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2、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训练学生整体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经过“一模”前的一轮训练,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已经基本了解,但是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所以,本节课的设计就以引导和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诗歌鉴赏题的方法和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作为教学重点。 教学设想 根据本班学生文化底蕴薄弱,诗词形象的思维能力差等特点,本课旨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等优点,采用音乐、动画、图片等营造鉴赏的氛围,调 3、动学生的情感。 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小结和学生的朗读、讨论、练习等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以期达到让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方法和提高得分率等目标。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引导和训练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方法及提高鉴赏的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师为导体和生为主体的原则。 通过教师的“答题技巧点拨”和学生的“我也可以这样做(做练习:我学、我练、我提高) ”两个环节,精选典型题目,让学生学得明白、练得明确、做有成效。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提高学生的思想品位和文化修养。 2、帮助学生克服对古诗词鉴赏的畏惧心理,增强他们应试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最新学习考试资 5、炼字5、品味表达技巧 6、感知艺术形象四、广州地区中考诗词鉴赏试题回放1、分值: 03 年(5 分)04 年(5 分)05 年(5 分)06 年(7 分) 07 年(6 分) 2、题型是主观题,以表述题、评述题为主,题量为 1。 07 年 宋词 (课内) 武陵春 (李清照) (6 分) 06 年 民歌 (课内) 木兰诗 (7 分)05 年 曲 (课内)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5 分)04 年 宋词 (课内) 浣 溪 沙 (晏 殊) (5 分)03 年 诗歌 (课内) 泊 秦 淮 (杜 牧) (5 分)五、古诗词鉴赏知多少。 由学生简要地讲讲自己平时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六、鉴赏知识的“盘点” 7、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羁旅诗 常用词汇:思乡念亲、游子悲秋、羁旅愁思、惜春悲秋等(如天净沙 秋思、 次北固山下 ) 7、爱国诗 常用词汇:忧国忧民、为国捐躯、以死明志、保家卫国、借古讽今、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壮志、报国无门的悲伤、壮志未酬的愁苦、关心国家命运、反映社会黑暗、批判态度、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山河沦丧等(如过零丁洋 )8、哲理诗 常用词汇:登高揽胜、蕴含哲理、振作乐观、积极向上、豁达乐观、不怕困难、远大抱负等(如望岳 、 水调诗头 登飞来峰 )9、抒怀诗 常用词汇:年华消逝、闺中怀人、物是人非、世事沧桑、失望惆怅、焦灼痛苦等(醉花阴 、 浣溪沙 )(二)观点态度1、赞美、肯定、支持 8、、同情、渴望等。 2、批判、否定、揭露、不满、愤恨、惋惜等。 (三)体味语言1、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 2、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其精妙之处。 抓住关键词语和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 3、语言风格: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含蓄/清新/风趣等。 4、常用词汇:勾勒、浓重墨彩、简洁、明白如话、言简意丰、诗青画意、富有哲理、质朴清新、耐人寻味、意境优美等。 (四)表达技巧1、常用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想像、联想、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化用典故、动静结合、渲染、烘托、含蓄委婉等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 10、场面+情情形+情3、方法:“一切景语皆情语”。 “诗言志”。 结合诗歌背景。 注意作家风格。 抓住关键字、词语、句子、诗眼来分析。 (二)常见的几种答题格式示例和练习(“三点”题考点、热点、难点)(1)题型一、点评思想内容,理解主旨型“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描写了一种什么样的场面。 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背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答题格式:描写了(或叙述)什么的景色(场面等) ,抒发了什么的思想感情。 学生做练习 1(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 (2)题型二、赏析语言型1、辛弃疾的西江月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学生背诵西江月 )答题格式:点特色(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出 12、诗)答题格式:抓词语+点作用学生做练习 3(杜甫的望岳 )(4)题型四、描述画面型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 (学生背诗)答题格式:采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扣住重点语句扩展诗句学生做练习 4(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5)题型五:分析技巧型 晏殊的浣溪沙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04 年中考题) (学生背诗)答题格式:点明手法+阐述运用+分析效果学生做练习 5(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6)题型六:比较阅读型可以比较两首诗的内容、思想感情、语言、表达技巧等。 例如: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 ,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答题格式:点明手法+阐述运用+分析效果学生做练习 6、7(刘禹锡的秋词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八、综合练习我也可以这样做(做练习:我学、我练、我提高)九、布置课后巩固练习十、结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