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五章第三节实验研究平抛运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内容摘要:
答案: 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 , 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 问题四 怎样计 算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1 . 已知轨迹和初抛点. 以初抛点为坐标原点 , 水平方向为 x 轴 , 竖直向下为 y 轴 ,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1 ) 在轨迹曲线上任取几点 ( 如 A 、 B 、 C 、 D) . (2 ) 用刻度尺和三角板分别测出它们的坐标 x 和 y. (3 ) 据平抛运动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 (x = v0t ) 及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y =12gt2, 分别计算小球的初速度 v0, 最后计算小球 的初速度 v0的平均值. 2 . 已知轨迹和竖直轴 ( 或水平轴 ) , 不知抛出点. (1 ) 在轨迹曲线上取三点 A 、 B 、 C , 使 xAB= xBC= x , 如右图所示. (2 ) 用刻度尺分别测出 yA、 yB、 yC, 则有 yAB= yB- yA, yBC= yC- yB. (3 ) 根据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为匀速直线运动 , 则物体从 A 到 B 和从 B到 C 运动时间相等 , 设为 T ;竖直方向由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有: yBC- yAB= gT2, 且 v0T = x. 由以上两式得: v0= x gyBC -yAB. 名师点睛 :找出初抛点的位置的方法如下:先求 B 点竖直分速度 v By =y AB + y BC2T, 故 B 点距初抛点的竖直距离 y B =v2By2g, 从抛出点落到 B 点所用时间为 t B =v Byg, 故 B 点距初抛 点的水平距离 x B = v 0 t B ,可找出抛出点的位置. ► 尝试应用 4 . 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 , 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 ,小方格的边长 L = 1 .25 cm , 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 a 、 b 、 c 、 d 所示 , 则小球平抛的初速 度的计算式为 v 0 = _ _ _ _ _ _ _ _ ( 用L 、 g 表示 ) , 其值是 _ _ _ _ _ _ _ _ . 解析: 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 动 ,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由水平方向 ab 、 bc 、 cd 的距离相等知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相等 , 设为 T , 竖直方向相邻两点间位移之差相等 , Δ y = L ,则 Δ y = gt2, 得: L = gT2. 时间 T 内 , 水平位移为 x = 2L 知 v0=xT=2LLg= 2 Lg =2 1 .2 5 10- 2 9 . 8 m / s = 0 . 7 0 m / s . 答案 : 2 Lg 0 .7 0 m / s 题型 1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及误差分析 例 1 在用平抛仪做 “ 研究平抛运动 ” 的实验时 , 让小球多次从同一高度释放沿同一轨道运动 , 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为了能较准确地描绘运动轨迹 , 下面列出了一些操作要求 , 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_ _ _ _ _ _ _ _ . A . 调节斜槽末端保持水平 B . 每次释放小球的 位置必须不同 C . 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球 D . 记录小球位置用的木条 ( 或凹槽 ) 每次必须严格地等距离下降 E . 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 ( 或方格纸 ) 相接触 F . 将球的 位置记录在纸上后 , 取下纸 , 用直尺将点连成折线 解析: 首先必须保证小球做平抛运动 , 因此必须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因为要画同一运动的轨迹 , 必须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相同 , 且由静止释放 , 以保证获得相同的初速度;记录小球位置用的木条 ( 或凹槽 ) , 不必严格地等距离下降 , 因为本实验要求只描 绘运动轨迹 ,研究 其运动规律是从轨迹上研究;实验要求小球滚下时不能碰到木板平面 ,避免因摩擦而使运动轨迹改变;最后轨迹应连成平滑的曲线. 答案: ACE 名师归纳 :物理实验具体操作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 根据实验原理和要达到的实验目的 , 再结 合现有的实验条。高中物理第五章第三节实验研究平抛运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相关推荐
3、否还记得当年李白因好友汪伦而萌生的依依惜别之情。 夜空中的那轮明月啊,你是否还记得当年苏轼因远方的弟弟子由而萌生的浓浓思念之情。 5请参照第二节,在横线上补上恰当的句子。 要求:化用唐诗宋词,语意连贯,富有意蕴。 我们从唐诗宋词的墨香中走来_我们从元曲羌笛的音韵中走来望着古道西风中摇响的风铃总也唤不回天涯孤旅的断肠人失伴的鸳鸯把六月哭成白雪皑皑答案示例
3、不久就“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了,第一次仕途结束。 公元 400 年,陶渊明三十五岁,也许是实在过不下去了,他来到荆州,投靠到荆江二州刺史桓玄门下做了个参谋。 但陶渊明很快就发现桓玄有个要命的想法做皇帝。 陶渊明毕竟是正统文人,忠君思想深入骨髓。 他当然不想蹚这造反的浑水,恰恰这年冬天,陶渊明母亲去世,于是以母丧辞官,第二次仕途结束。 公元 402 年,桓玄举兵攻入东晋首都建康,改国为楚。
2、如“千里阵云”,是指一横画的笔意有千里阵云般开阔舒展之感。 这种摹状更是一种气势、韵律、情态的暗示,是一种笔墨意味的探求,是在相似联想基础上的意味寄寓。 “生动”的审美意味使书法形象与具体的生命物象建立了暗示、联想的审美关系。 对具有强盛生命力的审美物象的联想式意味摹状,使书法获得了概括而丰富的审美内涵。 人们对那种片面向具象绘画看齐、力求形似的做法是极力反对的,因为这些做法忽视了书法在用笔
的角速度大于多少时 , 物块与圆盘之间开始滑动。 解析: (1 ) 物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弹力和摩擦力作用 ( 如图所示 ) , 摩擦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2 ) 向心力由摩擦力提供. (3 ) 设摩擦力提供向心力产生的最大角速度为 ω0, 则有 μm g =m R ω20, 解得 ω0= μ gR. 故当 ω μ gR时 , 物块将在圆盘上滑动. 答案 : (1 ) 见解析 (
间的某条线 , 如图所示.这时 , F m r ω2. 3 . 如果向心力突然消失 ( 例如小球转动时绳子突然断开 ) , 则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再变化 , 由于惯性 , 物体将沿此时的速度方向 ( 即切线方向 ) 按此时的速度大小飞出 , 这时 F = 0 . ► 尝试应用 3 . 如图所示 , 光滑的水平面上.小球在拉力 F 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 , 若小 球到达 P 点时 F 突然发生变化 ,
点一 磁感线 1. 磁感线是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而人为假设的曲线 . 其疏密反映磁场的强弱 , 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同 . 2. 磁感线的特点 . (1)在磁体外部 , 磁感线从北极发出 , 进入南极;在磁体内部由南极回到北极 . (2)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 , 磁感线越密的地方磁场越强;磁场方向在过该点的磁感线的切线上 . 情景导入 课前导读 知识解惑 栏目链接 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