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草原》教案04内容摘要:
2、的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等,都是在这个摇篮里长大的。 她是中国游牧民族历史舞台的后台,同时也是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 她就是呼伦贝尔草原。 然而今天的呼伦贝尔草原由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为活动日益加剧,她已经今非昔比。 草原部分地区已经开始严重退化、沙化。 所幸的是,呼伦贝尔草原生态恶化的现象,已经引起了国家和当地群众的关注,人工牧草正逐步改变了草场退化的窘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当代梁启超”之称得潘岳的大作托起草原。 1积累基础的字词、句以及与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明确这篇散文的抒情技巧。 二、自学。 1自读课文后,把文中不认识的字写在黑板的左边,认识的同学就把拼音注上去 3、。 教师订正。 两泓 珑剔透 挫 腻 域雪山 稞酒 气磅礴 阂 累下列词语:亭亭玉立 玲珑剔透 流连驻足 寻幽揽胜 藏域雪山 大气磅礴 顿挫 细腻 隔阂 绮丽3作者作品及相关知识简介:潘岳,男,1960 年 4 月出生,汉族,江苏人,副研究员。 1986 年担任国家空中交通管制局研究室主任,1988 年任中国技术监督报副总编,一年后任中国青年报副总编,1992 年任中央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1998 年任国家质量监督局副局长。 现为国家谎报总局副局长、中国环境促进会会长。 其论文环境文化与民族复兴在学界影响颇深,有潘岳诗文选 (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 年版)问世, 托起草原收入该书。 背景资料:潘岳博学多 5、原高高托起,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因此“托起”二字所要表达的意蕴是丰富的。 在这里要托起的绝不仅仅是草原,而是一种向上的力量,催人不懈地为社会、为人类、为生命的意义而奋斗不息。 快速的自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述本文的主题。 托起草原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作者用饱蘸感情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诗意盎然的草原风光长卷。 作者不仅讴歌大草原的魅力和壮阔,也赞美了草原各个民族的勇敢、剽悍,这些民族逐渐融合在中华民族中,为中华民族输入了不同的文化因子,从而使中华民族文明具有广阔的包容性。 文章内容由浅入深,既表达了作者的文明视野,更展示了作者经过大自然洗礼后的一种理想,一种精神,一种境界。 再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并概 7、容,导入本课目标内容1品味文章精美的语言,揣摩文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文化内涵,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价值观和增进民族大团结的思想。 二、讨论。 小组合作探究过程:学生先独立选择品味点,思考批注,然后在小组内探究、讨论、交流。 1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作者如何表现草原的夏季之美。 作者笔下的夏季草原,俨然是一幅风景画:壮阔的草原、无垠的苍穹是背景,婆娑起舞的雨后青草、玉莲般的簇簇白云、黑白珍珠般的牛羊、碧森森绿茸茸的灌木是点缀其间的景物,青、绿、黑、白、棕是五彩斑斓的色调,舞姿曼妙的青草、悠闲自在的牛羊,则使画面充满灵动与活力这些情境,既是实境的描绘,又给 8、人以想像的空间,可谓是以实写虚,虚实相生。 这一段描写,既有客观的物象,又有主观的情意,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虚实相生、动静结合、色彩斑斓、灵动清新的艺术世界。 2结合课文第二、三两个自然段的相关内容谈谈作者在表达情感上的特点。 作者主要是通过间接抒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如:“一场新雨去倾听最原始质朴的语言。 ”“亿万棵粗细均匀的白桦,等待着暖融融的夕阳。 ”表面上看,作者只是在对草原景物作客观的描述,但实际上,作者要表达的是对草原壮阔绮丽风光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如果不是对所描写的对象寄予深情,就不会有如此细腻生动地描写。 青草似有人性,牛羊美如珍珠,白桦好似少女这该是 9、多么美妙。 作者对草原上一草一木深含感情,但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对景物的进行精心描摹。 这就显得委婉、含蓄,韵味悠长。 3文章第 2、3、6 自然段所写内容与第 4、5 自然段所写内容有何不同。 第 2、3、6 自然段描绘了草原“诗画般的”自然风光。 夏季的草原,风情万种:壮阔的草原、无垠的苍穹是背景,婆娑起舞的雨后青草、玉莲般的簇簇白云、黑白珍珠般的牛羊、绿茸茸的灌木这一切都如诗如画,令人向往。 草原的林,弥足珍贵。 茫茫林海,铺天盖地,排山倒海;株株白桦,丰姿优雅,亭亭玉立。 这就使得草原林海既显示出令人惊叹的阳刚之气,又具有玲珑剔透的阴柔之美。 草原的花,既耀眼,又聪明。 说她耀眼,是因为在茫茫的草原, 11、的草原人。 草原的酒,醇美壮烈,正适合豪爽旷达的草原人的胃口。 