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政治热点专题 《协调发展》精讲精练(含答案)内容摘要:

2、向农村延伸,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 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二、热点解读1、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率先推进农村改革,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近年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 3、作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农业基础地位得到显著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得到明显改善,统筹城乡发展、城乡关系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同时,由于欠账过多、基础薄弱,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意义更加凸显、要求更加紧迫。 2、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要坚持从国情出发,从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和二元结构的现实出发,从我国的自然禀赋、历史文化传统、制度体制出发,既要遵循普遍规律、又不能墨守成规,既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又不能照抄照搬。 要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 着力 4、点是通过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目标是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 3、当前,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具备了支撑城乡发展一体化物质技术条件,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 顺应我国发展的新特征新要求,必须加强发挥制度优势,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方针,坚持和完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努力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4、农村要发展,根本要 5、依靠亿万农民。 要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亿万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夯实农业基础地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要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促进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 要高度重视农村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提高基层组织凝聚力和带动力。 5、要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使之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互惠一体,形成双轮驱动。 要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不断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要完善规划体制,通盘考虑城乡发展规划编制,一体设计,多规合一,切实解决规划上城乡脱节、重城市 7、,加强顶层设计,加强系统谋划,加强体制机制创新,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力争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逐步实现高水平的城乡发展一体化。 7、目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 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8、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9、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 我们要立足中国国情,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10、我们所建设 8、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1、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党和国家把“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确定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判断所有问题的根本标准。 12、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宗旨 9、。 建设和谐社会,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愿。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1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三、相关问题1、请你谈谈国家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以及加快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 答、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这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这是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要求,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这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保持社会稳定;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社 11、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2016 年我国农民增收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十三连增”。 “十三连增”有何重大意义。 其原因主要有哪些。 答、 “十三连增”的重大意义:有利于确保河南及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粮食相关产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有利于保障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利于确保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等。 其原因:体制机制创新为粮食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一系列的惠农政策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科技支农及新品种的推广提供了强大的前提;农民发扬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品质;综合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为粮食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行政 12、推动为粮食稳定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等。 4、当前,我国粮食生产还面临哪些困难。 答、耕地面积减少;人口增长,粮食消耗大;城镇化让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种粮农民减少;粮食价格不高,挫伤种粮积极性;种粮成本加大等。 5、请你为加强和巩固粮食安全提几点建议。 答、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产量;扎实稳步推进城镇化;严守耕地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打击乱占耕地的行为;广泛宣传节约粮食,倡导人们践行光盘行动;不能放松国内粮食生产,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更加注重品质和质量安全;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等。 6、为了更好加快贫困地区发展、促进共同富裕,请提出你的建议。 答、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贫困地区转移; 13、支持贫困地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开展科技扶贫;投资倾斜;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基础设施;为贫困地区培养人才的鼓励政策;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完善有利于贫困地区、扶贫对象的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等等。 7、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什么意义。 答、有利于加快贫困地区的开发,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等等。 8、为什么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答、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地区发展不平衡,农村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还不够高;实现农业现代化有利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等等。 9、就加快推进农 14、业现代化请你提几点建议。 答、深化农村改革和农业经营体制的改革;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于农业的投入;做好农业科技研发;加强农业人才的培养;鼓励大学生农村创业;等等。 10、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是一号文件连续第十三年关注三农,推进农村发展。 试从不同角度分析为什么要推进农村的发展。 答、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农业科技水平、农民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平的需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理想的需要;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等。 13、为什么要高度关注和重视解决“三农”问题。 答、关注三农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 16、实 2015 中央一号文件,加快农村发展,青少年学生可以做些什么。 答、树立理想,立志成才;积极投身到农村发展的进程中去;利用节假日向农民宣传介绍农业科技知识;就农业农村发展积极献计献策;等等。 16、你认为应该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呢。 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大农村科技普及和推广,走科技兴农的道路;增加财政投入,加大对农村的扶贫力度,确保农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农民;开发特色农产品,做好农产品加工,瞄准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加快推进乡镇企业发展,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发展服务业;等等。 17、为促进城乡一体化,我们青少年学生应该怎么做。 答、树立远大理想,肩负历史使命,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农业科技知识,掌握农业科技知识,服务农村精神文明,为城乡一体化建设和推动农村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8、请你为继续推动粮食的稳产、高产提一些合理化建议。 答、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和市场调控机制;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完善农业补贴和价格支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