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1单元-第1课《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导学案内容摘要:

2、。 态度之坚决,丝毫没有妥协的余地,但用语很客气委婉。 在谈到重大问题时,往往讲清双方的利害关系,和最终的解决办法,例如,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的问题,作者先讲清我们的原则立场,然后,摆明双方的利害关系以及最终的解决办法,举重若轻,从容镇定,体现了我们解决香港问题的宏大气魄。 【课文阅读指导】会谈发生在 1982 年,正当改革开放初蓬勃生机之时,作为解决香港问题的纲领性文件,邓小平以坚定有力的原则立场,举重若轻、明白晓畅、严谨周密而又刚柔相济,富有感染力、说服力的语言,向世界人民表达了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完整的坚定信念,展示了中国人民维护主权完整、妥善解决香港问题的坚强信念。 作为一篇谈话,要体会谈话中三 3、个环环相扣的中心,体会作者思维的严密,通过关键语句的揣摩、挖掘,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绪和现实主义的外交智慧。 课后还应了解关于香港回归前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体会本篇作为纲领性文件的历史指导意义。 【课文结构分析】 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即开篇第 1 段,作者开门见山,概括本次谈话的内容要点,语言简洁、态度鲜明。 第二部分中间 5 段,分别阐明我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看法,这部分分为三层。 第一层(23)阐明收回香港是个中国主权问题。 邓小平同志指出,“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并明确表示“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 ”而后,邓小平同志站在历史 4、的高度,指出中国政府不是晚清政府,中国人民不能再忍受殖民主义的侵略。 最后邓小平同志用委婉的语气,奉劝英国政府同意中国的决策,在世界舆论面前留个好印象。 第二层(45),阐述一九九七年后中国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所采取的政策与方式。 邓小平同志指出,在中国的管辖之下,香港仍将实行资本主义,现行的许多适合的政治和经济制度要保留,有些要加以改革,以保持香港的繁荣。 第三层,强调两国政府要磋商合作,防止从现在到一九九七年十五年的过渡时期,香港发生大的波动。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担心在这个时期中会出现很大的混乱,而且这些混乱是人为的。 这当中不光有外国人,也有中国人,而主要的是英国人。 ”第三部分对英国政府提出 6、在揣摩语言的严密性。 切波动都不出现是不可能的,我们的希望是不出现大的波动。 收回香港”的概念就明确了,范围就明确了。 3.“繁荣”前面用了“是否”二字,因为前面说的是“四化建设能否实现”,“能”与“否”包括两个方面,后半句说“是否”,两个方面才相对应。 二、本题旨在辨析近义词,注意用词的准确性。 治理,指工作的性质和过程;管辖,是管理统辖,含有行使主权的意思。 头商量。 商讨,为了解决较大的、较复杂的问题而交换意见,商量讨论。 磋商,反复商量,仔细讨论。 三者都有商量的意思。 商谈,指交谈这种方式。 商讨,除商量这层意思外,还有讨论的意思。 磋商跟商讨相比,更强调过程的反复性。 里指决定的策略和办法。 政策,是指国家、 7、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 【同步达纲练习】 )A.磋( 裨( 摈(豁( 喟(挟( 掮(濒( 鞭笞( )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执政的人或政府被迫下台)。 港继续保持繁荣必须在英国的管辖(统辖管理)之下才能实现。 能避免大的波动(起伏不定)。 物发生或发展的先决条件)是一九九七年中国收回香港。 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1)香港继续保持 ,根本上 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的 之下,实行适合于香港的。 ( )取决 管辖 决定 管辖 取决 管理 决定 管理 决策(2) 说一旦中国宣布 1997 要收回香港,香港 可能发生波动,我的看法是小波动不可避免, 中英两国抱着合作的态度来解决 8、这个问题, 能避免大的波动。 ( )就 只要 就 只要 就 如果 就 要是 )1984 年 9 月 26 日,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和三个附件在北京草签。 联合声明确认: 1984 年 12 月 19 日,中英两国政府首脑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997 年 7 月 1 日把香港交还给中国,中国政府在联合声明中阐述了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这些基本方针政策五十年不变。 