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课件:2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内容摘要:
34cd3463= = = 2+ 6 + 3RRRRR (1)Rad= R1+ R2+ Rcd = 8Ω+ 4Ω+ 2Ω = 14 Ω (2) 由欧姆定律知 1242= A = 3 4 A1adUI I IR 总I3 I4 由并联电路电压相等 I3R3= I4R4 I3+ I4= 3 A I3= 1A, I4= 2A 目标定位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对点练习 课堂讲义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表头的满偏电压和满偏电流一般都很小,测量较大的电压时要串联一个电阻把它改装成电压表;测量较大的电流时则要并联一个电阻,把小量程的电流表改装成大量程的电流表. 二 、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改装 2.电流表、电压表的改装分析见下表 项目 小量程电流表 G改装成大量程电压表 V 小量程电流表 G改装成大量程电流表 A 电路结构 R的作用 分压 分流 扩大量程的计算 U= Ig(R+ Rg); R= - Rg IgRg= (I- Ig)R; R= Rg 电表的总内阻 RV= Rg+ R RA= 使用 并联在被测电路中 ,+ ”接线柱接电势较高的一端 串联在被测支路中,电流从 “+ ” 接线柱流入 gUI g gIIIggRRRR目标定位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对点练习 课堂讲义 例 2 有一电流表 G,内阻 Rg= 10 Ω,满偏电流 Ig= 3 mA. (1)要把它改装成量程为 0~ 3V的电压表 ,应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 改装后电压表的内阻是多大。 (2)要把它改装成量程为 0~ ,需要并联一个多大的电 阻。 改装后电流表的内阻是多大。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解析 串联分压电阻 (1) Ug= IgRg= V 分压电阻 R的分压 UR= U- Ug= V 分压电阻 2 .9 7= =0. 990 003ggURI RV= Rg+ R= 1 000 Ω 目标定位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对点练习 课堂讲义 例 2 有一电流表 G,内阻 Rg= 10 Ω,满偏电流 Ig= 3 mA. (1)要把它改装成量程为 0~ 3V的电压表 ,应串联。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课件:2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相关推荐
组电压 U和电流 I. (3)用同样的方法测量并记录几组 U和 I,填入下表 . 次数 1 2 3 4 5 6 7 8 电压 U/V 电流 I/A (4)断开开关,整理好器材. 课堂讲义 (1)在坐标纸上建立以 UI直角坐标系 . (2)在坐标纸中描出各组数据所对应的点 . (坐标系纵轴和横轴的标度要适中 , 以使所描图线充分占据整个坐标纸为宜 ) 2. 数据处理
2、分)(1)春天来了,天气_变暖,冰雪开始融化,树枝也绽放出了嫩芽。 (2)我和大家谈起这件事,他们的_并不十分强烈。 (3)这篇文章段落之间_自然,前后相互照应,结构十分严谨。 映 过度 应 应 过渡 映 过度4经典诗文默写 (6 分) 学而不思则罔,。 ,巴山夜雨涨秋池。 山光悦鸟性,。 海日生残夜,。 ,闻道龙标过五溪。 乱花渐欲迷人眼,。 5、下面文字划线部分有语病。 请修改。 (4
2、进图书馆”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将学会检索书目,查检工具书,并能根据需要进行摘录,做读书卡片。 【阅读教学设计】 社戏【教学设计 A】 创意说明:社戏是一篇小说。 在整体把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从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入手,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最值得研究的段落进行小组学习,并联系自身体会理解文中的重点段落,充分发挥学生的阅读个性。 教学目的: 1了解文中美好的童年往事
3、出多种答案,可以稍加讨论。 对不确切的答案应作一点分析,例如“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一句是就仆碑而言,不过是信笔拈来,与游洞无关。 作者此次游褒禅山的主要目标是游洞,他的主要感受是缘此而生。 )讨论后应确定, “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一句是全文主旨的概括。 者说“不能至”是指什么说的。 (不能至洞的深处,不能见“非常之观”。 本来是件“有悔”的事,为什么作者又说“可以无悔”呢。
2、。 李蓉是班上的语文科代表,因病住院,她的好友张林到医院去探望她。 李容请张林把自己写的作文转交给语文郝老师,并让张林代自己向郝老师表达迟交作文的歉意,希望郝老师能批改好,好让张林后天带给她。 第二天,张林把李容的作文交给郝老师时,对郝老师说:答案:老师:李容生病住院,所以迟交作文,老师帮她改一下,改完后我拿给她。 (2)下面是我市 5 月 6 日的天气预报
2、观点;(2)通过观察种子结构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重点】 种子的结构和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概念【难点】 比较细菌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用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1、 展示课前学生在课前收集的种子(此活动在课前布置学生完成)。 2、注意:学生所收集的并不一定都是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