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监统计报督告--工作手册培训(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生监督统计报告重要性的认识。 各单位必须将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工作纳入本地区卫生监督工作计划 , 在各项资源配备上予以保证 , 经常检查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 ,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要把统计报告工作的好坏作为考核评价有关单位和人员的依据之一 , 并根据情况予以表彰和处分。 2. 要进一步健全卫生监督统计报告管理组织系统。 各单位要明确统计报告管理人员及作为法定报告人的各有关机构的职责 , 将统计报告各环节的工作落实到人 ,要有计划地对卫生监督统计人员进行培训 , 根据工作需要不断加强统计队伍的学习与建设。 3. 要进一步提高卫生监督统计报告信息的质量。 统计报告信息的质量是统计报告的生命 , 错误的信息会导致管理过程和决策的失误。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都要采取措施 , 实行统计报告卡填卡责任制 , 谁填卡 , 谁对数据负责 , 保证统计报告资料的准确 、 全面和规范 , 坚决杜绝虚报 、 瞒报以及伪造或篡改统计资料的违法行为 , 尽可能地减少漏报并逐步建立评估漏报及错报的机制。 4. 要采取措施 , 保证卫生监督统计报告的及时性。 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 及时的报告才能保证及时的决策和管理措施的落实。 下级卫生行政部门必须及时准确地将规定的报告资料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要创造条件 , 加速卫生监督统计报告资料传输和整理分析计算机化的步伐。 5. 要坚持卫生监督统计报告为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及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方向 , 认真抓好统计报告信息的反馈 、 发布和扩大利用工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都要根据工作需要 , 及时将统计报告信息反馈给下级部门并适时地向社会公布 , 提高统计报告信息的效益。 卫生监督统计报告编码规范 根据数据采集的需要 , 25张卫生监督数据报告卡上会出现被监督单位 、 监督单位 、 申报单位 、 评价单位的本体代码 、 经济类型代码 、 卫生机构 ( 组织 ) 类别代码 、 机构分类管理代码和事件编号 、 报告卡编号 、 登记号等填报项。 这些填报项由基层卫生监督人员或单位填写 ,必须符合相关代码规范的要求 , 才能确保信息的标准 、 规范 , 确保相关信息的唯一性。 一、卫生监督统计报告代码的一些基本规定 按照统计部门和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工作的要求,凡 25张卫生监督数据报告卡上出现的被监督单位、监督单位、申报单位、评价单位的编码,均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卫生机构(组织)分类与代码 ( WS2182002) 的规定。 该规定要求卫生机构(组织)代码由 22位数字(或英文字母)组成,包括前 9位组织机构代码和后 13位机构属性代码。 组织机构代码由 8位本体代码、连字符和 1位校验码组成,为每一单位始终不变的、唯一的法定代码。 机构属性代码由行政区划代码( 6位)、经济类型代码( 2位)、卫生机构(组织)类别代码( 4位)和机构分类管理代码( 1位)四部分组成。 为方便和掌握卫生监督数据报告卡中上述代码的填写,这里明确如下一些规则: 代码结构( 22位)如下: 组织机构代码 机构属性代码 XXXXXXXX— X XXXXXX XX XXXX X 。卫生监统计报督告--工作手册培训(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