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沪科版必修一第4章学案3怎样分解力内容摘要:
, 则 tan α= Fy/Fx. F1x+ F2x+ F3x+ … 尽量多 坐标轴上 F1y+ F2y+ F3y+ … F 2x+ F 2y 解析 一、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 例 1:如图所示,轻杆与柱子之间用铰链连接,杆的末端吊着一个重为 30 N的物体,轻绳与水平轻杆之间的夹角为 θ= 30176。 ,求轻绳和杆各受多大的力。 重物对 O点的拉力 F= G,产生两个作用效果: 一个是沿绳方向拉轻绳, 一个是沿杆方向压杆 F=G F1 F2 F 1 =Gs i n θ = 60 N F 2 =Gt an θ ≈ 52 N 由图中几何关系: 二、有限制条件的力的分解 例 2:按下列两种情况把一个竖直向下的 180 N的力分解为两个分力. (1)一个分力在水平方向上,并等于 240 N,求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 F 2 = F2+ F21 = 300 N 设 F 2 与 F 的夹角为 θ ,则 t an θ =F 1F=43, 解得 θ = 53176。 F=180N F1 F2 力的分解,如图所示: F F2 F1 二、有限制条件的力的分解 例 2:按下列两种情况把一个竖直向下的 180 N的力分解为两个分力. (2)一个分力在水平方向上,另一个分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30176。 斜向下 (如图所示 ),求两个分力的大小. F=180N 解析 F1 F2 力的分解,如图所示: F 1 = F t a n 30 176。 = 180 33 N = 60 3 N F 2 =Fcos 30176。 =18032 N = 12 0 3 N 三、正交分解法 解析 例 3 如图所示,力 F 1 、 F 2 、 F 3 、 F 4 是在同 一平面内的共点力,其中 F 1 = 20 N 、 F 2 = 20 N 、 F 3 = 20 2 N 、 F 4 = 20 3 N ,各力之间的夹角 在图中已标出,求这四个共点力的合力大小和方向 . 以 F2 方向为 x 轴的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x O y ,如图所示,则将 F 1 、 F。高中物理沪科版必修一第4章学案3怎样分解力
相关推荐
一、金陵往事: 北临长江,南近秦淮河,地势险要,城墙牢固。 相传 诸葛亮观看山头形势,叹息 “ 钟山龙盘,石头虎踞,帝王之宅也 ”。 六朝(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都以此为都城。 曾经繁华一时,纸醉金迷,声色喧嚣,是著名的大都市。 但是历代南朝君王,倚仗天险,不思进取,最终导致国家灭亡。 后来这里逐渐荒芜,只剩下断壁残垣供后来人反思和凭吊。 二、金陵的景点和相关诗歌: 乌衣巷: 《
4、34 自然段):结交侯嬴。 这一部分写结交侯嬴经过。 主要写两件事,一是侯嬴“厚遗不受”,二是信陵君“诚待得士”。 既写出了信陵君能礼贤下士,又写出了侯嬴志行高洁,穷且益坚。 而信陵君得士,必得相助;侯嬴忠贞,必酬知遇。 是为下文做铺垫。 第三部分(511 自然段):窃符救赵。 这一部分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其中第 1 层(第 5 自然段)写赵求救,魏留军观望,平原君让公子,魏王不听公子。
F OA =m 1 gcos θ =54 m 1 g F OB = m 1 g t an θ =34 m 1 g 例 2:如图所示,质量为 m1的物体甲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 OB 水平且 B 端与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 m2的物体乙相连,轻绳 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θ= 37176。 ,物体甲、乙均处于静止状态. (已知: sin 37176。 = , cos 37176。 =
2、了自己因李陵之祸所受的奇耻大辱,倾吐了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与愤懑,大胆揭露了朝廷大臣的自私,甚至还不加掩饰地流露了对汉武帝是非不辨、刻薄寡恩的不满。 信中还委婉述说了他受刑后“隐忍苟活”的一片苦衷。 为了完成史记的著述,司马迁所忍受的屈辱和耻笑,绝非常人所能想象。 但他有一条非常坚定的信念,死要死得有价值,要“重于泰山”,所以,不完成史记的写作,绝不能轻易去死,即使一时被人误解也在所不惜。
2、革, 结束分裂、走向统一是意德。 资本主义国家正兴起, 资本主义制度正确立。 人类进入蒸汽时, 英国有最多殖民地, 亚非拉美受摧残, 成为殖民大国的生命线。 二、(18701914) 科技带来不平衡, 相对缓慢是法英, 美国德国速度快, 经济几乎超过英, 日俄虽有封残余, 经济发展成定局。 对内压迫外扩张, 两大集团成对立, 帝国主义已形成, 重新瓜分殖民地, 一战爆发是必然地。 三
3、心情是(请各用四字的短语回答):, , ,。 小石潭记中作者告诉我们坐潭上的感觉是: ,。 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完成 67 题。 (7 分)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对这首诗的分析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