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表格式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3、一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预习中的问题去读诗。 边读边想指名读,思考交流大意指名读,评议 齐读确、流利地朗读诗四、指导书写。 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课堂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交流解题交流字型五、布置作业1读诗。 2写生字。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体会诗中所抒发的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默写示儿。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引导学生学习第一首诗。 1指导学生逐句理解诗的内容,同时体会作者的情感。 2 (1)学习第一句。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我只是 5、)讨论整首诗所表达的诗人爱国的情感,找出词语或诗句指名读,齐读,指名背 小组背、两人互背、全班齐背二、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二首诗。 1 题目的意思是:听说唐王朝的军队收复河南河北。 2指导学生逐句理解诗的内容,同时体会作者的情感。 (1)学习第一句。 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体会诗人的情感。 (3)引导学生学习第三句诗。 体会诗人此时的情感。 (4)引导学生学习第四句诗。 体会诗人此时情感。 3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体会诗的内容和作者情感。 “喜欲狂”是什么意思。 交流诗题含义指名读诗,其他同学想一想诗的题目的意思。 (1)学生各抒己见,逐字逐词理解后,连起来说题意。 读第一句诗,质疑,用工具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表格式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理”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纪( 12) 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世家( 30)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列传( 70)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表( 10)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书( 8) 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鸿门宴是项羽在新丰鸿门举行的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
[庠序 ] 泛指古代的学校。 庠, xi225。 ng. [申 ] 陈述,开导。 [颁白者 ] 须发斑白的老人。 颁,通“斑”。 [负 ]背东西。 [戴 ] 以头顶物。 提出话题 正面劝导 反面论述 破其“大欲” 引出主张 阐述措施 岔开提问,转谈王道 提出论点,以例引导 正面晓谕,指明方向 保民而王 以羊易牛 是不为,非不能 推恩 引出“大欲”,指出危害 以战为喻,主张施仁 辟田地,朝秦楚
感情波澜 慌乱莫名,手足无措, ,掀起第三次 感情波澜 周朴园用语 “ 哦 ” 字示例: ① 哦 ,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② 哦 ,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③ 哦。 ④ 哦。 你说说看。 ⑤(苦痛) 哦。 ⑥(汗涔涔地) 哦。 周朴园 认出侍萍后 对侍萍的态度怎么样。 填写下表。 认出侍萍之后的情态 情态 言行 手段 责问 稳住 哄骗 认出侍萍之后的情态 情态 言行 手段 责问 “你来干什么。
,教师随程展示 幻灯片 13 理解典故一 1 学生朗读课文倒数第二段和相关的注释。 2 教师口头介绍补充向子期写 《 思旧赋 》 的背景。 3 请学生从以上的写作背景中找出与鲁迅写作此文时类似 之 处。 允许广泛讨论,允许多项答案,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从 中筛选主要的类似之处,并分别体会作者的用意。 教师随 程展示 幻灯片 14 理解典故二 1 学生默看课本中相关的正文和注释。 2
“ 不可估量 ” 换成“ 巨大 ” , “ 空白 ” 换成 “ 严重情况 ” ,效果怎么样。 不用“巨大”,而用“不可估量”(无法估计和衡量), 因为后者程度最高,强调了马克思逝世的损失之大,同时也赞扬了马克思主义对于指导革命的伟大作用。 不用“严重情况”,而用“空白”, 因为前者语意含糊,而后者则说明了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地位是没有人可以取代的,突出了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