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政治复习提纲内容摘要:

2、公民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不过,后者不能享有公民的全部权利,也不能履行服兵役的光荣义务。 5、法律保障公民的权利: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及他人的保障,否则权利就会落空。 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我国通过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6、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 3、力加以维护。 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7、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什么。 7第二框 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力1、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见书 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利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社会经济权利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2、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公民在享受权利的时候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3)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4)公民要以合法方式 5、而不履行义务。 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因此,人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2、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等等。 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是我我们的“天职”,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 3、法定义务的含义: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 德义务的含义:广义的义务,既包括法定义务,又包括道德义务。 所谓道德义务,是 6、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密切联系。 诸如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等道德义务被国家认可为法律规范,即成为法定义务。 二者也有区别。 法定义务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道德义务是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法定义务以国家强制力作后盾确保履行,道德义务靠舆论、习惯和社会成员自觉自愿来履行。 6、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么是违法行为: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是触犯法律,会受到法律制裁。 第二框 忠实履行义务1、如何忠实履行义务。 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法 8、。 3、法律为什么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权。 人身自由是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他各种权利的基本保障。 没有人身自由,其他的自由也难以享受。 法律赋予我们广泛的行动自由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害公民的人身自由,类似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等限制或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都为法律所禁止。 4、法律为什么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生命和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 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 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 生命一旦丧失,任何权利都失去了意义。 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 5、法律为什么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 9、望,由于年幼、能力欠缺和经验不足,生命健康权较容易受到侵害。 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给予了特殊的保护。 6、我国法律保护生命健康权的有关规定: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法律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禁止用工单位非法招用未满 16 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安排未成年工(已满 16 周岁未满 18 周岁)从事矿山井下、有害有毒、劳动强度大的劳动。 我国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和治安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都对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加以保护。 7、我国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法律有哪些。 (宪法 刑法 民法通则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框 同样的 11、命具有社会性,生命一旦诞生就具有社会责任。 一个人如果因为困难、挫折、失意而自杀,必然会给亲朋好友带来无尽的哀伤、较大的财产损失,还会引发老者无人赡养、幼者无人抚育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轻生或自残等行为都与社会道义相悖,与法不合。 第四课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第一框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1、什么是人格尊严权。 ”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和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 表现为自尊和他尊两个方面。 2、人格尊严权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3、法律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侮辱或诽谤他人。 4、什么是名誉权。 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12、。 5、法律依据: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侮辱或诽谤他人。 6、侵犯名誉权行为表现及后果怎样。 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脏物等,都属于侮辱行为;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等行为,是诽谤行为。 这些行为既是侵权行为,又是不道德行为,轻则受到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框 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1、什么是肖像权。 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 2、法律规定: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此外,恶意损毁、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也属于侵害肖像权的行为。 3、什么是姓名权。 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 13、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4、法律规定:8 周岁的成年人有权自主决定自己起什么名字;有权决定、使用自己的姓名、笔名、艺名;有权依照规定变更姓名。 但是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权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 盗用、冒用他人姓名,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像权、姓名权受法律保护。 当自己的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追究侵权人的责任,必要时可提起诉讼以讨还公道。 第五课 隐私受保护 第一框 隐私和隐私权1、隐私的含义和内容:人生在世,总有一些不愿为人所知、侵扰的个人秘密;总有许多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这些都属于隐私。 具体包括:私 15、的真谛是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护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 公民的住宅属于公民个人的生活领域,未经本人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侵入或非法监听、监视,执法有员不得无视法定程序非法搜查。 公民有权对个人信息保密。 如依法不公开自己的身体状况、家庭关系、储蓄密码等,并禁止他人非法搜集、传播和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 公民有权对个人通信内容保密,对的信件、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禁止他人擅自查看、刺探或公开。 公民有权自己决定利用自己的个人信息从事有益于社会的活动,如将自己特殊的生活经历写成自传,公开自己的信件等。 6、侵犯隐私权的后果:侵扰他人隐私的行为,既是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 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第二框 尊重和维护隐私权1、 我们应该如何尊重他人隐私。 )尊重他人隐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