997 年 7 月 1 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国政府在联合声明阐述了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这些基本方针政策五十年不变。 997 年 7 月 1 日对香港恢复行政主权,英国政府将在同日把香港交还给中国。 997 年 7 月 9、 1 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政府将在同日把香港交还给中国,中国政府在联合声明中阐述了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这些基本方针政策五十年内不变。 )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下决心收回香港,绝不做晚清政府,绝不做李鸿章。 )大的方面来讲,对英国也是有利的,因为这意味着届时英国将彻底地结束殖民统治时代,在世界公论面前会得好评。 (中国宣布这个政策是为了使英国结束殖民统治时代。 )能避免大的波动。 (希望英国与中国政府合作共同解决香港问题,以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 )国政府在做出这个决策的时候,各种可能都估计到了。 我们还考虑了我们不愿意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在十五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严 10、重的波动怎么办?那时,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 (我们不愿意对收回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 )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富于语言技术,举重若轻,刚柔相济。 邓小平的这篇谈话中,充分体现了这种灵活性。 邃的政治洞察力。 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是主权问题没有回旋余地;二是九七年后要保持香港繁荣,希望取得英国支持;三是中英两国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十五年内不出现大的波动。 【创新能力训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谁是 20 世纪中国文学大师?现有的文学史已经为他们排定了座次,然而,这是一种非文学的序列排定。 现在,我们决定用审美标准重新阐释文学史,在 20 世纪的中国文学的广阔背景 11、上排定大师序列。 我们选择的标准是作品的审美价值及文学影响,即一部作品向读者提供了什么样的审美体验、享受和升华,而不是它获取了政治宣传册、经济学例证之类的辉煌与成功。 关于大师级的文本确认,我们认为至少它应具备下述四种品质。 首先,语言上的独特创造。 作为以现代汉语为基本写作工具的作者,他应当在现代汉语的创造性运用上作出了与众不同的贡献。 其次,文体上的卓越建树。 这里的文体是广义上的,主要指文本的形式因素。 包括(1)体载,如、和等;(2)叙事,如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和叙述动作等;(3)抒情,如抒情内容、抒情方式或情感形式等;(4)风格,即作品的文本个性相融合而形成的独特风貌,等等,那些在上述文体的创造上作 12、出各自的卓越建树的人,才可能称为大师。 再次,表现上的杰出成就。 一位大师不仅应在语言和文体方面作出独特建树,而且,尤其重要的是,应当使这种建树服从于表现深广而独特的精神含蕴。 精神含蕴,或称人文内涵,通常包括如下方面:(1)人生体验,即对自然、社会、自我或终极本体的深沉、活跃而难以言说的瞬间性直觉;(2)历史意识,即关于人生变化的更根本而实在的缘由的深入思考;(3)人伦关怀,即对于现实社会道德、信仰危机及其重建等问题的悉心关切;(4)理性洞悉,即在具体人生问题上所体现的独特的理性洞察力。 大师,正是那种在精神含蕴的表现上作出杰出成就的人。 最后,如果可能的话,形而上意味的独特建树。 形而上意味指具体文本 13、所呈现出来的仿佛难以言说又有无限生成可能性的意义或价值,如通常所谓“意在言外”而可以“延留”的美、崇高、悲剧、喜剧、荒诞等。 真正的大师之作,应当向读者或多或少的提供这种可以让想象无限畅游的形而上空间。 以这样的尺度去衡量,不少曾煊赫一时的人物便失去了入选资格。 他们之中不少人曾对 20 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发生过异常大的影响,如胡适,这位新文学的开山之祖,新诗与话剧的第一位作者,现代短篇小说的理论倡导人与首批翻译者,以他的影响应该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师,遗憾的是,他并没有大师级的文本,正如他自己所说:“但开风气不为师”,除了史的敬意之外,我们只有表示抱歉。 再有叶圣陶,这位在新文学的各个方面都作出非凡贡献的人,却没有大师级的文本,我们也只能割爱。 也有一些当时声名远播,事后风流云散,早已为时间洗掉,如张资平、章衣萍等畅销作家,虽然曾经有很大影响,也不具有入选的资格。 自然,这类人物落选并不遗憾,即使不单纯从文本衡量,他们依旧不具备资格。 至于那些仅仅因为政治缘故而不是文本价值被拔高的人,自然在淘汰之列。 师”的含义是: . 的敬意之外,我们只有表示抱歉”的理解是:少曾煊赫一时的人物”包括的人物是: )设问开篇,引起读者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