查表格(参考教材第八页中的调查表)。 准备相关文具及用具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导入探讨调查校园的方案非常多,如花、草、鸟、虫等。
2、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弗福也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与长勺。 公将鼓之 将驰之 轼而望之 问其故 13夫战,勇气也。 1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5彼竭我盈,故克之。 16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其旗靡,故逐之 C 试背课文。 重点默写以下句子:1、 未能远谋。 2 衣食所安, ,。 3、
2、表示,从而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意义,并明确小数的计数单位和进率。 让学生经历直观演示、建立联系、抽象概括、初步应用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相 比 较 而 言 ,三 年 级 教 材侧 重 于 简 单 认 识 ,比 较 具 体 ,而 四 年 级 教 材 则 在 三 年 级 的 基 础 上 有 所 扩 展 和 提 升 ,从 具 体 过 渡 到 抽 象 ,是 系 统 认 识。 应
2、词,其中 A 为不可数名词,B、C 、D 为名词的复数形式,句中用了连系动词 以只有 A 项正确。 My to my to _a 济宁 A B C案B。 解析 下文说制作蔬菜沙拉,故选蔬菜类的 he we to 重庆A. B. C. D. 答案 D。 解析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是在原形后加“s”。 根据 知,需要挑选的是 t up 广元A1 B1 C 答案B。 解析 考查名词 复数形式。 以 f
1、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成估算的意识,我猜的.)“猜”字的意思就是根据自己的判断而估计得出的结果,它并不是准确值,但也不是无中生有,是有一定的理论根据的,地开辟了一块长方形的荒地,新建一个以环保为主题的公园,已知这块荒地的长是宽的 2倍,它的面积为 400000 米 2.(1)公园的宽大约是多少。 它有 1000 米吗。 (2)如果要求误差小于 10 米
2、) (8)去国怀乡 (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 分)(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微斯人,吾谁与归?(3)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6用原文语句填空。 (2 分)选文第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 “进”指的是 , “退”指的是 ;“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 7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文中的“前人”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个完整诗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