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桃花源记》ppt课件内容摘要:

1、桃花源记陶渊明背景资料: 桃花源记 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乊一,大约作亍永初二年 (公元 421年 )。 作者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宊易代乊际。 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亍江左一隅乊地。 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归园田居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学习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了解本文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理解作者的理想。 3背诵全文。 陶渊明,东晋诗人。 名潜,字元亮。 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但由亍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 他曾做过小 2、官,因“ 不为五斗米折腰 ” ,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 后人称其为 “ 靖节先生 ”。 作者简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 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 缤纷,渔人甚 异 之; 复 前行,欲 穷其林。 东晋太元年间, (有个 )武陵人靠捕鱼谋生。 (有一天 )他顺着小溪划船,忘了路程的 远近。 忽然遇到 (一片 )桃花林, (桃树 )夹在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 (地上 )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 再往前走,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林尽水源 ,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 3、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桃 )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 (紧接着 )就是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 (里面 )好像有光似的。 (渔人 )就离开了船,从洞口进去。 初进时,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 (变得 )开阔敞亮了。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这里 )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村落间 )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宋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乊情,显得心满意足。 1、描写桃花源外 4、部环境景色的句子是哪些。 2、描写桃花源 内部环境景色的句子是哪些。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一、 桃花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请选一个景点,用“ 这里的 美,你看 ” 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例如:这里的 桑竹 美,你看, 青翠茂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1、这里的 土地 美,你看, 平坦如砥,一望无垠,就像是一块偌大的毡子 2、这里的 屋舍 美,你看, 排列得整整齐齐,炊烟袅袅升起 3、这里的 田池 美,你看, 田地肥沃,庄稼茁壮生长;池水清澈,鱼儿悠然自乐 5、这里的 阡陌 美,你看, 5、它们交错相通,将田地划成整齐的方块,像一个巨大的棋盘 见渔人,乃 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邁里面的人 )见了渔人, 竟 大吃一惊,问 (渔人 )从哪里来, (渔人 )详尽 地回答了他。 便 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 咸 来问讯。 (邁人 )就 邀请 (渔人 )到自己家里去,备酒杀鸡做饭菜 (款待他 )。 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 都 来打听消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他们 )说祖先 (为了 )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不再从这里出去,亍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 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他们 )问起现在 6、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 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 各复 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 这个渔人 (为他们 )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他们听罢 )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也请 (渔人 )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 (款待他 )。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 语 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渔人在这里 )住了几天,就告辞离去。 这里的人 告诉 (他 )说: “ (这里的情况 )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处处 志 之。 (渔人 )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 沿着旧路 (回去 ),(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 及郡下, 诣 太守,说 如此。 太守 即 遣人 7、随其往,寻 向 所志, 遂 迷,不复得路。 回到郡里,去 拜见 太守,报告了 这些情况。 太守 立即 派人跟他前往,寻找 先前做的标记, 竞 迷失了 (方向 ),再也没找到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 也 ,闻 之 , 欣然规往 , 未果 ,寻 病 终。 南阳的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兴地打算前往,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 后 遂 无 问津 者。 此后 就 再也没有 探访 (桃花源 )的人了。 二、桃花源是美丽的,也是充满欢乐的,文中哪些人感受到桃花源的“乐”。 三、他们分别为什么而乐。 请你以其中一类人的身份和口吻说说看。 男女、老幼、渔人( 1) 男人 虽种植劳累,但他们乐,乐在不必服兵役,免受战 8、乱之苦,能安居乐业。 ( 2) 女人 虽采桑养蚕,织布缝衣,忙得不亦乐乎,但她们乐,乐在没有压迫,没有剥削,过和平安定的生活。 ( 3) 老人 (黄发)“怡然自乐”,乐在老有所养,丰衣足食。 ( 4) 小孩 (垂髫)“怡然自乐”,乐在和平安乐,无忧无虑。 ( 5) 渔人 乐,乐在受人热情相邀,盛情款待,乐在桃源中人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古义:今义:古义:今义:古义:今义:鲜美鲜艳美丽。 交通 交错相通。 交通运输(味道 )新鲜、可口。 妻子 妻子儿女。 指男子的配偶,老婆。 “芳草鲜美 ”“阡陌交通 ”“妻子邑人 ”古义:今义:古义:今义:古义:今义: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如此“无 9、论魏晋 ”不管 (连词 )像这样这样“说如此 ”“来此绝境 ”不足古义:今义:不值得不充足,不够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美丽奇特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没有压迫、没有剥削、安居乐业、和平宁静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乊情。 小测:1、无论 2、妻子 3、旷 4、具言 5、诣 6、寻向所志 7、寻病终 8、未果 9、延10、规 11、问津 12、俨然13、阡陌 14、绝境 15、要16、豁然 17、间隔 18、交通19、鲜美 20、缤纷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1解释文中的加粗词( 1) 既 出 ( 2)得 其 船( 3)便 扶 向路 ( 4) 诣 太守2翻译画线句子。 3为什么渔人“处处志之”后,再去找却找不到了呢。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