江南水乡的女儿红,适合有雅兴的文人慢慢品咂,未免太“斯文” ;藏域雪山的青稞酒,有珍稀藏红花藏民才有口福享受,未免太高贵。 而草原男子有的是豪情,多的是豁达,有美酒,有羊肉,有朋友,甚至是萍水相逢,席天幕地,就可以开怀畅饮。 哪怕是烂醉如泥,也决不后悔。 4课文开头说:“天下最美的草原在呼伦贝尔”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呼伦贝尔草原的“最美”。 从五个方面写了草原之美:夏季的草原;草原的林;草原的歌;草原的酒;草原的花。 这五个方面又可以分为两个类型:夏季的草原、草原的林和草原的花三个方面写的是草原的自然之美;草原的歌、草原的酒两个方面写的是 12、草原的人文之美。 5作者为什么说要“永远托起这块青春的草原”。 结合最后一段的内容,谈谈怎样才能使“草原文化”永葆青春。 作者之所以说要“永远托起这块青春的草原” ,主要是因为草原绮丽的风光和深厚的文化传统,草原上的各民族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要是“草原文化”永葆青春,必须继承传统,保留特色,在此基础上,还应注意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点,不断创新。 三、质疑。 再读课文,自由设置疑问,师生共同探究,合作解决。 对课文中你认为精美的语句谈谈自己的认识。 四、自结:学习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谈体会思考交流质疑作业1积累词汇2课后练习第三题3第 7 段中“这样的草原”是指怎样的草原。 4以“这样的草原”开头在第 7 段后再续一句话,使它与前面的内容共同组成一段完整而又中心明确的话。 板书设计。《托起草原》教案04
相关推荐
也是参与国际事务的重大举措。 • ( 2) 1961年生效的 《 南极条约 》 冻结了各国对南极地区的领土要求和禁止提出新的领土要求,并确立了南极考察为和平服务的原则。 • ( 3)中国是 《 南极条约 》 成员国。 中国科学工作者为了解、认识、和平利用南极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 4)我国的“长城”站 • 1985年 2月 20日,中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实验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建成
导致整体环境的恶化 青藏高寒区的整体性、西北干旱区的整体性 差 异 性 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 异性,区域内部也 存在差异,区域内的一致性只是相对的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 本区优势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新疆长绒棉基地、陕西苹果基地建设 开 放 性 区域不是孤立存在的,与其他区域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城市化水平低,城市规模小,城市密度小 ① 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②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不断增加 ③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④形成了以广州为中心,包括深圳、珠海、 中山等大、中城市在内的城市群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城市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 是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工业化 (1)城市有较高的收入和优越的生活条件,对农村人口有较大的吸引力;
底地形 : 洋中脊 :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顶托作用下形成的 :地幔物质从洋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 ,冷却凝结形成洋壳 ,早期形成的洋壳随地幔物质对流向两侧推开 : 洋中脊、洋盆 : 地幔物质对流 案例 :大西洋的形成过程 距今 1。 3亿年前,新的地幔物质对流,岩浆上升侵入大陆上部,使大陆向上隆起,并产生无数的裂隙 距今 7000— 8000万年,地壳断开处,岩块下陷,形成裂谷带 距今
00一、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类型 2主要 类型 鱼类: 虾蟹类 : 贝类: 藻类: 二、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 开发 保护传统渔场 开拓捕捞空间 海水养殖增殖与海洋牧场 海洋药物 和营养保健食品的开发 (一)保护传统渔场,开拓捕捞空间 问题:传统渔场在海洋中主要分布在哪里呢。 海洋渔业主要集中在 大陆架海域 ,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 2. 营养盐丰富、浮游生物繁盛: ①入海河流 ②寒暖流交汇
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 流域的汇水速度 河道的排水速度 地面坡度 土壤含水率 植被覆盖率 河谷顺直程度 河谷通畅程度 纵向坡度 洪水对人类造成损害 ( 1)洪水发生在人类活动区域就会引发洪灾 ( 2)灾区人口越密集,致灾可能性越大 ( 3)经济越发达,损失可能越严重 四、洪灾的防治措施 —— 监测、预报,采取防洪减灾措施 项目 内容 监测、预报 利用气象卫星对洪水进行监测预报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