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地理选修2海底地形及其成因1内容摘要:
底地形 : 洋中脊 :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顶托作用下形成的 :地幔物质从洋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 ,冷却凝结形成洋壳 ,早期形成的洋壳随地幔物质对流向两侧推开 : 洋中脊、洋盆 : 地幔物质对流 案例 :大西洋的形成过程 距今 1。 3亿年前,新的地幔物质对流,岩浆上升侵入大陆上部,使大陆向上隆起,并产生无数的裂隙 距今 7000— 8000万年,地壳断开处,岩块下陷,形成裂谷带 距今 6000— 7000万年,地幔加速对流,裂谷扩张,形成初期的海洋,上升岩浆冷却凝固形成海洋地壳 洋壳不断扩张生长,海底扩张形成宽广的洋盆 说出六大板块的名称: 说出板块的边界类型有哪几种。 赤道穿过的板块有哪些。 思考 洋壳消亡的原因是什么。 板块俯冲消亡和板块受挤压隆起分别形成什么地形。 想一想为什么。 图中是 和 板块碰撞, 板块俯冲消亡形成海沟, 板块被挤压隆起形成 山脉。 南极洲 美洲 南极洲 美洲 安第斯图中是 和 板块碰撞, 板块俯冲消亡形成海沟, 板块被挤压隆起形成岛弧 太平洋 亚欧 太平洋 亚欧 二、洋壳的消亡与海底地形 六大板块的名称: 洋壳的消亡过程: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在交接处碰撞,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低,向大陆板块下俯冲至地幔,洋壳在高温作用下融为岩浆 岛弧、海岸山脉、海沟的形成 大洋板块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 海沟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 岛弧、海岸山脉 A代表洋底什么地方。 形成什么海底地形。 两边的缝隙代表洋底什么地方。 形成海底什么地形。 图中从 A向 BC两侧,洋壳岩石的新老关系是怎样的。 这个模型与洋底对比,还缺少哪些重要的内容。 3 板块构造学说 ( ★ ★目前公认学说) ( 1)理论观点: ①地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许多 _________断裂构造带分割成若干单元,称为板块,全球岩石圈可分为六个规模巨大的板块。 ②板块边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 ③生长边界一般位于 _______, 大陆裂谷也属于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多形成 ______, 地壳活动带,多火山、地震 大洋中脊 海沟 海岭和海沟 生长边界 (板块与板块的张裂区 ), 形成裂谷 (中央大裂谷 )或海洋 (如红海、大西洋中脊) 消亡边界 (板块与板块的碰撞挤压区 ), 形成高在山脉(如喜马拉雅山)或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岛弧(东亚岛弧) 红海的面积在扩大、大西洋的面积在扩大、太平洋的面积在缩小 右图是板块运动与地幔物质运动剖面图 ,读图完成 12小题 . , 板块运动原动力是 ( ) A 地幔物质的对流 B 地球自转离心力 C 天体之间的引力 D 地转偏向力 ( ) ① 甲处是海沟 ,是板块生长边界 ②甲附近多火山、地震 ③乙处岩石年龄比甲处老 ④乙处海底地形在大西洋中的走向呈“ S” 形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岛弧链 ,是下面哪两个板。鲁教版地理选修2海底地形及其成因1
相关推荐
2、的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等,都是在这个摇篮里长大的。 她是中国游牧民族历史舞台的后台,同时也是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 她就是呼伦贝尔草原。 然而今天的呼伦贝尔草原由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为活动日益加剧,她已经今非昔比。 草原部分地区已经开始严重退化、沙化。 所幸的是,呼伦贝尔草原生态恶化的现象,已经引起了国家和当地群众的关注,人工牧草正逐步改变了草场退化的窘境。
也是参与国际事务的重大举措。 • ( 2) 1961年生效的 《 南极条约 》 冻结了各国对南极地区的领土要求和禁止提出新的领土要求,并确立了南极考察为和平服务的原则。 • ( 3)中国是 《 南极条约 》 成员国。 中国科学工作者为了解、认识、和平利用南极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 4)我国的“长城”站 • 1985年 2月 20日,中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实验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建成
导致整体环境的恶化 青藏高寒区的整体性、西北干旱区的整体性 差 异 性 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 异性,区域内部也 存在差异,区域内的一致性只是相对的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 本区优势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新疆长绒棉基地、陕西苹果基地建设 开 放 性 区域不是孤立存在的,与其他区域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00一、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类型 2主要 类型 鱼类: 虾蟹类 : 贝类: 藻类: 二、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 开发 保护传统渔场 开拓捕捞空间 海水养殖增殖与海洋牧场 海洋药物 和营养保健食品的开发 (一)保护传统渔场,开拓捕捞空间 问题:传统渔场在海洋中主要分布在哪里呢。 海洋渔业主要集中在 大陆架海域 ,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 2. 营养盐丰富、浮游生物繁盛: ①入海河流 ②寒暖流交汇
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 流域的汇水速度 河道的排水速度 地面坡度 土壤含水率 植被覆盖率 河谷顺直程度 河谷通畅程度 纵向坡度 洪水对人类造成损害 ( 1)洪水发生在人类活动区域就会引发洪灾 ( 2)灾区人口越密集,致灾可能性越大 ( 3)经济越发达,损失可能越严重 四、洪灾的防治措施 —— 监测、预报,采取防洪减灾措施 项目 内容 监测、预报 利用气象卫星对洪水进行监测预报防御