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解读内容摘要:
2、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真实的思想品德发展的现状、问题和需要出发,而更多地是基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考虑和成人世界的品德要求出发,来设计学生思想品德课程。 与之相关,缺乏针对性必然使得这种教育远离真实教育情景中的学生,学生的主动性自然得不到充分有效地发挥。 由于这、这种课程设计从整体而言是脱离学生实际的,所以,不管教师如何去启发诱导,从根本而言之,他们都只可能是被动的接受者。 落实到效果,就导致当前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的缺乏。 以 2001 年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订稿) 为例:初一年级(七年级)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康人格、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 3、得磨练意志、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引导他们重视品格修养,培养健康人格,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初二年级(八年级)采用以例说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 使他们了解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懂得法律与公民生活的密切关系。 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依法同犯罪做斗争的能力。 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初三(九年级)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我国基本国情、国策的教育。 使学生知道只有社会主义才 4、能够救中国,只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国家的国策、发展战略。 提高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的能力。 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里,从整体内容目标而言,已经初步具有了贴近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实际的意向,注重学生个体完整的个性发展,但基本上还是从成人世界对学生品德的简单设计,而不是从学生品德与生活发展实际的需要出发,带有浓郁的学科化痕迹,强调内容设计中的逻辑性和内容标准的整齐划一。 以此为准的教科书设计,一般都是将初中三年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教材分为三大板快:初一为心理健康教育;初二为法律常识教育;初 6、想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和道德品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人文性 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实践性 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生活,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7、。 综合性 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与以前的课程标准相比,其明显的特色在于,在强调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确保思想品德对学生的价值熏染与引导的同时,突出更广泛视野之中的人文启迪和人文渗透,即充分注重以优秀的人文精神资源来拓展、敞开学生的人文视界,以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来培养学生,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同时 8、又“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和提升他们的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把学生置身于个体与生活世界的各种交互关系之中,让学生在必要的认知的同时,积极自主地去发现、感受、体验、判断、理解,强调思想品德课程的实践性。 思想性和综合性是多继承,有发展,而人文性和实践性则是发展重于继承。 3、新课程理念的解读(1)核心理念: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 这就是前面说的根本转向,即转向对学生个体品德发展与生活实际的关照。 (2)课程目标理念: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是本课程的基本追求。 引 10、)过程理念: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的基本原则。 本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这实际上是提示我们,新课程标准试图在课程组织和实施的过程中都要突出以学生生活实际为基础的独立思考与积极体验,以内在促进而不是外加强加的方式,使学生思想品德自主、健康发展。 就象我在教材前面所写:新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紧贴大家生活、强调学习者主动参与、积极体验的课程。 我们并不期望大家机械、被动地接受成人世界对中学生的规范和教训,充当教科书的传声筒。 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 11、,我们始终把大家视为平等的朋友,力求把好的问题、感人的事例、优美的篇章,与大家一同分享。 4、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新课标要求在内容的编排上,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打破传统的课程内容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等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 具体结构如下:5、新课标具体内容标准解读新课标的内容标准共包括 3 大板块、10 大要点、59 个小点。 其主要内容是:1、成长中的我(1)认识自我(包括 6 小点,略)目标:能够不断认识自我,悦纳生理变化,认识青春期心理;学习调节情绪,增强调控自我、承受困难和挫折、适应环境能力,形 12、成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客观地评价自己,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品质。 (2)自尊自强(包括 6 小点,略)目标:体会生命的可贵,热爱生活;培养自尊、自立、自强精神;能够分辨是非,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3)学会用法(包括 5 小点,略)目标: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维护权益;了解我国法律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养成自我防范意识。 2、我与他人的关系(1)交往与沟通(包括 6 小点,略)目标: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善于与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交往的品德(包括 6 小点,略)目标:知道孝敬 14、任的公民。 (3)法律与社会秩序(包括 4 小点,略)目标:知道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增强法律意识;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4)认识国情,爱我中华(包括 8 小点,略)目标: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及其途径,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认识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根据新课标的内容标准,我们对其进行了整合。 以初一年级第一册教材为例:我们设计“走进中学”作为第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在了解、正视自我身心发展问题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展现自我、提升 15、自我,做健康活泼、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中学生。 第二单元主题“在成长的道路上” ,旨在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和逆境,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提高化解矛盾、应对挫折的能力,引导中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我们以中学生与家长、老师、同学的交往为主要内容,设计编写了相处之道 ,意在使学生通过了解、体验与自己生活中最切近的人的交往,来理解、领会与人相处的道理,学习、掌握在不断拓展的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艺术。 第四单元“树立团队精神” ,意在鼓励中学生积极参与竞争的同时,体验团队生活,关注集体发展,理解合理精神,培养团队精神。 第五单元走近法律是初中法律教学的一个开篇,教学内容以法律的基础理论为主,意在让学生在 16、一般性地了解法律、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的基础上,懂得法律是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理解权利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由上可以看出,我们教材的编写理念是按照初中生的生活逻辑来展开的,通过这样一种设计,初中思想品德课就把心理、道德、法律等有关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当然这种融合不是知识点的硬性接合与拼凑,而是从中学生生活的不同层面(我与自我、我与他人、我与社会)呈现出来的,是他们生活中所实际遇到的问题。 这样,教材与学生之间是以实际生活为联系的媒介或桥梁,而不是以抽象的文字和成人的话语为沟通媒介。 同时,这种设计也为后面教材的安排打下了基础,因为,七年级的教材虽然较全面地涉及到了心理、道德、国情等方面的内容,但是基本上都是一种“初接触” ,随着学生生活的扩展,这些内容在后面的教材中也都会得到扩展性的诠释。 如心理学方面,初中一年级只涉及到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如何设计成长计划、如何关注心理健康,如何勇敢地展示自我风采和调节。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解读
相关推荐
师两表留楷模 —— 诸葛亮殿对联 亲贤臣国乃兴,当年三顾频繁,始延得汉家正统 济大事人为本,今日四方靡骋,愿佑兹蜀部遗黎 —— 过厅对联 一抔土,尚巍然,问他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冢。 三足鼎,今安在。 剩此石麟古道,令人想汉代官仪。 —— 刘备墓 诸葛亮 :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琅玡人(今山东沂南人)。 公元 207年,思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分析了天下形势
军 解释加点实词 1 冲之少 稽 古 2 宋孝武使 直 华林学省 3 解褐 南徐州 迎 从事 4 比古十一家为 密 5 冲之以为尚 疏 6 孝武令朝士善历者 难 之 ,不能 屈 7 会 帝崩 8 出 为娄县令 9 太祖辅政 ,使冲之追修古 法 10 而 司 方如一 11 竟陵王子良 好 古 12 文惠 寻 薨 13 启 世祖施行 14 事又 寝 15 领 本职 16 欲开屯田 , 广 农殖
资源 (解决资源问题的最好办法) 转变 观念,对可再生资源,要树立 观念; 要依靠法律和政策;要树立 “ 法制 ” 观念 要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崇尚节约;( “ 把 放在首位 ” ,树立节约观念) 依靠科学技术,做到开源与节流并举 ( 努力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 地热能 风能 海洋能 生物能 太阳能 小水电 温州:工业污染防治新战略 “ 绿色企业 ” 计划启动
发展中国家比较,消费量占绝大多数的是 国家。 (3)矿产可开采寿命的减少与消费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是 (4)对非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是要资源 ,减少浪费,延长其资源 问题。 走入研究性学习课堂 【 随堂练习 1】 读“世界 14种重要矿产的预期寿命”,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地质成矿 (2)非可再生 有限 发达 ( 3)消费增长率越大的矿产其开采寿命衰减得越多 (4)最优耗竭,提高利用率
,破坏免疫功能,引起遗传基因改变,引发疾病 日本水俣事件引起汞中毒;含砷过多,人类患皮肤病 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 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间接的 直接危害 污染物通过人体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直接进入人体 间接危害 污染物通过动植物间接进入人体 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千倍、万倍在植物体内富集 污染物在环境中不断积累,危害环境,危害人类 急性危害 慢性危害 农药化肥 灌溉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